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惠如 編輯 | 羅麗娟
OPPO 也開始了雙品牌戰略。
近日,OPPO 高級副總裁、一加創始人劉作虎在一加 9 周年線上活動上宣布,OPPO、一加正式開啟雙品牌戰略。
國産手機廠商,雙品牌策略并不少見,如小米與紅米、分家之前的華為和榮耀等,但與這些廠商依靠主品牌影響力孵化子品牌不同,OPPO 的雙品牌軌迹屬于 " 二合一 "。
去年,單飛 8 年的一加正式回歸 OPPO,二者開始融合發力。
在一加 9 周年活動上,劉作虎宣布 OPPO 針對一加的大禮包:" 護航計劃 ",即未來三年給一加單獨投入 100 億。
此外,一加定下了目标: 未來三年在國内 2000 元以上線上市場份額第一。
OPPO 的雙品牌策略究竟怎麼開展?作為 OPPO 聚焦性能賽道的子品牌,百億補貼究竟要怎麼用?
雙品牌怎麼做?
"OPPO、一加正式開啟雙品牌時代。" 一加周年慶活動上,劉作虎回應一加、OPPO 融合後的品牌定位與産品規劃:在該策略下,OPPO 與一加建立各自的品牌特色,推出差異化産品,滿足越來越多樣化的用戶需求。
雙品牌策略下,OPPO 會繼續通過 Find 和 Reno 兩個系列,發力影像和設計兩個賽道。作為 OPPO 旗下主打性能的先鋒品牌,一加将聚焦性能賽道,打造兼具極緻性能和質感設計的産品。
OPPO 和一加的融合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2020 年 5 月,OPPO 調回劉作虎擔任首席産品官,全面負責 OPPO、一加的産品規劃。年底,一加研發、電商及客服部門與 OPPO 融合。
劉作虎回歸一年後,一加手機也正式回歸 OPPO,成為 OPPO 旗下獨立運營的子品牌。
根據 OPPO 當時的官方回應,一加回歸是為了進一步發揮協同作戰的優勢,更好地資源共享、效率共享、促進品牌發展。而合并之後,雙方将共同推出更具有創新力和差異化的産品。
不過,在外界看來,OPPO 旗艦機 Find 系列和一加旗艦機在定位、價格等方面均有重合,二者均以影像、色彩為賣點,這也造成了兩個品牌在高端市場的非必要競争,老将劉作虎攜一加回歸,有利于解決該問題,幫助 OPPO 更好地梳理産品線和定位。
" 手機這個行業,一個品牌有時候很難覆蓋所有的用戶,所以我們用雙品牌策略去打不同的人群。過去一年,我們一直在探索雙品牌的定位、市場打法。今年上半年我們就非常明确這個定位了,整體來講,兩個團隊的融合還是比較順利的。" 劉作虎說。
至此,一加站在了新起點上。那麼,雙品牌策略下的 " 新 " 一加有規劃?
成立 8 年,一加隻有數字系列一條産品線。但與 OPPO 融合後,一加新加了一條産品線。今年 4 月,一加發布全新 Ace 系列,首款産品定位中端市場,售價 2499 元起,主打性能和遊戲體驗。
" 我們希望,三年内,在 2000 元以上的線上市場,一加能做到份額第一,這是我們最核心的目标。" 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表示,一加手機主要覆蓋價位段為 2000 元以上,第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把數字系列和 Ace 系列的認知,包括銷量規模做起來。
對于産品叠代的速度,李傑透露,一加将秉持之前 " 保守派 " 的風格,不做所謂的小升級、小改款。" 現在大家确實也想買一個品質更好、用更久的産品,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現在的産品布局,短期之内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 甚至未來,各個系列的産品、産品線我們肯定不會有什麼調整,但是我們肯定會不遺餘力地把産品做少、做精、規模做大,我覺得這也是每一家做手機的公司所追求的。" 劉作虎說。
" 百億補貼 " 怎麼用?
與 OPPO 融合後,一加的 " 資源 " 變多了。供應鍊之外,OPPO 的渠道、技術、服務體系等均對一加開放。
以今年 4 月發布的 Ace 系列産品為例,其 150W 超級閃充、散熱材料等技術都來自 OPPO。
一加周年慶活動上,劉作虎又帶來 OPPO 為一加開啟的護航計劃:未來三年将單獨為一加投入 100 億,并在技術、渠道、服務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除了資金上的百億補貼,技術上,OPPO 研究院、研發部門的領先技術向一加傾斜,特别是性能賽道的前沿技術,會優先向一加傾斜;渠道上,一加入駐 OPPO 全國超 5000 家線下門店;服務上,開放 OPPO 超 1000 家售後網點,為一加用戶提供售後服務,網點覆蓋全國 90% 以上地級市。
" 今天講的 100 億,是我們根據未來市場的突破、産品的需求推算出來的,但并不代表這是一加單獨的研發團隊,研發投入、其他的核心投入,整體算下來差不多是需要這個數。" 劉作虎介紹。
OPPO 提供的百億補貼,一加打算怎麼花?
劉作虎表示,最核心的投入是研發投入。" 一加的定位是主打性能的先鋒品牌,因此我們會在性能方面傾注更多新技術,在這方面的研發投入還是挺大的。"
" 在全面流暢這塊,我們更多還是要從 CPU、内存和存儲這三個角度切入,重點會投資的方向,包括端雲編譯、鎖競争、應用預加載、應用斷點重生、CPU 調度算力模型、動态幀率刷新技術、熱源識别智能溫控、存儲文件管理、返碎片技術、存儲加速,并且未來我們計劃做自研的存儲芯片,能夠保證手機整體流暢,基本從頭到尾都流暢,用四年以上都沒問題,這些東西都需要做底層研發。" 李傑補充說。
據李傑透露,一加 11 将會在内存、材料等方面使用一些革命性的優化技術。" 很多項目陸陸續續都已經在開展過程當中了,接下來在具體的産品上見。"
為将更多的成本投入到研發、産品上,劉作虎提出 " 未來三年硬件綜合淨利潤率可以為 0" 的全新戰略:" 我們可以接受利潤為 0,把更多的成本投入到産品上,把産品做到極緻,給用戶物超所值的體驗。"
在他看來,硬件綜合淨利潤率為 0,不是定低價、打價格戰。" 這不是我們的初心,一加的核心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把産品做好,把真正的體驗做好。"
明年市場怎麼走?
2022 年,由于受到外部大環境、手機技術發展、消費者需求等方面影響,智能手機市場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
根據市場第三方機構 IDC 的數據,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僅有 3.02 億台,同比下滑 8.8%。
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也未能獨善其身。第三方市場機構 Canalys 的統計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 7000 萬台,同比下跌 11%。
近幾年,手機性能過剩、新品創新不足,軟件方面也未出現新的 " 殺手級 " 應用,導緻消費者缺乏換機動能,對手機需求持續下降。
2023 年,智能手機市場能否回暖?
多個機構的預測并不樂觀。IDC 認為,經濟環境和消費者信心需要更長時間恢複,明年上半年庫存壓力依然存在。預計 2023 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 0.9%,降幅收窄。
Counterpoint 預測,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将在 2023 年同比增長 2%。不過與該機構此前預測的增長 6% 相比,略有回調。
Strategy Analytics 的報告稱,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将同比下降 10%,下行軌迹将持續到 2023 年,但年增長率将改善至 -5%。
對此,劉作虎認為,明年市場是否回暖無法準确預測,但整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容量将會在 2.7 億台附近波動。
" 畢竟手機是一個剛需市場,所有人都需要一部手機,再跌也跌不到哪裡,它會在一定量上持續穩定。" 劉作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