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丹書戰史 ,作者經理小小
早在一戰時期,鴨翼設計就已經出現,相比于傳統布局,鴨翼确實在飛機升力、操作性等方面有一定優勢。在上世紀 30 年代,意大利 SAI -Ambrosini 公司就進行鴨翼方面的研究,先後開發了 SS.2 和 SS.3 試驗機,憑借着這兩架飛機上積累的經驗技術,公司随後計劃開發真正的鴨翼戰鬥機,也就是 1939 年建成第一架原型機的 SS.4。
SS.4 是一架全金屬的低單翼戰鬥機,它空重隻有大約 1800 千克,機體較短,三角形的鴨翼固定安裝在機頭兩側,鴨翼後緣安裝有升降舵,主翼安裝在機體後部,翼展 12.32 米,前緣部分略微後掠,在主翼中段位置安裝垂尾和大尺寸方向舵面,外部主翼後緣安裝副翼。戰機起落架爲可收放的前三點式,前起落架收入機頭下方,主起落架收入翼根内。
飛行員坐在一個封閉式駕駛艙内,正面和兩側的視野很好,在他背後是 2 具油箱,在往後是一台 Isotta Fraschini Asso XI RC40 V12 液冷發動機,它能輸出 960 馬力,向後驅動一副 3 葉金屬螺旋槳。發動機散熱器安裝在駕駛艙後部的機體兩側,散熱效率有保障。
計劃給 SS.4 安裝的武器很強大,它們都集中安裝在機頭内,包括一門 30 毫米航炮和 2 門 20 毫米航炮,依靠鴨翼帶來的靈活性,SS.4 将在格鬥中占據優勢。
SAI -Ambrosini 公司在 1939 年完成原型機建造,3 月 7 日首飛,飛機在 8 日轉運到一空軍基地繼續進行飛行測試,此次由公司首席試飛員 Ambrogio Colombo 駕駛,遺憾的是飛機在起飛 45 分鍾後發生故障,飛行員迫降失敗撞到樹上,發動機在慣性作用下沖破艙壁向前壓死了飛行員。後來調查認爲是飛機的安裝工作出了問題,它的副翼沒有按照程序正确安裝,飛行中右舷副翼脫落導緻飛機發生不可控制的振動,進而陷入俯沖。
在此次事故後 SS.4 的研發工作就放緩了,主要是歐洲局勢緊張,意大利當局對 SS.4 的興趣減弱,雖然訂購了第二架原型機,但并不打算制成全金屬結構,而是用木材替代一部分金屬,這可能是考慮到戰争中航空金屬資源緊缺,第二架原型機并沒有完成建造,整個項目在 1942 年被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