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一起做夢。
每天回到家,走進的是這樣的院門,屋内是這樣的裝修。
這裏,是北京二環内的一套四合院。
晚上,你在私人露台,向整個北京問好。
别害怕,放膽想。
畢竟心想事成嘛——
心想事成
好久沒看到這種連續劇了。
有種 ……
不顧人死活的勵志。
住着四合院,夢想,是奮鬥買旁邊的高層住宅。
《貧嘴張大民》的故事,放到今天有種可笑的錯位。
從小胡同裏長大的張大民,一家六口人擠一間二十平米的屋,做夢都想住上單位分的小區房。
今天的四合院呢?
再要表現所謂的平民、普通,哪怕蹬上自行車,胡同裏嘣爆米花,熟悉的小攤販,遛鳥的大爺。
怎麽看,都是赤裸裸對觀衆的精神攻擊。
再看這家庭環境。
Sir 一打開預告片,還以爲是打開了百事可樂的春節廣告。
屋子喜慶而精緻,菜色整齊而豐盛,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标準的笑容。
從什麽時候開始,這成了國産劇的日常。
那麽在此基礎上的奮鬥,不是心想事成,是異想天開。
01
這是一個普通的北京四口之家。
當然,這裏的 " 普通 " 是編劇給的人設。
姐姐孫心(張俪 飾),互聯網公司打工人。
妹妹孫想(毛曉彤 飾),奶茶店店員。
母親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父親無業。
這一看,确實還行。
但細節呢?
編劇倒是在費力展現這家人并不寬裕。
父親摳摳搜搜,特長是門口便利店賒賬。
女兒生日買一個三百多的蛋糕,結賬的時候說隻有 200,能打個折嗎?
孫想每個月問姐姐要 500 生活費,想換新手機隻能上閑魚和人對半砍。
爲了顯示孫心的普通人日常,在妹妹生日這天,捧着一大把花在公交上被擠來擠去。
但看着看着,你又覺得不對勁。
說是普通老百姓,這裝修搞得跟網紅民宿似的。
說倆女兒擠一個房間,好苦。
但你這一個房間面積,頂公寓房兩間呀。
不想睡一個房,手動隔一下?
大概在國産劇宇宙裏,永遠都不會有隔斷間這種東西存在。
OK,編劇估計也覺得這樣的窮人住這樣的房子有點過分,找補了一下,說房子是上一輩留下來的,自己沒啥收入。
那我們暫時先不糾結四合院了。
單看這角色的工作,怎麽個 " 普通 " 法。
姐姐孫心被塑造成北京互聯網公司的骨幹員工,職場精英,開頭兩集就不知道換了幾套衣服,消費水平看起來相當高。
結果妹妹生日買了花,非要冒着被擠壞的去擠公交,省那一點打車錢。
到底是想體現她普通,還是她根本不在乎她妹妹?
再看看孫心參加同學聚會這段。
她拿着一萬多的包,事業有成的同學張口閉口千萬的投資。
離譜的更有。
母親嫌棄孫心的男朋友條件不好,隻是區區一個房産中介,沒有固定收入。
那到底是多不好呢?
請問你這酷炫的哈雷幾十萬?
這京 A 的摩托車黃牌又幾十萬?
雖然咱也已經習慣了國産劇裏不會有真窮人,甚至是普通人。
但這是不是也過于離譜了?
02
《心想事成》的預告片一直在強調兩個字:選擇。
看似非常正确的廢話: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
做自己開心的事才最重要
是啊,誰不想做自己開心的、喜歡的事啊?
但談這些的前提是,有的選。
Sir 可算是發現了。
國産劇裏被允許有煩惱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去有風的地方》已經算是國産劇裏比較不浮誇、符合現實的了。
結果女主這邊。
看似說盡了北漂 er 的辛酸。
但其實,人家家裏有公司,所以當然要努力工作啊,在北京幹不好可是要回上海 " 掃廁所 " 的。
就算裸辭,也有開明的父母和寬裕的家境兜底。
有的劇,看似在哭訴年輕人好難。
結果一看,名校畢業,人家隻是放着好好的鐵飯碗不端而已。
今日,又有住着寬敞四合院,向往小公寓。
《心想事成》至少有一句台詞是對的。
有地方住,有的事就不用煩惱了。
隻有這樣有底氣的人,才有資格談奮鬥。
光腳沒鞋穿的,真正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人,被國産劇開除年輕人序列了。
當然,煩惱看和誰比。
那能不能不要代表普通人?
《心想事成》看名字也明白。
電視劇版的 " 好好幹,日子會越來越甜 "。
就算要灌雞湯,好歹也得是真沒錢,讓咱小小代入一下吧?
而且,它還采用了最劍走偏鋒的成功方式。
當網紅。
妹妹孫想學曆差,工資低,但都不要緊。
有家裏兜底,她依然可以在北京美美追逐夢想。
我不想在我不喜歡的事兒上花費精力了
因爲喜歡做飯,就能憑借愛好當上網紅博主,開了工作室,當了小老闆。
詭異之處正在于。
爲了讓心想事成看起來不那麽像異想天開。
編劇隻能使用大量的特例、巧合、外挂。
當試圖用少數幸運兒的故事來定義普遍的奮鬥。
當一個情節第一時間不是引起共鳴,而是要去翻找小概率事件。
那說明,它實際上是一種忽悠和畫餅。
03
本質原因在于,國産劇從來沒有平視過普通人。
很長一段時間,貧富差距會被故意拿來當作對照組、矛盾點。
比如前幾年國産都市劇裏一種非常固定的主角模式——三六九等。
《歡樂頌》。
Sir 也不是很理解,爲什麽住在同一個檔次的小區,差别可以如此懸殊和分明——
金字塔頂尖。
人間妖精曲筱绡,含着金湯匙出生。
腦袋聰明,做生意一學就會。
下一層。
商業精英安迪。
雖然她家庭起點低,但人設開挂,職場上呼風喚雨,平時聊的是經濟形勢,讀的是《詩經》,打個撲克都要扯上莎士比亞。
精緻和優雅,統統拉滿。
最底下,是合租三姐妹。
但就算是底層,也還要進一步細分。
樊勝美,資深打工人。
到大城市有一段時間了,積累了閱曆和人脈,可是還不夠站穩腳跟,因此總想着撈點好處。
還說什麽精英
其實就是一小公務員
要求還挺多
厚着臉皮跟我說
可不可以跟我一起按揭賣房啊
腦子壞掉了
關雎爾和邱瑩瑩,都是剛入社會的萌新。
一無所有 + 一無所知。
每個月交房租,比樊勝美還緊張。
《二十不惑》。
同一寝室的四個大學女生,好姐妹,依然是垂直分布。
一個滿身奢侈品,高檔香水當花露水噴的富二代段家寶。
一個深圳有兩套房的精英中産家庭女孩羅豔。
再往下。
是出身問題家庭的梁爽,虛榮心旺盛,一身行頭來自富二代男友。
最不濟的,姜小果,屬于手機壞了舍不得換,鞋子爛了舍不得買的水平。
不是說不可以對比。
反而,沒有鮮明的對比,就沒有真實。
就像《大佛普拉斯》裏的神設置。
電影本來一直是黑白。
隻有在偷看富人的行車記錄儀時,畫面才是彩色的。
但國産劇很多時候的對比,本質是對于窮人的霸權式定義,窮人從始至終隻是作爲襯托的客體。
有人說,這就是現實啊。
現實就是大家嫌貧愛富,有人出生在羅馬,有人拼命找活路啊。
但問題在于,這些劇沒給過現實相應的分量。
要麽把普通人看得異常輕松。
輕得像根羽毛。
沒有多少束縛和壓力,遇到一個風口就能飛上天,比如《心想事成》裏說做美食博主就做美食博主,《北轍南轅》裏全靠姐妹貼錢辦餐館,就算 " 創業 " 了。
要麽把普通人看得異常笨重。
好像一個人沒錢,就永遠擡不起頭,沒有自尊,隻能在卑鄙的泥潭裏沉淪下去。
窮人多作怪。
要麽是鑽進錢眼,胡攪蠻纏的惡婦。
要麽是心機鳳凰男。
當然,這樣的模式觀衆漸漸不買賬了。
畢竟,它們很多時候在根源上就立不住腳。
一邊用力渲染主角們的階級差異。
一邊又如此輕易地讓他們成爲好姐妹、好兄弟。
如果真如劇中強調的,人與人之間有壁。
又哪來那麽多強行交集和雞飛狗跳呢?
更關鍵的是。
過于現實地渲染某些差距,被暗暗地禁止了。
但最緻命的,不是富人炫富。
而是來自普通人的 " 炫富 "。
讓人看了無法不迷惑得自我懷疑——
我不配做 " 普通人 "。
《歡樂頌》第一部的合租公寓,加起來才六千,房子看起來也算真實。
到了第三部,直接變成了——
每人六千,寬敞精裝。
緻命的麻醉是。
名義上好像不否認窮人、普通人的存在。
而是在細節處模糊對他們的真實感知。
" 吃苦也不要緊 "。
2023 了,國産劇對窮人的呈現依然貧乏到:送外賣耽誤了坐在街邊哭。
但就算是這樣。
人家依舊合租的是小區房、電梯房、精裝房。
總之,絕不能讓真正的城中村、老破小、鴿子籠出現在國産劇裏。
那麽悖論來了。
國産劇一邊不想讓你看到真正的普通人。
一邊又想給普通人灌雞湯、打雞血。
所以,在《心想事成》裏。
大家隻能靠着各種天降好運,跨過了那些真實生活裏已經難以跨過的鴻溝。
家裏爲什麽住着幾億的四合院?
哦,原來奶奶是高級研究員呀。
家裏想把公房買下來,但湊不夠錢。
怎麽辦呢?
這時候又搬出奶奶這尊活佛了。
隻見她默默套出十多張珍貴的藏品——已經絕版的第二套人民币 " 大黑十 "。
" 三五十萬眨眼就進賬了。"
不管是三六九等,還是窮人不窮。
從來無關真正的真實,更沒有真正的正視和關懷。
一個是貶低普通人,你無法翻身。
一個糊弄普通人,你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普通人從來沒有一個,就算不成功也能挺直腰闆的空間。
也不能理直氣壯地展示自己的困境。
哪怕自嘲是 " 萬柳少爺的老奴 "," 孔乙己 "," 老鼠人 ",也得收獲點嚴肅的批評教育。
普通人是誰?
普通人似乎無法決定,因爲這個問題已經被給出了标準答案——
你們都會心想事成。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M 就是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