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懂财經
化工股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傳統的沒有存在感的行業,但現在搖身一變,成了資本市場的熱門闆塊,甚至有段子調侃 " 電子研究員都開始看化工了 "。
能吸引電子研究員看化工,是因爲化工闆塊反轉了。過去兩年可謂是化工股的 " 苦日子 ",原油漲價帶來成本上漲,行業集體擴産又使産品價格下降,兩者疊加下,2023 年 A 股化工闆塊較 2021 年淨利潤下滑了 45%。化工 ETF 也從 2021 年的高點到今天出現了股價腰斬。
到了 2024 年化工股開始翻身了,從 2 月份到現在,化工 ETF 漲近 30%,更是出現了正丹股份這種一月 4 倍的個股。那麽化工股是如何反轉的,行情還能持續嗎?
本文持有以下觀點:
1、化工股走過利潤拐點。化工固定資産增速是利潤的前瞻指标。固定資産增速拐頭回落,意味行業産能擴建期結束,新産能對産品的價格沖擊也邊際減少,按曆史規律行業利潤也會在産能擴建見頂後上行,該邏輯已在一季度發生。
2、減産帶動了化工品價格上漲。歐洲由于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高漲,選擇了減産或停産部分化工品,此時又恰逢國内化工廠商設備停産檢修,兩者一同助推了部分化工産品價格在短期内暴漲。
3、警惕化工股走鋼鐵股的老路。去年鋼鐵股因停産控産能,鋼材價格反彈帶動了闆塊上漲,但行業供大于求的邏輯并沒有改變,鋼鐵股上漲後也一路下跌。如今化工股需求複蘇并不清晰,給闆塊暴漲埋下了隐患。
利潤拐點确認
過去幾年,化工股在資本市場上并受人待見,從 2021 年的高點到今天,化工 ETF 跌了 45%,幾乎腰斬。
化工股過去幾年表現不佳既在 " 天災 ",也在 " 人禍 "。國際環境沖突加劇,導緻化工産品上遊的原材料原油價格暴漲,使化工股成本大增。在加上化工股曾因爲 21 年國内疫情控制好,出口供不應求,化工股也在過去兩年開始了産能擴張,但随着海外疫情率先恢複以及國内需求疲軟,産能擴張随之也變成了産能過剩,造成産品價格下滑。
成本大增和産品價格下滑,雙重打擊下,化工股利潤急劇萎縮,2023 年 A 股化工闆塊較 2021 年淨利潤下滑了 45%。
但進入 2024 年年後,化工股出現了反轉迹象。從今年 2 月份開始,化工股在 3 個多月的時間漲了近 30%。之所以收到投資人青睐,是因爲化工股的利潤拐點被确認。
化工股的固定資産增速可以看做其利潤拐點的前瞻性指标。按照曆史規律,行業利潤會在固定資産增速回落後上行,比如 2014 年左右化工闆塊固定資産增速從 30% 下滑到 15% 左右,同期闆塊毛利率由個位數上升到 10% 以上。這其中的邏輯在于,化工股固定資産增速一旦從頂部拐頭回落,意味行業告别産能擴建期,新增産能對産品的價格沖擊也逐漸結束。
而如下圖所示,今年一季度化工闆塊也出現了固定資産增速回落的迹象,且利潤轉折也已經被驗證。根據國金化工陳屹團隊對 434 家化工行業上市公司的梳理,今年一季度化工行業整體歸母淨利潤 555 億元雖然仍同比下滑 6.2%,但環比大增 148.3%。
如果說利潤拐點确立爲化工股爆發奠定了基礎,那麽行業意外出現的供給收縮則爲化工行情加了一把火。
減産驅動價格暴漲
正丹股份是今年化工股中最靓的 " 仔 ",一個月的時間,股價飙漲了 4 倍。正丹股份的案例,也是觀察化工行業供給變化最好的切口。
正丹股份主要産品有 TMA ( 偏苯三酸酐 ) ,偏苯三酸三辛酯等化學溶劑。正是 TMA 的供給變化點燃了正丹股份的暴漲。
一季度流傳出美國英力士永久性關閉其 TMA 設備的傳聞,在加上 TMA 的行業庫存原本處于低位,且新項目建設周期跨度較長等因素,TMA 一下有了供不應求的預期,于是 TMA 價格開啓狂飙之路,4 月中旬 TMA 價格已上行至 2.58 萬 / 噸,較 2 月下旬 1.53 萬 / 噸上漲 69%,同比 2023 年 4 月上漲 108%。正丹股份作爲國内 TMA 龍頭也最爲受益。
有了正丹股份的 " 前車之鑒 ",市場上也正在尋找有供給減産驅動價格類似邏輯的化工産品。而放眼整個化工闆塊,減産預期帶動價格上漲的邏輯也在近期密集出現。5 月節後第一周,NYMEX 價格上漲 7.44%、純堿上漲 6.82%、丙烯酸上漲 6.80%、液氯上漲 5.78%。
之所以出現多種化學産品價格上漲,是因爲歐洲作爲全球重要的化工品産地,由于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高漲,不少公司已經選擇了減産或停産。比如,四月份埃克森美孚和 SABIC 相繼決定關閉各自位于法國和荷蘭的乙烯工廠。
歐洲化工減産也恰逢國内化工廠停産檢修。尤其是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中,明确提到要推動石化化工老舊裝置安全改造,也加大了本輪停産檢修的力度。
據華安證券不完全統計,5 月節後第一周主要化工産品共有 52 家企業産能狀況受到影響,其中統計新增檢修 28 家。考慮到部分工廠停産檢修期限高達數十天,進一步增加相關化學産品的減産預期,化學品價格也被進一步擡高。
值得一提是,國内部分細分化工産品,龍頭市占率較高,如上文提到 TMA,目前國内産能基本被正丹股份(産能 8.5 萬噸)、百川股份(産能 4 萬噸)和泰達新材(産能 2.2 萬噸)三家瓜分,且龍頭正丹股份的産能比另外兩家加起來還要多。較高的市占率意味着,頭部企業能确定性的享受到歐洲減産給國内帶來的新增量以及化學品漲價帶來的價格紅利。
于是在利潤拐點确立加上減産預期帶來價格上漲的兩大邏輯下,國内化工股開啓了暴漲之路,但這種情況能持續嗎?
需求複蘇邏輯仍待确認
正所謂農産品看供給,工業品看需求。作爲重要工業品的化學股股價爆發也有一定的需求預期推動,3 月和 4 月連續兩月制造業 PMI 位于 50% 以上,當 PMI 高于 50% 時,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擴張,說明制造業景區度回升有望提高化學品需求。
雖然制造業總體在回升,但能否拉動化工産品需求還要結合相關産業複蘇做具體分析。化工品需求結構中占比最大的是建築,需求占比高達 35%。
而建築又主要依靠地産,僅從今年一季度數據看,地産複蘇仍不明顯,新開工面積仍在回落,今年一季度累計新開工面積同比下滑 27.8%。當地産未能有明顯改善的時候,化工品需求能否複蘇并不清晰。
這也體現在化工品的價格分化下,5 月節後第一周,重點化工産品價格上漲 25 個,下跌 27 個,持平 47 個。如果是下遊需求複蘇,理論上化工産品應該全線上漲,或者至少價格上漲的化學品個數要超過下跌的個數。但現在價格下跌數量多于上漲的數量,說明相關化學産品的價格上漲主要由部分産品的減産帶動,而并未需求提振。
倘若化學品需求不能複蘇,行業仍将面臨供給過剩的情況,如今價格上行趨勢并不一定能持續。有業内人士反映,除了政策倒逼企業加大檢修力度,市場供過于求,部分企業采取人爲控銷也是今年加大停産檢修的重要原因。
目前行業供大于求的需求也較爲明顯,根據咨詢公司卓創資訊數據,2023 年化工企業平均開工率不足 70%,低于過去 5 年行業平均開工率水平。
而參考最近的 A 股風口賽道,因爲短期供給擾動帶來價格暴漲,但長期需求未能跟上的闆塊,也很難獲得長期向上的走勢。
鋼鐵就是很好的例子,受需求疲軟的影響,鋼鐵企業生産意願降低,開始了計劃性檢修,使鋼材供給有所收緊,2023 年 8 月鋼材價格出現反彈,鋼鐵 ETF 也在半月内漲超 10%。但鋼材需求不足的情況并沒有改變,度過價格驅動股價上漲後,鋼鐵 ETF 随之由開啓了下跌之路。
一如之前的各種風口賽道,如果需求端複蘇邏輯未被驗證,闆塊很容易在爆炒過高後被收割。化工股投資人想要避免鐮刀收割,需要密切關注下遊需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