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沐九九
編輯 | 黃曉軍
來源 | 深氪新消費 [ ID:xinshangye2016 ]
封面圖 |Pexels
最近,"59 款咖啡檢出緻癌物 " 的消息突然竄上熱搜,短時間内僅抖音平台上就有上千萬的浏覽量。
在這則消息中,包括星巴克、瑞幸、肯德基、幸運咖、COTTI COFFEE 等知名咖啡品牌紛紛中招躺槍。
這麽說吧,檢測了 59 款樣品,結果全軍覆沒,均含有緻癌物 " 丙烯酰胺 "。
不過,和之前 "XXX 可能緻癌 " 下一衆驚恐慌亂害怕的感覺不同,這次新聞下的評論風向格外有意思:
" 這種癌叫咖啡癌,喝了總想喝 "
"9.9 的瑞幸沒嫌棄我,我也不嫌棄他們,但 30 一杯的星巴克你給我好好解釋一下怎麽回事 "
還有評論說" 瑞幸:謝謝我吧,我放的都是冰塊 "
嗯,要不說論玩梗還是網友會呢,簡直整不了一點 " 冰 "。
而大家之所以能如此淡定,倒也不是真的無視健康,對危害漠不關心了,而是因爲大家對這種新聞真的太熟悉了,甚至熟悉到有點免疫了。
最關鍵是,咖啡真的戒不掉一點。
戒掉它,感覺比戒掉我命還難。
先給沒看新聞的朋友簡單科普一下。
這次檢查出來的緻癌物主要是丙烯酰胺,百度的解釋直接放下面了,大家可以自取。
圖源 / 百度截圖
總結起來就是,丙烯酰胺屬于 2A 類緻癌物。
雖然聽起來讓我這種文科生很害怕,但所謂的 2A 類緻癌物,其實就是對實驗動物緻癌性證據充分,但對人的緻癌性證據還很有限的物質。
也就是說,即使有一些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丙烯酰胺與腎癌、子宮内膜癌、頭頸部腫瘤有關,但這些緻癌性也隻是 " 疑似 " 而已,并不存在實際依據。
這樣說可能還是有些抽象,那麽具體點,你去搜索 2A 類緻癌物的清單就會發現,像燒烤、65 度以上的熱水、薯片、以及豬肉、牛肉和羊肉這些 " 紅肉 " 這些都是屬于 2A 類緻癌物。
圖源 /Pixabay
如果按照這個計算的話,那我這種嗜肉如命的人簡直活不了一點,偶爾再加個燒烤嗨皮一下,可能直接能給我送上天堂。
當然,這不可能。這個說法的荒唐程度不亞于說我曬太陽會得癌症,簡直荒謬至極。
但别說,曬太陽還真會緻癌。
據說,太陽輻射中産生的紫外線會影響皮膚中的酪氨酸酶,導緻黑色素的合成和分布異常,從而引起雀斑、黃褐斑、老年斑、白癜風等色素病變,還會損傷皮膚細胞的 DNA,導緻細胞突變和癌變。
根據統計,每年有約 20 萬人死于皮膚癌,其中 90% 以上與紫外線暴露有關。
因此,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緻癌物清單中,太陽輻射和紫外線輻射(波長 100-400 nm,包括 UVA、UVB 和 UVC)被歸屬爲 1 類緻癌物。
先簡單提一下,所謂的 1 類、2 類、3 類緻癌物,劃分标準并非是危險程度,而是緻癌物的證據強度。其中,1 類緻癌物指的是經過大量科學研究論證、确定與癌症強相關的事物(比如抽煙),越往下,緻癌證據越不充足。
而我們之所以曬了那麽多太陽也沒事,說到底還是量的問題。
但往往最容易被斷章取義的,恰恰是量。
比如你永遠聽不懂廚師教學課程裏的适量是什麽概念一樣。
在咖啡被爆出丙烯酰胺成分的一天内,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都指向了 4 個字——咖啡緻癌。
但關于丙烯酰胺産生的真相卻少有提及。比如它并不是什麽稀罕玩意。
早在 " 咖啡緻癌 " 事件之前,丙烯酰胺就是 " 燒烤和油炸食品緻癌 " 的主角。
不隻是燒烤和油炸食品,準确來說,隻要食物中同時有澱粉等碳水化合物或者脂肪、氨基酸或蛋白質類的成分,在經過煎炒、烤、油炸等高溫後,均可能發生美拉德反應,并由此産生丙烯酰胺。
一般來說,食物的顔色越深,美拉德反應就越劇烈,産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多。
美拉德反應産生的丙烯酰胺
圖源 / 網絡
即使是蔬菜也不例外。據測算,西葫蘆、青椒和茄子在經過幹烤後,它們所含的丙烯酰胺分别爲 360、140 和 77 微克 / 公斤。
不僅如此,曾經有測定發現,蘇式月餅的丙烯酰胺含量高達 795 微克 / 公斤,而廣式月餅的餅皮部分高達 2079 微克 / 公斤。
換句話說,隻要涉及到高溫,各種碳水化合物都難逃丙烯酰胺。
咖啡也不例外。由于咖啡豆通常需要經過 160 攝氏度到 250 攝氏度的烘焙,在這過程中确實會産生丙烯酰胺,這基本無從避免。
這就意味着,所謂的 59 款咖啡檢出丙烯酰胺并非偶然,而是行業必然現象。
另一方面,在瑞幸和星巴克回應的所有咖啡及飲品均符合國家相關标準一事也并非空穴來風,畢竟我國目前的确暫未對咖啡中丙烯酰胺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規定。
而至于人們所擔憂的緻癌問題,其實也不必太過焦慮。
根據 2010 年國際《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一項研究結果,丙烯酰胺導緻緻癌時的劑量爲 2.6~16 μ g/kg.day(1 微克是 1 克的一百萬分之一),即一個體重 60 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攝入丙烯酰胺 156 微克(156 微克 =2.6 微克 × 60)就達到緻癌的量。
以上表煮咖啡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爲 13 μ g/kg 進行換算,相當于需要每天喝 12kg 的咖啡,才會喝到緻癌劑量。
顯然,這并不現實。
隻能說,所有脫離劑量談毒性的,就是耍流氓。
所以,緻癌物從來不是問題,問題的是劑量。
說這麽多,你是不是以爲我要給咖啡洗白?
不不不。在我看來,選不選擇是主動性問題,但知不知道是一個客觀性的問題。
比如你說大家不知道燒烤不健康嗎?
知道,但還是會去吃,哪怕吃到噴射了,下次可能還是會去。
畢竟吃燒烤嘛,一圖好吃,二圖氣氛,要是真追求健康幹淨了,可能你連燒烤店的門都不願意踏進去。
所以,愛燒烤的,說千遍不健康他也還是會吃。
同理,愛喝咖啡的,即使說萬遍他可能也還是會喝。
雖然看起來相同,但燒烤和咖啡還真不一樣。
比如在咖啡被爆出有緻癌物這事以前,就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它裏面含有丙烯酰胺,否則也不會引起線下熱火朝天的讨論熱度。
但知不知道這事,重要嗎?
重要。
我知道了我選擇,這是自願;我不知道但我選擇了,這可能是欺騙。
兩者有本質區别。
5 年前,美國加州某法院裁定,根據加州 65 号提案,星巴克及其他咖啡公司必須在加利福尼亞州出售的咖啡産品上貼上癌症警告标簽,因爲咖啡裏含有緻癌物——丙烯酰胺。
雖然之後星巴克在美國也掀起了 " 咖啡緻癌 " 的言論,但從後來的發展态勢來看,星巴克的地位依舊沒有受到動搖。
所以,中國咖啡市場保不齊也一樣。
畢竟,誰讓打工人都無奈頭頂咖啡腦呢。
* 以上圖片僅供參考,無商業性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