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渡 " 成為 CES 2023 的基調,注重務實性進展而非跨越式劇變,更能幫助企業度過 " 化冰期 ",為全面放開後的市場争奪賽作好準備。
CTA(美國消費技術協會)數據顯示,相比冷清的前兩年,CES 2023 回暖明顯,共計有來自全球 173 個國家和地區的 3100 餘家企業參展,恢複至疫情前(2019 年)的七成,其中包含 480 餘家中國企業。
眼下,全球正擺脫疫情幹擾并逐步回歸常态,作為國際消費電子的 " 風向标 ",CES 2023 又展現了哪些汽車相關科技的新發展方向?本文将從 " 務實 "" 體驗 "" 跨界 " 三個關鍵詞入手,為讀者展示 CES 2023 中出現的行業與技術亮點。
圖片來源:Wired 拍攝者:ROGER KISBY
不同于以往天馬行空的科技狂想,大部分汽車媒體對于本次 CES 的評價是 " 務實 ",而本文選取的第一個關鍵詞也是 " 務實 ":自動駕駛領域,來自中國的激光雷達企業大放異彩,在技術、産品、商業化落地上的優勢逐步凸顯;多域融合趨勢下,英偉達、高通等芯片巨頭不約而同地推出可同時支持數字座艙和先進駕駛輔助功能的 SOC 芯片;Robotaxi 企業采用更務實的造血方案、走前裝量産的商業化路線;法規取得突破性進展後,Waymo 有望打造可投入商業化運營的 " 三無 " 車隊。
" 體驗 " 是本文的第二個關鍵詞,智能座艙成為企業發掘業務增長點的兵家必争之地:寶馬、豐田紡織、等企業推出概念座艙,而偉世通推出座艙系列解決方案;大陸與馬瑞利推出全景顯示 HUD。硬件進階正促成新一代 DMS 技術發展,成為構築體驗背後的安全底線。
從蘋果推出 Carplay、谷歌推出車載 Android 用戶界面的 CES 2014 起," 跨界 " 就一直是 CES 的重要看點,這也是本文的最後一個關鍵詞:索尼攜手本田推出 Afeela 首款原型車;英偉達和富士康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平台……跨界正為汽車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
"務實 ":自動駕駛的終極問題,月亮還是六便士?
激光雷達領域,中國企業優勢凸顯
因測距遠、角度分辨率優、受環境光照影響小,可顯著提升特殊環境下的自動駕駛可靠性,激光雷達被認為是 L3 及以上自動駕駛必備的傳感器,市場普遍觀點是:随 L3 級自動駕駛落地,激光雷達正規模化上車,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22 年是激光雷達規模上車元年,前 11 個月已産生 26 個激光雷達新定點(車企、車型),超過了此前四年的總和。
蓋世汽車研究院則在《2023 年智能電動車全球前瞻技術二十大趨勢》中指出,激光雷達技術多路線并存,轉鏡式和 MEMS 是已量産的主流方案,長遠來看,純固态激光雷達具有可控性高、規模化量産難度低、成本較低等特點,有望在 2025 年後逐步落地。
這一行業趨勢也體現在中國企業于 CES 2023 的參展産品和參展數量上。
對比往年,CES 2021,速騰聚創攜 MEMS 固态激光雷達參展,禾賽科技則瞄準高識别率和高精度激光雷達,走從無人駕駛下沉 ADAS 的技術路線;CES 2022,速騰聚創發布 128 線機械式激光雷達 RS Ruby Plus,禾賽科技發布 L4 級補盲雷達,2022 年前 7 月來看,禾賽科技激光雷達車載前裝全球占比 27%,排名全球第一。
競争格局數據參考 Yole Group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
CES 2023,激光雷達賽道的參展中國企業擴展至六家,圖達通、一徑科技、北醒、鐳神智能分别展示了補盲雷達和長距激光雷達産品。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圖達通、一徑科技瞄準的是可量産于乘用車的補盲雷達市場,越來越多的車企推出高速導航輔助駕駛、城區導航輔助駕駛、點到點自動駕駛等功能,技術上就需要補盲激光雷達實現感知冗餘。
北醒、鐳神智能專注于長距激光雷達,其中北醒 512 車規級激光雷達 AD2 角分辨率最高 0.05*0.05 °,鐳神智能 1550nm 激光雷達 LS 系列角分辨率最高 0.01 °,均領先于行業現有産品。
車載激光雷達與車身外觀設計要完美融合,這已經成為需要着重考慮的問題。對此,Cepton、SOSLAB、Opsys Tech 均展示了最新産品和解決方案。
文遠知行推出适用于 L2-L4 級的傳感器組合方案
自動駕駛企業進入乘用車前裝量産領域也是近年來的一大趨勢。
比如采用多元化商業戰略的文遠知行,除了自動駕駛出租車、小巴、貨運車、環衛車等 L4 級業務,文遠知行也在 L2/L3 級高階智能駕駛商業化産品上積極布局,于 CES 2023 上發布了全新一代自動駕駛傳感器套件 WeRide Sensor Suite5.1。
相比此前的 5.0 版本,5.1 将重心從 L4 下沉至 L3 級智能駕駛,融合了車規級高分辨率半固态激光雷達、側方位補盲激光雷達、以及高精度攝像頭等多傳感器,可以通過不同配置實現 L2~L4 級别的感知能力,最高可實現前方直線距離 200 米的無死角感知。
多域融合趨勢下,英偉達、高通推出艙駕一體 SOC 方案
随着汽車 E/E 架構向集中式演進,芯片廠商陸續推出艙駕融合 SOC,可同時支持數字座艙和先進駕駛輔助功能,其中包含英偉達 Thor 雷神芯片和高通 4nm Snapdragon Ride Flex SoC,後者預計 2025 年量産 , 高通還推出了開放的 API 接口和雲服務,方便生态夥伴進行快速部署和升級。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通現任 CEO 克裡斯蒂亞諾 · 安蒙(Cristiano Amon)在 CES 展會上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表示 :"We are all in on the auto business."
來源:CNBC
Waymo" 三無 " 概念車有望商業化運營
CES 2021,凱迪拉克還在發布采用環繞式座椅的 Halo 概念車,兩年後,B2B 車隊成為商用自動駕駛落地的方向,Waymo 在 CES 2023 上展出了為無人車隊服務的自動駕駛概念車型。
相比于初代 " 三無 " 實驗車 " 螢火蟲 ",Waymo 這款基于極氪 M-Vision 打造的定制專屬車型同樣采取了無方向盤、無油門、無刹車的方案,并采用膠囊外觀、無 B 柱、純平内部地闆等設計模式,拓寬了内部的乘坐空間,搭載的是 Waymo Driver 無人駕駛方案,具備 L4 級智能駕駛能力。
但不同于早早退役的 " 螢火蟲 ",新款 " 三無 " 車型的發布可謂恰逢其時。
2022 年 3 月,NHTSA 跨出曆史性的一步,規定全自動駕駛汽車不再需要配備傳統手動控制裝置,這也是 Waymo 無人駕駛車隊進入商業化運營的法規性前提,而極氪或将成為進入美國 Robotaxi 商業運營體系中的首家中國車企。
圖片來源:極氪官網
"體驗 ":卷向人機交互
變色、共享、全景顯示屏…寶馬、豐田紡織、偉世通的未來座艙及相關解決方案
CES 2023 上最為搶眼的莫過于 BMW i Vision Dee,全車身覆蓋電子紙薄膜,基于不同電脈沖可呈現 32 種顔色,内飾極簡,不安裝任何物理顯示器和物理按鍵,給予用戶極緻的未來感。
人機交互是這款概念車的關鍵詞,搭載大尺寸 AR-HUD,投影内容覆蓋全部擋風玻璃,中控台則基于虛拟投影設置了五個非物理按鍵,用以控制真實環境、駕駛信息、社交溝通、增強現實投影和虛拟世界五個層級的信息。
圖片來源:BMW
此外,豐田紡織業展示了 MX221 和 MOOX 兩款概念座艙、延續了 CES 天馬行空的科幻風格,重點展示 " 共享空間、服務空間 " 的汽車概念;偉世通則側重于高性能屏幕,提供了 Lightscape 全景顯示屏、Command&Control 顯示屏、一瓦顯示屏、Active Privacy 主動隐私技術、TrueColor 圖像增強技術等一系列解決方案,滿足用戶在沉浸感、節能、隐私諸多維度上的要求。
大陸、馬瑞利打造全景 -HUD 産品
近年來,AR-HUD 的量産車型已經從幾十萬元級下探到了十幾萬元級,進入規模化應用拐點。在 AR-HUD 的基礎上,大陸與馬瑞利推出了全景顯示 HUD,具備更大的畫面尺寸,可以适配 L3-L4 級自動駕駛智能汽車。
英偉達、奧迪探索遊戲上車
如果說 HUD、高性能屏幕、可變色電子紙薄膜是對原有功能部件的升級,那麼 VR 遊戲、雲遊戲上車則是對座艙娛樂功能的拓展與探索。
展會上,英偉達宣布雲遊戲服務 GeForce NOW 将登陸汽車平台,支持遊戲數量超 1000 部,首批支持汽車品牌包括比亞迪、現代、起亞、捷尼賽思以及 Polestar 極星,用戶僅需手柄即可操作遊戲,無需等待下載(但同車機連接時仍然需要網絡)。
此外,元宇宙同車載遊戲具有緊密關聯,英偉達也發布了 Omniverse 的最新進展,包括基于 Omniverse 構建的英偉達 Drive Sim 仿真平台。
圖片來源:英偉達
奧迪則展出車載 VR"Experience rides"。據悉,2023 年奧迪的上市車型将帶有 VR 套件,售價 699 歐元(5177 人民币),包含 HTC Vive Flow 頭顯、8BitDo Pro 2 遊戲手柄、安全帶、以及一年的訂閱服務。
對比蔚來推出的 VR 眼鏡,頭戴式 VR 設備能營造更強的沉浸式體驗,内容也可以同車輛行駛實際狀況保持實時同步,但過于沉浸導緻的眩暈感也會是這款産品上市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硬件進階促成新一代 DMS 技術發展
更高等級的基礎硬件正促成新一代 DMS 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 DMS。極星展示了極星 3 所搭載的雙攝像頭 Smart Eye 駕駛員監測系統;豪威科技則推出 190 度鏡頭,針對低照明的座艙環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Smart Eye 的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 Martin Krantz 會前接受采訪時曾表示:" 目前,已有超百萬輛汽車搭載了我們的駕駛員監測系統。"
"跨界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DIGTIMES Research 報告預測,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将達到 11.76 億台,與 2021 年相比下滑 10.7%。Strategy Analytics 高級總監隋倩則表示,"2022 年 Q3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9%,至 2.97 億部,這是智能手機銷量連續第五個季度出現年度下滑。"
消費級電子産品的需求持平或漸趨下降,與此同時智能汽車卻保持相對良好的增長勢頭,由此,跨界進入汽車領域成為近年來多家消費級電子巨頭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路徑。
索尼攜手本田推出 Afeela 首款原型車
CES 2023 上,本田和索尼的電動汽車合資企業 Sony Honda Mobility 推出了 Afeela 品牌及首款原型車。Sony Honda Mobility 首席執行官 Yasuhide Mizuno 表示,這款車預計将在 2025 年上半年預售,同年開始銷售,Sony Honda Mobility 将于 2026 年春季開始向北美客戶交付首批車輛。
Afeela 原型車的外飾包括一個 " 媒體條(Media Bar)",它被設計成可以與周圍的人們交流,并向人們分享各種的信息。
圖片來源:Sony Honda Mobility
英偉達和富士康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平台
" 果鍊 " 入局汽車領域并不是新鮮事,2022 年 3 月,富士康首款電動巴士 Model T 交付高雄客運、即将投入運營,與 Model C、Model E 共同構成了富士康跨界布局,這些電動巴士全部來自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研發的 MIH 平台。
近年來,富士康同 Stellantis 集團合資成立 Mobile Drive,開發車聯網服務;在中國、印度、泰國建設電池、芯片、汽車工廠;于 CES 2023 宣布同英偉達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平台……富士康在汽車供應鍊上的布局日趨完善。蓋世汽車研究院指出,本次合作将助力 OEM 廠商開發基于 NVIDIA DRIVE Orin 平台進行量産和擴建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結語
" 務實 "" 體驗 "" 跨界 ",三個關鍵詞實際反映汽車智能化升級過程中的三項要素:基于可落地的技術方案,秉持着用戶為先的設計理念,跨界思維下的創新能力。三者結合,使得 CES 2023 的汽車相關展會呈現出兼顧保守和熱誠的獨特風格:座艙領域的亮點是未來出行的科技狂想;自動駕駛領域則多展示擠出泡沫的商業化方案……
在國内外擺脫疫情幹擾并逐步回歸常态的關鍵節點," 過渡 " 成為 CES 2023 的基調,注重務實性進展而非跨越式劇變,更能幫助企業度過 " 化冰期 ",為全面放開後的市場争奪賽作好準備。
點擊《2023 北美 CES 展新技術分析》獲取完整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