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是紡織服裝産品中最常見的顔色之一,但是近日網傳 " 貼身衣物最好不要買黑色的 ",有說法甚至提到穿黑色的内衣,得癌症的機率會比較高,這些說法是否有道理呢?
先說結論:想多了,别擔心。
" 内衣不買黑 " 這種說法的關注點,其實是黑色服裝的染色安全性問題,包括染色過程所使用的染料是否安全、染色後的色牢度性能如何等。接下來咱們就詳細說說。
目前,紡織行業使用的染料(當然也包括黑色染料),主要爲化學合成染料,該類染料本身沒有毒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化學合成染料中有一類染料占比最大——偶氮染料,因其分子結構中含有偶氮連接苯胺的結構,涉及大多數常用的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直接染料等,用于多種天然和合成纖維面料的染色和印花。
同樣,偶氮染料本身無毒,但是其中有一小部分偶氮染料在人體穿着過程中,會與人體的代謝産物混合,在一定條件下發生還原反應,釋放出緻癌芳香胺類物質,損害人體健康。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不過大家可以放心,這部分偶氮染料已經被大部分國家所禁止使用。我國國家強制标準 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明确規定了 " 禁用可分解緻癌芳香胺染料 ";強制标準 GB19601-2013《染料産品中 23 種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測定》則從源頭上規範了我國染料産品的開發與生産,确保爲紡織服裝産品染料的應用企業提供高質量和安全的産品。
在我國市場銷售的紡織服裝産品必須符合 GB18401-2010 的規定,而同時這些産品使用的染料也要符合 GB19601-2013 的規定,來保證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紡織服裝産品是安全無害的。
所以隻要是質量合格的服裝,無論色彩如何,都是安全無害的。黑色紡織服裝産品同樣适用以上規定,質量合格的黑色紡織服裝産品也是安全無害的。
有消費者反映,有的黑色紡織服裝産品,穿着後把皮膚都給 " 染色 " 了,發生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生産中水洗不充分導緻産品殘留的浮色;二是産品的色牢度不達标,面料在人體汗液的作用下或者皮膚摩擦過程中,染料轉移到了人體皮膚表面。
國标 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規定了 5 種場景下的染色牢度等級,分别爲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漬色牢度、耐堿汗漬色牢度、耐幹摩擦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如表 1 所示。
表 1 GB18401-2010 中關于染色牢度的規定
注:對須經洗滌褪色工藝的非最終産品、本色及漂白産品不要求;紮染、蠟染等傳統的手工着色産品不要求;耐唾液色牢度僅考核嬰幼兒紡織産品。資料來源: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
該标準規定嬰幼兒紡織産品應符合 A 類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産品至少應符合 B 類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産品至少應符合 C 類産品。
消費者在購買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服裝産品時要選擇 B 類或者 A 類産品,而嬰幼兒紡織産品(例如嬰幼兒的尿布、内衣、圍嘴兒、睡衣、手套、襪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則要選擇 A 類産品,可避免色牢度不達标而帶來的安全隐患和尴尬。
還有流言說 " 品質差的面料通常被染成黑色,以掩蓋面料上的瑕疵 ",這種想法可以說還停留在手工紡織階段 ……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目前,現代紡織産業中的面料織造過程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産,對面料品質的管控水平也已經很高,有的企業已經應用了人工智能視覺檢驗技術實現了面料質量的生産在線監控和成品檢驗。
一卷布從織造到染色完成,每個環節都有質檢監測來提高品質、降低瑕疵率;一卷布采用什麽織造結構,染什麽顔色都是企業在設計階段都已經計劃好的,而不會發現布織造壞了而挑出來去染黑色。
最後總結一下," 貼身衣物最好不要買黑色的 " 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符合國家安全技術規範的紡織服裝産品完全是可以放心選擇黑色的,再說黑色還顯瘦呢不是。
在此,也要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服裝的時候應該從正規渠道購買有質量保證的産品,查看産品是否具有完整的标識或者吊牌,包括是否明确地标注了産品名稱、執行的産品标準編号、制造商名稱和地址、産品号型或規格、安全類别、纖維成分及含量、維護方法、産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等。
對于标識不清、标注内容不詳、價格太過便宜的服裝,建議慎重購買。建議對新買來紡織服裝産品(尤其是直接接觸皮膚類的)進行适當清洗,洗去紡織服裝産品上可能存在的浮色,使用起來可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