當前,科技創新正不斷推動着産業創新,加速着金融數字化進程,如何走好金融科技發展之路也成爲銀行的一道必答題。作爲全國首家專注服務科技創新的銀行,自 2017 年成立以來,北京中關村銀行始終秉持 " 夥伴共赢、場景融合、科技驅動 " 的理念,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構建基礎平台,形成機會發現、交易服務、大數據風控以及數字化運營等智慧金融核心能力,在更好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同時,完成自身業務場景化、智能化、平台化的蝶變升級。
一、聚焦業務發展,打造核心服務體系
近年來,随着金融科技産業不斷轉型升級,銀行業的服務模式已發生深刻變革,越發成爲集專業、智能、資源爲一體的行業。
作爲北京市首家獲批開業的民營銀行,早在 2017 年開業之初,北京中關村銀行就借助創新型業務與智能風控技術聯動的科技金融特色業務模式,讓切實有效的定制化金融服務真正觸達民營、小微、科創企業。正如北京中關村銀行行長楊新軍所言," 民營銀行沒有網點、人員規模和業務資質等方面的優勢,要想高效、有效、長效地服務廣大民營、小微、科創企業,必須結合場景、數據、渠道,聚焦場景智慧金融。這既是落實國家普惠金融大政方針,爲民營、小微、科創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有效途徑,也是北京中關村銀行踐行職責使命,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開放銀行跑出 " 加速度 "
爲實現 " 一點觸達、全面響應 " 的智慧化服務體驗,北京中關村銀行傾力打造 "ECO BANK 金融開放平台 ",該平台基于開放式技術架構設計,在前瞻性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從戰略規劃、制度規範、産品創新、系統安全、用戶體系、數據體系、運營體系以及平台管理八個方面統籌建設,具備全面的安全體系、标準的産品發布體系、統一的技術創新平台、統一的數字化運營管理體系等,爲小微企業、科創企業用戶提供線上化、場景化、個性化的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
自 2020 年正式上線以來,北京中關村銀行已通過 "ECO BANK 金融開放平台 " 對接 100 餘家合作平台,以 API、SDK 或 H5 方式提供了 500 餘個服務接口,涵蓋了賬戶、支付、貸款等服務能力輸出,基本搭建形成了開放銀行的基礎服務設施和能力,實現了 " 銀行即服務 " 的經營模式,該平台也成爲北京中關村銀行在踐行開放銀行建設道路上邁出的關鍵一步。
産品風控 " 保駕護航 "
爲進一步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北京中關村銀行着力加強數字化風控能力建設,打造吞吐高、運算快、擴展強的集中統一風險防控平台。平台利用圖計算、流式特征計算和機器學習算法等數字化風控技術提升風險識别、風險監控和風險決策能力,通過對模型開發、驗證、部署、評價、退出全流程管理全面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借助低代碼設計及自動化測試工具提升規則配置、模型開發與系統集成效率,加快規則模型叠代速度,形成能夠适應現代經濟發展的數字化風險防控體系。
同時,北京中關村銀行積極響應政府牽頭的金融數字化建設路徑,通過接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中國銀聯、北京金融綜合服務網,北京金控、北京稅局等政府機構平台數據服務網,将政企信息平台應用到普惠金融産品的風險防控、信息核驗、授信評級當中,實現政銀企信息共享和政銀企跨界聯動建設創新,助力首都誠信體系建立和智慧金融數字化發展。
數字化營銷 " 觸達客戶 "
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加速,銀行業線上金融服務占比進一步擴大,機構積極創新産品、運營、營銷以及服務模式,搶占客戶、市場,行業競争愈加激烈。北京中關村銀行充分發揮科技金融業務優勢,将科技建設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建設數字化營銷産品體系,探索線上金融運營模式創新,促進零售業務在數字化轉型中實現快速增長。
在業務運營方面,北京中關村銀行持續深化全周期零售客戶數字化運營轉型,創新運營策略,爲客戶提供旅程陪伴式服務。融合全場景零售數據,通過數據挖掘、建立營銷模型等方式,分析客戶行爲偏好,預測客戶需求,針對不同客群提供差異化的專業金融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以客戶爲中心,建立私域客戶營銷服務模式,将金融産品和服務以最高效便捷的形式觸達客戶,實現多渠道協同營銷,提升了數字銀行的核心競争力。
在技術支撐方面,建立統一營銷服務平台,構建了包括微信、短信、視頻客服、智能外呼等全方位一體化的客戶觸達體系,将數字化智能營銷融入到線上服務全過程,實現自動營銷、精準推送、持續運營。
二、挖掘數據價值,加快數據要素釋放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爲最活躍的生産要素。我國《" 十四五 " 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要建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 , 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基于海量、多樣的業務交易數據和業務發展特點,北京中關村銀行持續構建完善符合銀行業務發展需要的大數據體系。
針對大數據基礎支撐能力建設,北京中關村銀行采取雙重策略以優化數據的集成與管理流程。一是實施全域信息系統數據無縫接入,同步優化數據收集與接入監控機制,爲數據統一管理與應用築牢基礎。二是替代舊有數據平台(ODS)系統,統一了分析型數據源,有效避免數據重複開發與存儲的冗餘問題,爲下遊應用提供一緻、穩定且可靠的數據服務。
在大數據平台應用能力建設方面,進一步提升大數據平台的服務效能。一是有序推動數據倉庫體系的建立,精細化提煉并加工主題數據模型,以實現共性數據資産的有效沉澱,提供高品質、可複用的數據支持。二是依托自主研發的數據指标體系,構建指标管理與分析的一站式平台,營造一體化的服務環境,提升決策效率和應用的靈活性。
在大數據運營管控能力建設方面,北京中關村銀行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考慮。建立先進的數據加密機制,确保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大幅降低敏感信息洩露的風險,爲企業的數據資産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未來,北京中關村銀行将持續以服務金融創新場景爲基調,以提高數據質量爲綱領,以安全合規爲前提,以建設數據中台服務能力爲抓手,持續完善全行數據資産管控和服務體系架構,深挖數據價值,逐步形成可持續創新的數據運營和驅動能力,以實現數據要素在銀行發展中的應用最大化和價值釋放。
三、構築 " 一朵雲 ",推進基礎設施演進
打造雲原生新基建
北京中關村銀行成立之初,信息系統基礎設施就實現了分布式技術架構體系。此後,北京中關村銀行持續強化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及風險防範能力,2023 年 4 月與阿裏雲簽署全面合作協議,以雲原生的建設思路,探索建設全新全棧分布式金融雲平台,實現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統一交付,推動傳統架構向雲數據中心架構轉型,打造敏捷、安全、彈性、高效的雲原生國産化基礎底座。
截至 2024 年一季度,雲平台同城雙 AZ 雙活正式投産。計劃未來總體上實現技術架構兩地四中心多活分布運行,實現資源快速組合,助力開發人員提高科技項目交付效率,從而切實實現北京中關村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目标,爲業務提供強大、穩定、敏捷的業務連續性保障體系。
構建數字化協同安全管控平台
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驅動了系統集成的需求激增,數據流動性需求變大,傳統的安全解決方案愈發難以滿足業務發展需要。北京中關村銀行立足于信息化和網絡安全的雙重定位,摒棄傳統安全解決方案,嘗試綜合利用新技術,創新性地解決了業務和安全的雙重需要。
實踐當中,零信任常被定位爲 VPN 的升級替換産品,用于遠程安全訪問,可以全面管控流量并及時識别安全風險,有效解決了傳統基于邊界的網絡安全架構在數字化轉型下面臨的困境。但同時,隻爲終端安全這一 " 信任 " 關系鏈中的重要環節提供了身份認證、終端環境安全感知等能力,缺乏對落地業務數據的有效保護,成爲了整個零信任方案下的安全短闆。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中關村銀行提出數字化協同安全管控平台方案,在零信任方案基礎上引入安全工作空間技術,通過客戶端融合、身份信息打通、應用資源打通等措施将兩項技術融爲一體,利用零信任技術實現網絡層訪問控制及隔離,利用安全工作空間實現終端層面的資源控制及隔離,形成一個獨立于終端的用戶環境。
目前,數字化協同安全管控平台已部署近 800 台終端,實現了數據在終端和應用系統之間流轉的安全閉環,配合身份管理、權限管理、用戶策略管理、終端策略管理以及審批審計等功能,形成完整的安全體系,探索出一條終端訪問受控環境的新途徑,以确保銀行數據安全,提供安全基礎保障。
四、持續創新探索,譜寫數字金融大文章
數字金融承擔着助力變革的使命任務,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确指出,要 " 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對民營銀行來說,在科技轉型的過程中,更需要具有戰略思維、主動布局。
在積極探索前沿技術應用方面,北京中關村銀行已在風控、客服、身份識别等領域積累了較多實際應用經驗。例如在風控領域,積極探索基于邏輯回歸以及其他機器學習算法模型進行風控決策,與傳統專家模式形成互補;同時引入關系圖譜技術,增強反欺詐、反洗錢方面的能力。在客服領域,引入 ASR(語音識别技術)、TTS(語音合成技術)等技術進行智能外呼,并與行内其他系統聯動,提供業務營銷、交易确認等服務。在身份識别領域,引入 OCR(光學字符識别)技術實現身份證、銀行卡智能識别,減少客戶錄入,提升客戶操作便利性。在關鍵交易環節使用活體檢測、人臉比對技術核對客戶身份,防範交易風險,爲客戶提供更安全的服務。
北京中關村銀行數字化轉型進程中科技的總體目标是打造自研可控、敏捷安全的科技體系,構建自研技術平台,加強 AI 能力建設頂層設計,開展 AI 服務中台建設,推動銀行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并爲 AI 能力治理工作提供思路。
下一步,北京中關村銀行将緊扣數字金融戰略方針,堅持科技金融和場景智慧金融兩大發展路徑,積極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努力實現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爲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目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