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5 日上午 7 點多,天河路 600 号車水馬龍。
陽光透過診室的窗戶,灑在一位年邁的老人身上。她已經 94 歲了,歲月在她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但她的眼神卻充滿了感激和喜悅。老人手裏緊緊提着六個紅彤彤的蘋果,那是她精心挑選用來感謝一個人的禮物。
作者|王慧明
通訊員|馬玲玲、甄曉洲
排版|伍茜
封面|123rf
01
一個電話号碼的細心關懷
" 曾醫生,您還記得我嗎?我是多年前您治療過的一位耳石症病人,這些年來,我的耳石症再也沒有發作過,我真的非常感謝您。"
老人突然走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曾祥麗主任醫師的診室,她一開口就是道謝。原來,九年前老人曾經因患耳石症被曾祥麗診治,病情的持久反複讓老人情緒不佳,爲此曾祥麗留下了自己的私人電話号碼,老人出院後,曾祥麗一直沒有接到過電話,沒想到那一段診治經曆讓老人惦記了近十年。
時間撥回 2014 年 9 月,一位 84 歲老人因爲眩暈反複發作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處就診,接診的曾祥麗耐心地傾聽了她的情況。
老人所患的耳石症是一種發作性疾病,有時候隻要輕輕一翻身就會發作;發病時,患者會感覺就像地震來臨,天崩地裂,那種恐懼讓這位獨居的老人徹夜難眠,而恐懼和焦慮又加劇耳石症複發,老人因此痛苦不堪。
" 由于患者年事已高,自身又有許多慢性基礎疾病,我們在用藥時一絲一毫都不敢有差池。" 曾祥麗說。
高齡和基礎疾病讓治療變得異常複雜。曾祥麗看着老人滿臉的痛苦和焦慮,心中五味雜陳。此前老人已在多家醫院治療過,她知道老人雖嘴上沒說,但心裏對耳石症的複發充滿了恐懼。
" 耳石症發作時患者的視覺會旋轉、傾斜,原本正常的世界仿佛天崩地裂,每次發作都會使患者産生恐懼、焦慮的心理,進而影響睡眠。"
作爲相關領域的專家,曾祥麗深知患者的巨大痛苦,于是主動把手機号告訴了老人,盡可能地減輕她的焦慮和恐懼,安慰老人說如果再有發作的感覺,可以随時給她打電話。出乎曾祥麗意料的是,經過一個多月的用藥和手術複位治療後,老人一次電話也沒有打過,也沒有再到門診來複診。
◎ 圖:曾祥麗醫生和老人患者的合影。
02
六個蘋果的深深感謝
今年 11 月初,老人緻電門診辦,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查找到曾祥麗出診的時間和地點。在 11 月 15 日星期三這天,老人 7 點多就等候在門診處,隻爲了能夠第一個見到曾祥麗。她手裏緊緊提着那六個蘋果,紅彤彤的,就像她對曾祥麗的感激一樣,真摯而深沉。
見到曾祥麗的那一刻,老人激動地上前:" 您還記得我嗎?我是您治療過的一位耳石症患者,爲了安慰我,您還将您的私人手機号留給了我。隻是後來我沒再發作,這個手機也就沒有打過。"
老人的心中充滿了感激:" 我年紀越來越大,說不定哪天就不在了,隻希望能夠趁着自己還行動自如的時候,再來看一看您,親自向您說一聲感謝。"
曾祥麗看着老人滿面的笑容和那六個蘋果,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 這麽多年沒複發,這真是一個奇迹!感謝您的配合和努力,我隻是做了醫生該做的事。"
老人知道,沒有曾祥麗的治療和開解,自己可能無法戰勝這個疾病。" 我真的沒想到治療效果這麽好!說再多的話,都無法表達對您的感謝。謝謝您對我這個老人的幫助。" 她質樸的語言也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 圖:曾祥麗醫生的朋友圈截圖。
" 這麽多年沒複發,這真是一個奇迹!感謝您的配合和努力,我隻是做了醫生該做的事。" 曾祥麗說,從醫的意義就是可以讓患者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患者的每一句感謝都承載着鄭重的儀式感,這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 疾病解析 ●
耳石其實并不是真正的石頭。人體内耳的三對半規管是感受人體空間位置運動的重要感覺器官,與半規管相連的橢圓囊斑和球囊斑表面有一層膠質膜,在膠質膜表面附着一層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微小的碳酸鈣結晶,這些結晶非常小,因爲形似石頭,醫學上稱之爲 " 耳石 "。
在某些情況下,脫落的耳石跑到了它不該去的地方,産生一系列機體反應,導緻患者眩暈,就形成了 " 耳石症 "。耳石症,隻是一種通俗的叫法,其實它還有一個名字叫 "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該病眩暈發作時間短暫,一般數秒至幾十秒不等,發病後需及時複位治療,愈後效果較爲良好。
深呼吸 " 患燈片 " 欄目,講述患者故事。如果你有得病、求醫的經曆需要講述,可以将其寫成文字發給我們,如能刊發我們将付予稿酬。如有相關患者故事線索提供,也請留言或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 聯系我們。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