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風
在 1938 年的台兒莊戰役中,我國軍隊重創了來犯日軍,斃傷敵人在萬人以上,并繳獲包括坦克、大炮在内的大量武器,是爲台兒莊大捷。
這場全面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中,孫連仲的第 2 集團軍因堅守台兒莊功績最大。
在多年來談及台兒莊之戰的文章中,幾乎都是強調孫連仲部西北軍的近戰能力之強,卻忽視了這支部隊的戰術能力和火力組織能力。
實際上第 2 集團軍戰鬥力的強悍,是全方位的。日寇在台兒莊下被斃傷者,不僅僅限于大刀,還有迫擊炮和各類槍彈火力,甚至一部分山野榴炮。
因爲當時支援第 2 集團軍的有 2 門重炮、1 個野炮營、1 個山炮營以及戰防炮連,其數量雖然不多,炮彈也很少,但據當時參戰人員回憶,在關鍵時刻這些炮兵發揮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當然,因爲山野榴炮乃至戰防炮的數量并不多,第 2 集團軍在台兒莊作戰時期,主要依靠的炮火支援還是迫擊炮。
甚至從戰鬥統計來看,第 2 集團軍當時的迫擊炮火力還相當猛烈。
據該部戰鬥詳報稱,在爲期半個多月的大戰中,第 2 集團軍總計消耗迫擊炮彈 25217 發,平均每天可以打出 1500 發以上的迫擊炮彈來。
我們得以在參戰将士的回憶文章中看到如下記載:
我(時任第 158 團第 7 連連長、敢死隊隊長王範堂)當即向守備指揮官王冠五團長反映了上述情況,并建議集中莊内迫擊炮,每炮連續打三十發炮彈強轟敵陣,摧毀敵之坑道,再組織輕重機槍,進行有目标的射擊,殲敵于坑道之内。
待到敢死隊出擊時,同樣是以迫擊炮爲先導進行掩護。
據第 31 師副師長屈伸回憶,當時在莊内還有另外一個軍的 2 門迫擊炮,迫擊炮手主動找前線指揮官要任務,支援守軍戰鬥。
由上述記載可見,迫擊炮在台兒莊戰役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那麽第 2 集團軍是衆所周知的 " 雜牌軍 ",何以能在台兒莊戰役中有那麽多迫擊炮彈可打呢?
首先,第 2 集團軍是西北軍而來的雜牌軍不假,但因爲孫連仲比較服從老蔣命令,所以無論是軍費、兵員還是武器待遇,都要比一般的雜牌軍要好。
甚至孫本人的嫡系第 27 師,還是調整師編制,全師的武器配置極強。
所以在台兒莊大戰前,第 2 集團軍本部自然是有一定數量迫擊炮彈的,據統計第 27 師有 534 發、第 30 師有 1932 發、第 31 師有 1726 發。
以上三師總計有迫擊炮彈 4192 發。
這些炮彈當然不夠大戰之用,第 2 集團軍的迫擊炮彈另有來源。
比如當時在台兒莊内,恰好有沈鴻烈海軍陸戰隊的彈藥庫,激戰時守庫官兵将這些彈藥拿出來,支援第 2 集團軍作戰,爲戰鬥的勝利做出了極大貢獻。
當然,第 2 集團軍使用這樣的彈藥來源,并不能占到主流。其主要的迫擊炮彈來源,還是由第五戰區來負責補給。
當時老蔣對孫連仲部的作戰比較看重,激戰期間多次問詢,甚至還下令何應欽補給孫連仲 6000 名新兵,所以在老蔣這一層不會卡住第 2 集團軍的炮彈補充。
而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其本身就出自雜牌軍中的桂系,加之對孫連仲極爲尊重,雙方關系十分密切,所以更不會卡脖子。
在台兒莊大戰期間,基本上能給的支援,第五戰區都給了,迫擊炮彈的補充自然也不在話下。
據 1938 年 2 月時,第五戰區所屬第五兵站總監部現存彈藥數統計,當時該部儲存有 82 毫米迫擊炮彈共計 46679 發,另有 81 毫米迫擊炮彈 17942 發。
到台兒莊大戰爆發前及戰事進行中時,必然還會有相當數量的彈藥運到。因此第五戰區手裏是掌握有相當數量迫擊炮彈的,其中支援一部分到作戰最艱苦的台兒莊正面,并不難理解。
所以總的來說,第 2 集團軍在堅守台兒莊期間,還是有一部分山野榴炮支援,特别是迫擊炮火力還算不錯,這爲戰役的勝利打下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但我們仍需知道的是,日軍投入到台兒莊之戰的多系重炮,我軍陣前一日落彈便有七八千發,總體而言日軍的重火力優勢還是極大的。
相比起重火力,我軍山野榴炮的彈藥過少,而迫擊炮彈雖多,但畢竟威力受限,而且即便迫擊炮彈也遠沒有對方打的重型炮彈多。
所以台兒莊之戰打得異常慘烈,第 2 集團軍的戰鬥兵折損了一半還多,傷亡最大的第 31 師甚至損失四分之三的戰鬥兵。對于這種情況,今天的我們也一定要有深刻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