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韓國和網飛又一起幹了件大事。
趁着《鱿魚遊戲》在全球餘溫尚存,他們做了一檔真人秀版《鱿魚遊戲》——《體能之巅:百人大挑戰》。在一個恰似古羅馬鬥獸場的環境裏,100 位肌肉男女将進行 5 項關卡的極限生存鬥争,最終獲勝的人可以獲得 3 億韓元的獎勵(約 159 萬人民币)。
參賽選手也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參加《鱿魚遊戲》
秉持着 " 練了不秀等于白練 " 的樸素人生觀,節目中大家盡情展示着自己的身材,富有且慷慨。
這些選手裏既有專業的現役健美選手、國家運動員、格鬥冠軍、特種女兵;也有職業對身材要求非常高的健身教練、模特、舞者、啦啦隊員;甚至也有與身材關系不大的汽車銷售、旅行博主、學生、農夫等等。
而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對完美身材有種極緻的追求:見到滿牆蛋白粉,認定此處就是 " 美食店 "。
節目中,這是隻有赢家才可以享受的空間
節目開播第三周就升至網飛非英語劇集全球觀看時長榜冠軍,登頂 78 個國家的播放榜單前十,豆瓣評分 8.9,成爲了網飛有史以來第一部登上榜首的真人秀節目。甚至我從未去過健身房的朋友還就着節目做了十個俯卧撐,最後也隻做了十個。
這樣的熱度讓人不禁好奇,爲什麽這檔節目如此受歡迎?韓國人又是怎麽在健身這件事上卷起來的?
被塑造出來的 " 審美流行 "
作爲競技類真人秀,《體能之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公平機制。
在團隊關卡中,每隊五人要合力拉動一艘 1.5 噸的船,盡管全力以赴,女隊員占比更多的隊伍還是失敗了;而到了比拼攀爬能力與耐力的環節,最後的勝利者是有專業背景的攀冰運動員。
沒有配重、不分男女,這種野蠻的規則背後有着簡單粗暴的訴求——節目的最終目标是要競選出最完美的體格。
什麽是最完美的體格呢?那是最終能存活下來的唯一體格。
這正如韓國人在面對健身時的态度:進化掉睡眠所争取到的時間,我們将全部貢獻給健身房的每一種器械,每一張地毯都将浸透我們的汗水。
在韓國,健身已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據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韓國超重及肥胖人口比率僅爲 5.3%;而在我國,有超過 1/2 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爲 34.3% 和 16.4%。可以說,在健身這件事上,他們已經卷到了 Next Level(下一階段)。
盡管韓國人的預期壽命達到 82.7 歲,健康指标在整體上也比較好,但由于工作時間過長,以及健身文化的内卷,超過七成人仍認爲自己還不夠健康。這也成爲上班族們相約下班健身的原因之一。
韓國電視台報導一樁 " 小浣熊襲擊家犬事件 " 時,附近居民一邊在健身器材上運動,一邊接受采訪。
在韓國留學工作快 7 年的小夢也曾經跟風去過健身房。在國内,她從來沒有興起過健身的念頭,快樂吃喝才是她的人生信條。但是 " 韓國健身房、普拉提工作室有很多,大多數就在家門口或者公司樓下,收費也便宜,很難不讓人心動 "。
小夢描述,韓國健身房收費在每個月 300-1000 元(人民币)不等,大家可以按需選擇,基本都能消費得起。許多健身房開在地下一層,房租成本低,設施完善。如果更貴的健身房可能是在地上,視野開闊,配套設施會更多。
由于韓國外賣的起送費很高,在韓國點一頓外賣可能就要花費 120 元左右,相當于去一個月健身房隻需要花費 2-3 頓外賣的費用。
韓國論壇上,一位健身房老闆對低廉價格的抱怨
(圖源:微博 @奮鬥在韓國)
" 不止年輕人衷情于泡在健身房,大爺大媽們也經常在其中出沒。很多健身房裏會提供桑拿和泡澡的設施。"
" 大媽們經常擠在泡澡池裏聊八卦,看上去大多是四五十歲,也會有老年人。在韓國,學校和小區裏都會配備自己的健身房。"
韓國人的 " 全民健身 " 氛圍和國家的大力倡導也脫不開關系,文化觀光部就是韓國負責推廣全民健身的官方組織。
2002 年之前,全民體育振興基金中絕大部分的錢都用來發展競技體育,全民健身的預算比例還不到三分之一。直到 2002 年發生了臭名昭著的韓國世界杯假球事件,或許是受到這一事件的影響,在此之後,超過 60% 的基金被用來發展全民運動部分,韓國人對于健身的認知也越來越普及。
到了 2017 年,全國體育場館數量達到 58884 個;其中健身房 8942 家,遊泳館 619 家,跆拳道館等武術場館 13946 家。
這樣的健身熱潮在互聯網上被不斷呈現、渲染、然後放大。無論是戀愛綜藝裏頻繁提及的健身房約會,還是網絡熱梗中的 " 雙開門冰箱 " 式的身材(最早出現在韓漫中,形容男生肩膀寬度像一台雙開門的冰箱),都不斷加強了互聯網對于韓國人 " 健身狂魔 " 的印象,輿論産生的反作用便是讓韓國人在健身這件事上自覺或不自覺地越來越卷。
韓國漫畫中,肩膀被畫得越來越寬,頭越來越小。
原本是二次元中的誇張表現,卻重塑了現實社會中的審美。
在韓國選秀綜藝《produce101》第二季中,肩寬測定成爲展現魅力的環節。(圖源:神迹字幕組)
爲了打造 " 雙開門冰箱 " 式的 " 完美 " 體格,韓國人——尤其韓國男人——隻能在健身房裏花費更多的時間。當然,他們還可以選擇墊肩或者在三角肌部位植入假體,借助外力提升個人魅力。
韓國戀綜《換乘戀愛 2》中,女嘉賓在約會時發現了男嘉賓的墊肩。
如果我們今天走在韓國大街上,并不會如影視綜藝中表現出來的看到那麽多 " 雙開門冰箱 ",這更像是被塑造出來的一種審美趨勢,大多數人正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這種努力并非沒有價值,根據小夢的描述:" 在路上看到的大多數小哥哥都有在身材管理,大家看起來都賞心悅目的 "。
健身,一種自願接受的刑罰
健身所帶來的快樂,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痛苦,但健身愛好者們依然對完美身材趨之若鹜。
事實上,哪怕是節目中的健身愛好者們,面對極端的賽制也驚呼:" 這不就是在懲罰我們嗎!"
在以古代神話爲基準的第四關卡中,十五名參賽者需要選擇自己的比賽項目,分别是:阿特拉斯之刑(舉起 100 公斤的石頭,撐到最後即爲勝利者)、普羅米修斯之火(四人賽跑搶火炬,一共比賽四輪,每輪淘汰一人)、伊卡洛斯之翼(面對一根不斷下墜的繩子,參賽者需要保持腳不落地,不斷向上攀登)、西西弗斯之刑(推一顆 100 公斤的石頭上下坡,直到隻剩最後一人)和銜尾蛇之尾(四人圍着跑道賽跑,被追上的即爲輸家)。
阿特拉斯之刑中,其他選手在遠處觀看,最終獲勝的選手舉了兩小時以上。
這真的不是在接受懲罰嗎?此時,觀衆也與選手發出了相同的疑問。但如果我們回看健身的曆史,會驚訝地發現:健身器械在誕生之初,的确是一種刑具。
這一切還得從一台跑步機講起。
最早的跑步機雛形出現在 19 世紀,是英國監獄裏爲了強制犯人工作、打壓罪犯躁動的工具。在目睹囚犯們無所事事、消極怠工的樣子之後,出身于磨坊主家庭的威廉 · 庫比特爵士深受啓發,發明了一種大型的腳踏轉輪。
因爲同時設計了手扶欄杆,犯人們必須緊緊抓住欄杆,以防止自己掉下去,同時持續不斷奔跑作業。隻要還有一名囚犯在爬,輪子就會繼續移動。
早期囚犯使用的跑步機——一種刑罰工具。
在威廉看來,這樣的設計能夠幫助改造罪犯,讓他們感受真正的工作,比如說抽水和研磨玉米。據說正常情況下,囚犯們每天在 " 跑步機 " 上步行約六小時,輕松燃燒超過 2000 卡路裏。沃裏克監獄記錄最長的一次,囚犯連續奔跑了 17 個小時,相當于攀登了帝國大廈 13 次。
由于這種 " 健身方式 " 過于殘忍,精神崩潰的犯人不在少數,這種跑步機在 1902 年被廢除,但在跑步機上消耗體力、鍛煉身體的嘗試卻一直延續下來。
等到 1952 年,心髒病專家羅伯特 · 布魯斯博士發明了第一台電動跑步機,用來診斷心髒和肺部疾病。他讓患者在跑步機上以一定的速度與坡度進行鍛煉,另一邊連接到心電圖機上,通過心電圖的變化來檢測冠狀動脈疾病的存在。
這項研究重新發現了心髒和運動之間的關系,改變了醫生處理心髒病的方式。也讓跑步機這樣的器械漸漸從懲罰工具變成了一種對身體有益的工具。
到了 1960 年代後期,機械工程師威廉 · 斯托布才發明出世界第一台大規模生産的家用跑步機,主張每天至少跑步八分鍾,每周五次,以此來對抗上班族們久坐、不活動的現象。
盡管價格高昂,1980 年代,這款跑步機每年的銷量是 2000 台,等到 90 年代中期,就已經達到了 35000 台。商業化的成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于健康體魄的巨大需求。越來越多的健身器械被發明出來。哪怕它們還透着當年作爲刑罰工具和醫療儀器的冰冷僵硬,但健身大潮已經從貴族白領席卷到普羅大衆。
韓國人 " 全民健身 " 的氛圍,更是将這種 " 消遣方式 " 推向了另一個高潮。讓人不禁追問,他們想要的究竟是健康,還是隻是一具符合大衆審美的軀體?
不睡覺去健身,一邊健康一邊焦慮
伴随着韓國 " 娛樂至死 " 的傳播氛圍,以及媒體對國民文化的誇張渲染,冰美式、不睡覺、雙開門已經成爲今天形容韓國人的三重刻闆印象,或者說,也不全是 " 刻闆印象 ":
疫情期間,韓國防疫部門宣布放寬部分防疫措施,首要的便是放寬了咖啡館與室内健身房在内的商家,将他們的營業結束時間從 21 時延長至 22 時。足以看出韓國人對咖啡與健身認真态度。
爲了落實 " 與新冠共存 " 的方針,韓國政府還重啓了餐飲、旅行的 9 種優惠券,其中之一便是在在健身房等室内體育設施的使用費上每月優惠 3 萬韓元(約 157 元人民币)。
這種健身熱潮帶來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國民确實獲得了健康,成爲了名副其實的 " 長壽國家 "。而像《體能之巅》這樣的節目的熱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國際對東亞人身體較弱的固有印象,尤其是對于東亞女性的印象。
在節目中,擁有 17 年經驗的現役健美選手金春理解釋自己來到這個節目的理由:" 老實說,我覺得以我的體格不去做些什麽很可惜。" 現場的參賽選手看到她的身材都驚歎不已,認爲這本身就已經是雕像。
盡管健身過程如上刑,但熱愛健身的人們卻能從内啡肽的分泌中得到巨大的快樂,而且是一種更加規律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快樂。金錢、愛情、毒品和性——多巴胺帶來的快樂被認爲是一時的、短暫的、貪婪的,強調的是獲得,而非擁有。而内啡肽帶來的愉悅伴随着痛苦,卻是持久的。
然而另一方面,這種身材焦慮也在席卷着每一個人。《朝鮮日報》的一項調查顯示,有 86% 的人認爲 " 美麗的外表就是競争力 ",這其中便包括完美的身材。韓國偶像工業的迅速發展無疑進一步刺激了這樣的觀念。
在韓國,人從出生下來就在面對競争,整個社會宛如一個大型競技場——美麗、青春與活力都是武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劇的貧富差距,人們相信,漂亮的外表有助于提高個人的競争力,得到更好的工作、與更好的對象約會,最後甚至成爲他們實現階級躍升的工具。
在這場競争當中,普通人别無選擇,隻能被潮水推着前進,當他們被推到健身房門口時,或許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正在爲了什麽而揮灑汗水。
結語
2012 年底,鳥叔的《江南 style》成爲互聯網曆史上第一個點擊量超過 10 億次的視頻,裏面有句歌詞是這樣唱的:
我是男子漢
與肌肉相比思想更加豐滿的男子漢
2022 年,他又在新歌《That That》中唱到:
所有人都做好準備吧
健碩的肌肉
反而是打我的人會痛
2023 年,鮮活強壯的肉體在屏幕那頭激烈碰撞,敗者需要在衆人面前打碎自己的 1:1 身體模型,在打破自認爲的完美身材後,他們将投入新一輪的自我重塑中去。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與此同時,無數韓國人在下班後溜進距離自己最近的健身房,開始忍受新一輪的痛苦。畢竟,這可能是一天要處理的無理數中,最能由自己把握和控制的一件事情了。
參考資料:
1. 馬生來《韓國全民健身推廣研究》
2. 徐豔文《韓國人鍾情體育健身運動》
3. 杜以會《健身機械的發展史》
4. 姚國會《美貌就是競争力—— " 外貌決定論 " 催生韓國 " 美麗産業 "》
5. 韓國生活通《韓國:職場人士下班後流行相約健身》
6. 看客 insight《健身房,一個大型中産抖 M 現場》
7.《健身器械進化史:從刑場走向卧室》
8.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我國半數成人超重或肥胖!柳葉刀子刊中國肥胖系列文章》
9.HFE Blog The History of the Treadm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