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第三季正在熱播,來自五湖四海的樂隊,帶來了更多元化的曲風,而前兩季的搖滾老炮兒範兒依舊令人印象深刻。在很多人看來,讓人 " 燥起來 " 的搖滾樂手和勸人養生的 " 老中醫 " 好像永遠搭不上關系。
中醫很古老、很傳統、很東方,像一位談吐溫雅、舉止沉穩的古稀老者;而搖滾樂很現代、很新潮、很西洋,有如二十來歲躁動不安、激昂奔放的毛頭小子。當這兩者共存于同一個人的身上——中醫大夫玩搖滾,恐怕就成了一件極具反差感和沖擊感的事情。
将搖滾樂和傳統醫學融合在一起的生活,也讓人充滿了好奇。他們是如何定義 " 朋克養生 "?又是如何把 " 搖滾精神 " 踐行到底的呢?《時尚健康》帶你一起走入 3 位中醫人的搖滾人生。
《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已經過去了四年,作爲盤尼西林樂隊鍵盤手 & 手風琴手的麻昊甯,在《再談記憶》《New Boy》等歌曲中貢獻了非常出彩的演奏。而舞台之下的他,是個有中醫背景的外科學博士 + 骨科醫生,在手術台上主刀。
麻昊甯 5 歲開始學習手風琴,一路勤學苦練加考級,高中的時候已經成了手風琴班裏 " 台柱子 "。本想報考音樂學院的他,最終還是在醫生父母的建議下,把高考志願全都填寫了醫療相關專業。從大學到現在,他的生活裏始終有樂隊陪伴。
"(玩樂隊)就跟打籃球、踢足球一樣,是個集體活動,需要面對面,要跟不同的人交流,能夠帶來啓迪。排練和演出也能換個腦子,對我來說是比刷手機更有意義的休閑方式。" 樂手的身份,讓麻昊甯從緊繃枯燥的狀态裏得到放松。
最開始,麻昊甯很介意别人知道他玩樂隊的事。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裏,玩樂隊一直都是秘而不宣的。直到在《樂隊的夏天》中登台,作爲樂手另一重身份被公開之後,他才算正式建立了兩種生活的延伸。
"(一開始)主要怕大家質疑我的醫術。現在想想,在醫療上水平沒問題,玩的音樂又是很正面的形象,其實也沒什麽,就是用行動證明自己。主業稱職,其實并不會有人去幹預或者指責你那些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 主業和愛好,對麻昊甯來說是相得益彰的,各自不耽誤,反而讓他産生了對醫學和音樂的深刻思考。
音樂就是一味良藥
他不止一次提到,繁體字音樂的 " 楽 " 和醫藥的 " 薬 ",隻差了個草字頭。中藥有酸苦甘辛鹹五味,傳統音樂有宮商角徵羽五音,都對應着陰陽五行。
音樂悅耳悅心,可以松弛緊繃的生活節奏,心煩意亂的時候,音樂能在無形中幫助人調節,把淩亂的東西梳理清楚。音樂裏有激昂,也有平靜,其中就包含了中醫所說的陰陽的消長平衡。它是疏發情感的工具和出口,不論是創作者或者聽衆,都能在其中的某一刻捕捉到從未有過的體驗或是情感共鳴,獲得精神滿足。這便是麻昊甯理解的 "以音爲藥"。
" 朋克養生 " 更像形容詞
談到 " 朋克養生 ",麻昊甯覺得大家别被噱頭化的表象帶偏,或者浮于形式去邯鄲學步。"養生是個活學活用的東西,中醫需要與時俱進,過于嚴苛地遵從那些東西,人的樂趣也會變少,但是大方向不能錯,别本末倒置。比如白天顧着玩手機摸魚,晚上再喝着枸杞水點燈熬夜,這就跟退三步再往前挪一步差不多。"
" 養生要遵從客觀法則和生物節律,古人觀察并實踐了這麽多年,中醫的這套東西直到現在依然沒有湮滅在曆史洪流裏,本身就是有原因的。"
麻昊甯現在特别崇尚這樣一種生活狀态:先讓生活各方面及格,别拼過頭。" 所有方面都是及格,總分就是優秀。維持健康快樂的生活,可能比起執念地追尋某些東西要容易的多,健康快樂是人生的第一個目标。" 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在内卷和健康之間找到平衡,既不讓工作和生活把自己擊垮,又能獲得成績和價值。
有 " 量 " 有 " 度 " 地動起來
麻昊甯日常與骨骼和關節打交道。談到健康保養,他一直在強調運動的重要性:" 現在很多人的日常狀态,是靜坐、久卧、缺動,以及行走坐卧姿勢都有各種不正确。《黃帝内經》說過,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視傷血。骨骼關節的退行性病變往往就是這麽來的,同時也增加了很多其他疾病的發生率。"
他常跟一部分病人說,要把運動作爲功課去堅持,成爲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天天坐在電腦跟前,或者一有空就刷手機。拿八段錦來說,不用非得把全套都打完,但是可以化整爲零,伏案久了練一兩式。幫患者建立好的生活習慣,遠比看病本身更重要,這是麻昊甯在臨床中一直堅持的信條。
物極必反,過猶不及。麻昊甯同時強調,運動也需要掌握 " 量 " 和 " 度 "。他特别建議佩戴電子手環之類的智能穿戴設備,尤其是在運動時通過監測心率去掌握和安排自己的運動強度。
麻昊甯在臨床中總能碰到運動性損傷的患者,尤其是 " 運動小白 "。" 如果平時身體基礎弱,不算特别強壯的話,最開始鍛煉一定不要盲目用器械,不要盲目負重去做深蹲硬拉。運動不得法、運動強度掌握不好都會出問題,不僅堅持不下去,還容易傷到自己。"
李玥是鼓手,她在的樂隊玩 " 老式朋克 ",短小精悍的歌裏能讓人捕捉到簡單直接的力量;同時李玥又是推拿科醫生,做手法、紮針灸、把脈開方樣樣在行,幾乎沒人會把她和搖滾樂聯系到一起。
對于中醫大夫和朋克樂手的兩個自己,李玥這樣說:" 很多人就喜歡下定義、做評價,不符合他們,就打個不好的标簽。但很多東西并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這個事我喜歡,我覺得有意義、有吸引力,我又沒幹壞事,就沒有什麽是不能兼容的。"
" 上班當醫生,就好好上班,穿上白大褂眼裏隻有病人,自己的所有情緒在病人面前都不重要;下班當樂手,就好好排練演出,脫掉白大褂又是另外一個我,是個很放松、很真實的我。工作到生活,所有人都在轉變。"
白大褂的一穿一脫,就這樣在李玥身上形成了 " 陰陽平衡 "。中醫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與朋克精神一起,共同滋養着她。
搖滾和中醫,陰陽融合很治愈
朋克音樂和朋克精神帶給李玥的是不服輸、不屈從、不放棄的堅韌心氣,支撐着她在中醫和音樂這兩條路上走到了現在。
李玥所理解的朋克精神,就像一把堅硬鋒利、閃閃發光的匕首,它不是生鏽的、腐朽的、堕落的,而是昂揚向上、振奮人心的。而朋克音樂像鐵哥們一樣,在特别低沉消極的 " 陰性狀态 " 下,讓人得到陪伴與指引,或者幫忙打一針興奮劑。這裏就有中醫的陰陽平衡,朋克這種外張、振奮的東西就是 " 陽 "。
" 針灸、推拿、方劑,分别擅長于不同的病症,各有所長,各具魅力,比如很多椎間盤病變的患者通過針灸推拿就可以免除手術之苦。一碗湯藥裏也包含了中國文化的哲學和思維,不管疾病多複雜,但總會殊途同歸,這都符合我崇尚簡單直接的個性。所以我就多琢磨,要把中醫學明白。"
擺脫至暗時刻,療愈向陽而生
盡管是推拿科的大夫,但李玥在手法治療的同時,會順便用 " 話療 " 幫患者打開心結。對于患者和自己經曆過的一些 " 至暗時刻 ",她說:" 每個人都會有内心遭遇困擾的時候,去找個比自己能量強的人,不管是同學、老師,還是朋友,隻要他足夠陽光,氣場足夠強大,能時刻照耀你就行。去和他們成爲交心的朋友,獲得他們的滋養。"
"很多時候強迫自己開心振作,也許隻能适得其反,需要探索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有些人會在低沉失落的時候,去聽一些憂郁、悲傷氛圍的音樂,其實是一種‘觸底式’的治愈。因爲這些負面情緒需要釋放幹淨,這樣類型的音樂可能會讓感受更加具象化,還有别人跟他感同身受。先一喪到底,然後慢慢崛起。"
" 千萬别自己憋着,或者把自己關在屋裏不出門。不僅解決不了什麽問題,反而會把自己憋壞。中醫總說動則生陽,老是窩着,就很容易招惹或者聚集那些陰暗的能量,越窩越糟糕,所以希望大家走出門去,或者保持戶外運動的習慣,擁抱不一樣的能量。"
" 朋克養生 " 不是辦法,而是心态
關于 " 朋克養生 " 這個概念,李玥覺得一些具體的方法容易被曲解和照搬。比如保溫杯裏泡枸杞,她真的不建議人人都這樣喝,容易助生痰濕。在她看來," 朋克養生 " 更像一種心态:用中醫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去打底,讓人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不走極端、更加包容地去養護健康,而不是死搬硬套、墨守成規。
推拿科的工作很累,對體力和心力消耗特别大。雖然 " 朋克 ",李玥卻是個實打實的養生黨。她會盡量規律作息,保持午休和三餐固定,節制自己不吃寒涼的東西,保證三餐主食的适量攝入。
忙完工作和樂隊,她還會通過畫畫、練書法、騎摩托、打泰拳等方式來調節自己,按她的話來說,這是 " 張弛有度,養生和‘朋克’兩不誤 "。
陳宇是個 90 後,作爲心血管方向的博士後 + 中醫内分泌科大夫,陳宇在學術研究和臨床看診之餘,同時主理着一間音樂制作工作室。
6 歲彈鋼琴,13 歲玩吉他,16 歲組樂隊,大學五年接着搖滾,學業和事業一點沒耽誤,又用省下來的工資和十年業餘時間籌建起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對陳宇來說,他并不覺得做中醫和玩音樂之間需要專門去平衡取舍。音樂已經融入了他的生活,成爲一種常态,或是一個固定組成部分。
" 學醫和做科研挺苦的,但我一直覺得它很有意思。疲累郁悶的時候,總得有個東西來調劑,讓我舒服一點,有個出口,或者在有些時候讓自己覺得跟别人不一樣。這種東西,對我來說就是音樂。學術搞累了,我就在工作室寫會歌,或者聽會音樂。在醫學上免不了要碰到難過的坎,我也會告慰自己,我還有音樂。"
音樂是陳宇的一部分,在門診上,他也經常跟患者說,要去建立屬于自己、适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找到能在閑暇無聊時有十足動力希望自己做、能獲得喜悅感和自洽感,甚至讓自己進入 " 心流 " 狀态的事,而不是泛泛地跟着别人随大流,亦步亦趨地被牽着走,或者刷着手機消磨自己的精氣神。
中醫和音樂的雙重背景,帶給陳宇更廣闊的視角和更包容的心态,允許各種各樣的事物存在和發生。" 就像音樂,它是個很主觀的東西,自己喜歡就好,并不會因爲風格、年代、國籍這些标簽分出高低貴賤,不同的音樂反而能夠相互融合和促進。中醫也是一樣,作爲一個現代中醫,既需要傳承,也需要用發展和反思的眼光去審視,衷中參西,而不是固步自封。一味貶低抵觸沒有任何意義,倒不如把不同體系的精華接納過來爲中醫所用。"
找對節奏,生活偶爾 " 朋克 " 一下
作爲内分泌科的中醫大夫,陳宇見過太多的英年早病的人,二三十歲的年紀,卻有個五六十歲的身體。談到這裏,他變得嚴肅了起來。
" 糖尿病、肝損傷、心血管疾病、甲狀腺異常等問題的高發和年輕化,我覺得跟縱欲、透支密不可分。一方面,物質生活的豐美富足,給很多‘富貴病’埋了隐患;另一方面,太多人日常面對的壓力太大,當壓力暫時消除,或者脫離親友師長獨自生活,難免報複性地透支,放飛自己,熬大夜、喝大酒、胡吃海塞……爲了一時的快樂,結果把未來搭進去。"
陳宇對自己的健康管理比較嚴格,控糖少酒,不忙的時候到點就睡,不會點燈熬油幹通宵,尤其注意保持身材和體重。他的理由很實在:" 總不能醫生自己就是個大胖子,還要給别人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告訴病人要少吃這個、忌口那個吧?"
雖然陳宇對自己的健康管理很嚴格,但他覺得所有具體化的方法都可以變通,适當 " 朋克 " 一下,依着自己的狀态和節奏來,而不是死闆地恪守。"比如頭天晚太睡或者沒睡好,第二天還要硬逼着自己去大清早起床鍛煉,這本身就是一種反向養生,在給身體添堵。教條化地養生,隻會讓自己更不舒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律,别亂掉。"
陳宇最近正在參與籌備一個中醫可視化醫療中心,有關中醫音樂療法的部分工作将由他落實。能把所學和所愛交融在一起,開出一劑悅耳又療病的 " 電子中藥 ",何樂而不爲。
寫在最後
"Be real" 這句話,很中醫,也很搖滾。兩者都有共同的内核:赤誠和率真。
中醫很古老,但曆久彌新,如鶴發童顔一般迸發着靈動的生命力。它的生命力,不止來源于一代又一代的堅守和傳承,更在于不斷兼容并蓄,用開放的姿态被各式各樣的新事物灌注新的血液。比如搖滾樂自帶的 " 反傳統 " 氣質。
刺猬樂隊寫下那句歌詞 " 一代人終将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在與這三位年輕中醫的對話裏,我們也似乎領會到了其中真意。
策劃 | 喬橋
作者 | 王宜(90 後中醫師,重型樂隊前主唱,中古唱片愛好者)
圖片 | 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