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風
我們在戰争劇中,經常能看到的道具就是輕重機槍了。而在真實的戰争應用當中,重機槍比輕機槍出現得要早。所以在比較早的戰争記載中,所謂的機槍連、機槍營,所指的就是重機槍。
而在輕機槍逐漸得到裝備使用之後,實際多是配置到步兵連中使用,而重機槍往往則單獨編成連,配置在團級或者營級。
以老蔣的中央軍在 1930 年代中期進行整軍的結果來說,調整師的重機槍配置在步兵營級,編爲 6 挺制的一連;而輕機槍則裝備到步兵班,一個步兵連共計裝備 9 挺輕機槍。
而在同期實際控制了平津冀察的第 29 軍,在迅速擴軍中擁有了十萬之衆,顯然也是很強的地方實力派。
在第 29 軍的擴編整軍中,卻出現了當時别具一格的輕重機槍配置情況。
比如該軍的重機槍是單獨成營的,而且歸屬在步兵師及以上單位,在旅、團、營建制内,反倒将重機槍的編制全部砍掉。
同時該軍在步兵團級所屬的機槍連,則改爲全部配備輕機槍,成爲标準意義上的輕機槍連。
輕機槍的配備本文咱不談及,我們重點聊聊第 29 軍當時的 " 重機槍營 "。
如前所述,第 29 軍的重機槍營配置在步兵師及以上單位。
以第 29 軍的編制,當時已擴充爲步兵第 37 師、第 38 師、第 132 師、第 143 師。
每個步兵師,均轄有特務團一個,而在該團的若幹營内,即有重機槍一營。
按第 29 軍當時的編制表計,這個重機槍營總兵力有 554 人,下轄有 4 個機槍連,其中第 1、2、3 連爲重機槍連,第 4 連爲高射機槍連。
在機槍的型号上,既有馬克沁重機槍,也有日式的重機槍。
每個連的重機槍裝備數量,倒是跟中央軍的嫡系一緻,也是一連 6 挺制。
其具體的編配結構是:
每個機槍連下 3 排 9 班,每個排的前兩個班爲重機槍班,各裝備重機槍 1 挺,而第三班爲彈藥班,負責彈藥運輸補給。
整個重機槍連的兵力爲 130 人,此外還有騾馬 20 匹,負責重機槍部件及彈藥的馱載。
也就是說 6 挺重機槍,其實要 130 人外加騾馬 20 匹來 " 伺候 ",這可不像電視劇裏四個人擡一挺重機槍,倆人負責開火輸彈了事那麽簡單。
而高射機槍連因爲所帶附件、彈藥更多的因素,所以騾馬數量要額外加 6 匹,一匹分别對應一挺高射機槍。
所以我們會看到,第 29 軍的步兵師屬重機槍營,其實是很有意思的編制。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步兵師外,第 29 軍的軍直屬單位中同樣也有一個重機槍營。
第 29 軍直屬有特務旅,其中第 1 團實際是警衛團,第 2 團則是技術兵種團,重機槍營的正式番号爲第 2 團第 2 營。
這個軍屬機槍營,同樣是四連制,不過它的機槍連都是重機槍連,而沒有像師屬機槍營那樣,還編有高射機槍連。
在基本的編制上,軍屬機槍營所轄的機槍第 1、2、3、4 連,也都是 6 挺制,所以總計裝備有 24 挺重機槍。
因此,在當時的第 29 軍中,全軍總計有 4 個師屬重機槍營和 1 個軍屬重機槍營,總計裝備有 120 挺重機槍(含高射機槍)。
120 挺重機槍多嗎?
乍一看總數似乎不少,可問題是第 29 軍當時的規模是十萬之衆,與其實力數相比這些編制機槍數似乎就有些過于少了。
尤其是第 29 軍的重機槍隻編制在軍、師一級,旅、團、營竟無重機槍可用,需要時還需向師以上單位 " 借調 ",這在 1930 年代中期的編制中算是奇怪。
要知道,在當時輕重機槍應用已經比較普遍的背景下,第 29 軍将重機槍收歸高級戰術指揮單位,并集中編配爲營的方式,實則是西北軍早期的一種編制手段。
而這種編制在 1930 年代中期,實際已經過時了。
更加離奇的是,第 29 軍是中原大戰後西北軍餘部改編的,它一開始對照的是南京方面的編制表,其重機槍也不是集中起來,而是分散到團營單位裏的。
但不知爲何,在 1937 年時第 29 軍軍部下令,步兵團裏成立輕機槍連,而将重機槍收走,集中配置。
對此,時任第 143 師師長并統領張家口方向第 29 軍部隊和地方保安部隊的劉汝明頗有微詞,在其回憶錄中專門提到:
在全面抗戰爆發前 3 個月,第 29 軍突然下命令将各步兵團的團屬重機槍連裝備的 6 挺重機槍上交軍部,而換回的卻是 18 挺輕機槍。
劉汝明對此非常憤怒,專門在回憶錄中談及了這種變化,聲言不知是什麽人的主意要這麽搞。爲此,劉汝明還數次打電話、打電報要回重機槍,但沒有結果。
誰都懂輕機槍壓制不了敵人的重機槍,射程也近,威力相差何止十倍。王營長憲存在神威台作戰,打急了,他自己便取過輕機槍與敵重機槍對打,不幸被打中頭部陣亡。
從劉汝明所述的情況看,第 29 軍原本各部裝備的重機槍不應當隻有 120 挺,它的确是曾經鋪開到各步兵團的。
但這些親可能是西北軍時期的遺留,可能是接受東北軍的武器,絕對談不上嶄新如一和整齊劃一。
第 29 軍将各部原有的重機槍收走,并在軍、師級統一編制 5 個重機槍營,所配備的絕對是狀态較好的重機槍,舊槍可能是封存起來了。
而因爲第 29 軍當時控制着大沽造船所,該廠可以大量仿制捷克式輕機槍,所以才有了輕機槍換重機槍之舉。
但在實戰中證明,步兵團、營單位缺乏自己所屬的重機槍是不行的,輕機槍再多也無法取代重機槍作用。所以在第 29 軍南下後各部的整編中,最終還是按照中央軍編制調整了,重機槍營的曆史也就此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