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書堂》· 第 417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集團書籍
《經營 30 條》宋志平 著
責編&值班編輯 | 金木研
第 8040 篇深度好文:4945字 | 13 分鍾閱讀
一、戰略
1. 戰略是企業頭等大事
戰略是方向,是旗幟,決定了企業的未來發展。
做企業最重要的是要戰略先行,戰略定位是企業發展根兒上的事情,戰略的目的是讓企業取得競争優勢。戰略赢是大赢,戰略輸是大輸。
2. 戰略是一種取舍
一家企業能不能有大的發展,往往不是取決于它怎麽做,而是取決于它做什麽和不做什麽。
戰略就是一場選擇與取舍,一旦選定了,就在選定的範圍内做到極緻。做企業,不能包打天下,而是要學會三分天下。
戰略也不是永遠不變的,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無論戰略選擇做得有多好,最關鍵的還是要保證戰略的實施與落地。
3. 戰略制定要以目标爲導向
制定戰略是領導者的首要責任,戰略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制定戰略要突破資源導向,即 " 有什麽做什麽 " 的思維局限,轉換到以目标爲導向,即 " 缺什麽找什麽 ",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資源做成事。當然,制定戰略時還要遵循行業發展的規律和企業成長的邏輯。
4. 企業發展要突出主業
做企業要突出主業,重點發展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選擇新業務要有原則立場,一些企業之所以失敗,往往是因爲偏離了主業,盲目擴張。
一般中小企業,建議還是走專業化道路。企業在現有業務已做到極緻的情況下,或者是産業型的集團,可以考慮進行有限的相關多元的發展。投資型公司爲了對沖周期風險,可以選擇多元化的道路。
5. 轉型不一定要轉行
面對經濟下行和行業過剩壓力時,不少企業希望轉行,但對大中型企業來講,轉行其實是不容易的,進入一個完全不熟悉的行業風險很大。
對大多數企業而言,還是應該構建起企業的成長曲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方向去轉型,并在自己的領域做好細分,而不是遇見困難就轉行,不過,被創新颠覆和被新産品替代的行業确實需要果斷轉行。
做企業,還是要遵循行業發展的規律與企業成長的邏輯。
二、創新
6. 創新的本質是一種新組合
創新的本質是一種新組合,目的在于創造出全新且與衆不同的産品和服務。
企業最重要的工作是組合科技要素,同時做好産學研的結合。企業與政府之間緊密合作打造出了多種創新模式。
7. 要進行有效的創新
創新是第一動力,解決經濟跨周期問題、克服企業的困難、提升企業的競争力,都要靠創新。今天是個創新的時代,但創新又是有風險的事情,人們總講 " 不創新等死,盲目創新找死 "。
所以,企業創新一定要與實際相結合,要能爲企業帶來明顯效益或創造價值。企業還要依靠資本市場做好創新,既要重視高科技創新,也要重視中科技創新和低科技創新,要減少創新的各種風險,把握好創新的度,進行有效的創新。
8. 企業家是企業創新的靈魂
創新的主體是企業,領導企業進行創新的是企業家,企業家是企業創新的靈魂人物,不僅是創業者,也是創新的癡迷者。
創新文化是創新的基礎,企業家要在企業内建立起創新文化,鼓勵大家一起創新,并在創新體系的競争中獲得優勢。
9. 創新有模式可循
提到創新,許多人覺得很難,感覺摸不着邊際,無從下手。實際上,創新不是天才的專利,也不是個别人的 " 靈光乍現 "。
企業的創新既有規律可循,也有模式可依。企業常用且在現實中行之有效的五種創新模式分别爲自主創新、集成創新、持續性創新、颠覆性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适的創新模式。
10. 科技與商業的創新融合是大勢所趨
現在科技型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科學家與企業家也從以前的明确分工轉化到逐漸融合,我們要培養具有科學家精神的企業家,也要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科學家。
科技的商業化要緊抓時機,要重點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産力的問題。大的科研項目離不開大企業,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别具特色,但也要注重與大企業的合作。
三、經營
11. 經營是做正确的事
經營是做正确的事,目的是提高效益;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目的是提高效率。現在我們要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轉變爲有效的經營者 , 在經營管理時代,最關鍵的是要從不确定性中做出正确的選擇,眼睛向外,更關注市場變化。
專注于提高企業的效益,成爲有效的經營者,要把經營與管理工作結合起來。企業的一把手首先就應該是個會經營的行家裏手,要學會把管理工作下移給部下。
12. 整合資源比創造資源更重要
今天衡量企業家的能力,往往不是看他有多大的創造資源的能力,而是看他整合資源的能力。
企業的目标确定後,我們先要找到實現目标所需的資源,然後找到資源整合的辦法,把各種資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在現階段,我們尤其要注重産業、資本與資源的整合模式。企業在整合資源之後,重要的一環是更好地重新配置資源,以達到企業效益與價值最優。
13. 要進行有機的聯合重組
以前的管理理論把企業成長分爲兩大類,把企業自我發展、内生式滾雪球發展的方式稱爲 " 有機成長 ",而把并購重組稱爲 " 無機成長 "。如果在重組時同步進行有效的深度整合,聯合重組也可從無機變有機。
重組是以盈利爲前提的,如果重組對象有核心技術或核心專長,能産生協同效益,那就充分用好 " 老母雞理論 ",加快重組速度。重組的核心就是要互利共赢,不僅收人也要收心。
14. 從量本利到價本利
産品價格是企業的生命線,在過剩經濟時代,我們要從量本利轉向價本利,掌握定價主動權,用合理價格取得經營利潤,也要從競争轉向競合,從紅海進入藍海,實現共生共赢。
15. 風險與危機處理要損失最小化
對企業來說,風險是客觀的,如影随形。做企業是在發展和風險的兩難中進行選擇。如果隻顧發展而忽視風險,那企業可能轟然倒下;如果隻考慮風險而不顧發展,那企業可能止步不前,在競争中被淘汰。
做企業要用制度來防範風險,決策正确是規避風險的重要基礎,風險出現之後要确保它可控、可承擔,處理原則就是将損失降至最低。做企業,任何時候都要想着增強韌性,穩健經營。
四、管理
16.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是處理好人、機、物、料的關系,是眼睛向内,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
管理要有一些工法,從最早在北新建材堅持開展整理整頓、質量貫标、品牌建設到後來在中國建材開展五化管理、三五整合、八大工法、六星企業、格子化管控等,多年來我一直反複實踐和摸索。
" 三精管理 " 是我近年來在企業裏推行的一套系統性工法,主要是解決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經營精益化的問題。
17. 組織要不停地 " 剪枝 "
做企業,都希望做出一家基業長青的大企業,但其實做好企業要有超越規模的眼光與胸懷,重在活出質量。
一般而言,一些企業慢慢走向衰落,不是突然的,而是有迹可循,我們要時時提防大企業病,給企業組織 " 剪枝 ",瘦身健體,将其做成一家健康有活力還有合理效益的好企業。
18. 質量管理要貫徹标
質量是有成本的,做企業一定要做到質量上上、價格中上、服務至上。質量管理重在全員、全過程的參與,還要在企業裏面建立起一套管理标準體系,每個人都貫徹好系統的質量标準。
五優飛輪,即優技、優質、優服、優價、優利,是企業不斷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精準找到并構建起本企業發展的飛輪非常重要。
19. 做企業要現金爲王
現金是企業的血液,現金的正常流動有利于确保企業的穩定持續經營,支撐企業的健康發展。做企業一定要進行全面預算管理,以便提前做好投資計劃。财務杠杆不能過高,要合理化,量力經營,追求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流的利潤。
企業裏的 " 兩金 " 即庫存資金與應收賬款要最小,大企業集團的資金能歸集使用的就盡量歸集使用,提高效率與效益,并始終确保企業有充盈的現金流。
20. 打造自主品牌
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等戰略目标下,企業應建立起 " 創新 + 資本 + 管理 + 市場 " 的綜合發展優勢,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對企業來說,品牌是重要的無形資産,凝聚了企業經營管理和文化精神的全部。品牌建設不是一日之功,要長期地堅持,品牌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企業要加大在品牌上的投入,用自主品牌取得競争優勢。
五、改革
21. 企業要按照市場化機制運營
企業要勇做市場化改革的先行者,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是企業改革的任務之一。
我做央企一把手 18 年,基本做法就四個字:央企市營。正是因爲我們選擇了這條道路,中國建材才不斷發展壯大,從資不抵債的狀态走到了全球建材行業的第一名。
市營的第一條就是股權多元化,這是企業良性運作、健康發展的基礎。在市場經濟中,任何企業都要按照市場化機制運營,堅持市場化競争原則。
22. 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其實解決了國企融入市場這一世界性難題,國企民企是相互融合,共赢發展。
國企的實力 + 民企的活力 = 企業的競争力,現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不在于 " 混 ",而 是在于 " 改 "," 改 " 就是改體制機制,讓國企更具活力、民企更加規範。在混改的過程中,我們尤其要注意 " 三高三同 " 以及文化是否融合等問題。
23. 公司治理要規範
經營的目的是獲得效益,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成本,而治理的目的是防範風險。規範的治理結構、高瞻遠矚的董事會和精幹高效的經理層是企業經營發展的根基。
公司具有獨立性與有限性,要明确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的行權規則,做好所有權和經營權、決策權和執行權的分離,還要發揮好董事會的作用,開好董事會。公司要合規經營,内控要嚴格,并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完善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工作機制。
24. 用共享機制打造利益共同體
機制就是企業效益和員工利益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企業如果有好的機制,做好企業不需要神仙,如果沒有好的機制,神仙也做不好企業。
企業裏有兩種資本,一種是人力資本,一種是金融資本,現在的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以前我們總講激勵機制,但現在是一個高科技和新經濟時代,我們要建立起共享機制,做共享型企業,這就需要人力資本也要參與企業财富的分配。
25. 弘揚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是富于創新意識、爲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領導者,與企業規模、所有制形式等無關。民營企業創業者、具有創新改革意識的國企領導人、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等共同構成中國的企業家隊伍,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企業家具有三點特質:創新、堅守和責任。企業家可遇不可求,不以成敗而論。我們應該對企業家倍加珍惜和呵護,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的環境,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更好地發揮企業家的作用,弘揚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打造企業家社會。
六、文化
26. 企業要以人爲中心
做企業從根本上看是做人的工作,是做人心的工作,其實這就是企業文化。文化定江山。企業要以人爲中心,企業是人,企業靠人,企業爲人,企業愛人。
企業尤其要做好四個團隊的建設,弘揚四種精神,即企業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四千精神、工匠精神。
做企業的領導者也是一種修煉,要着力提升學習力、創新力、決策力、影響力、組織力與擔當力這六大領導力。
27.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中國式管理模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時能解決現代市場競争理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現代的中國企業管理應該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真正做到洋爲中用、古爲今用,創造出中國式管理模式,爲中國乃至全球企業提供中國式解決方案。
我國優秀的企業家還應該是優秀的企業思想家,帶領企業走包容式發展道路。
28. 像辦學校一樣辦企業
我是個熱衷于企業管理教育的人,我提倡像辦學校一樣辦企業,也要像辦企業一樣辦學校。企業和商學院要像醫學院一樣,既要實踐,也要學習,講究知行合一。企業要成爲學習型組織,進行深度互動,要關注培訓教育,提升組織的整體素質。
29. 按照常理做企業
能發現 " 黑天鵝 " 的人是聰明人,能發現 " 灰犀牛 " 的人是理性的人,而認爲未來充滿不确定性的人是老實人,我大概是最後一種人。
雖然未來是不确定的,但無論環境怎樣不确定,我們做企業還是要按照常理去做,我把這些常理歸納爲四個主義:務實主義、專業主義、長期主義、客戶主義。
爲什麽我用了 " 主義 " 這個詞呢?主義是信仰。在企業裏,構築這些信仰的思想基礎,就是常理。
30. 企業的目的是讓社會更美好
企業本身是一個經濟組織,但又是一個社會組織。企業的經濟目的就是必須有效益,企業的社會目的就是要爲社會服務,讓社會更美好。
我們要站在道德高地做企業,做成保護環境、熱心公益、關心員工、世界公民的有品格的企業。我崇尚一生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做好我們中國的企業。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