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大結局了,在一片熱火朝天的讨論中正式收官。
作為 2023 年開年第一大爆劇,
這段時間它幾乎承包了除春節檔電影以外最多的話題。
看昨晚大結局微博熱搜屠版的盛況就知道了,現在還沒有看過劇的朋友怕是在同事聊天中都插不進嘴。
并且還以一己之力擡高了所有熱劇爆劇的标準——爆劇也爆人
張譯老來得粉 ↓
張頌文徹底大火 ↓
高葉讓所有的小說裡的 " 大嫂 " 都有了臉 ↓
說爆劇誰是爆劇,
反正以後沒達到這個标準的,這邊建議都不要說自己是爆劇哈。
而除了劇情以外,這段時間看到最多的讨論還是圍繞張譯和張頌文的演技。
張頌文被大家誇了很多,今天更想來說說張譯的安欣。
單純從角色設定上來說,高啟強這個角色的确更立體更豐滿,他有非常完整的故事線,從任人欺負的底層魚販子,到空手套白狼式的黑吃黑上位,最後成為被錢權吞噬内心的反派大佬。
一個從善變惡兩級反轉的反面人物,在一步步堕落的過程中也有出彩的人物弧光。
張頌文的演技有多可怕,看到大結局最後一幕他眼中含淚的問安欣,如果自己還是舊廠街那個賣魚的他會不會把自己當朋友?
那一瞬間給到觀衆的情緒,不是釋懷而是好哭。
對比來看,安欣的故事線就顯得相對破碎了。
無父無母無妻無子孑然一身,十三歲父母殉職被叔叔養大,他的成長經曆觀衆一無所知。
一個最鮮明的對比,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繪高啟強吃飯的畫面,所有人都知道高啟強最愛吃豬腳面,但你從頭到尾都不知道安欣喜歡吃什麼,甚至連個住的地方在劇裡都沒表現。
大家能看得的,隻有安欣為理想為正義的義無反顧,一心撕裂黑幕找回光明。
問就是,京海唯一純白的茉莉花,神男下凡普度衆生
觀衆更容易被反派的悲情所吸引,卻很難共情一個純粹的徹頭徹尾的好人,這幾乎是所有偉光正的人物在塑造時會面臨的通病。
就角色本身來講,必須要承認,安欣的角色張力就沒有高啟強那麼大。
《狂飙》比較難得的是一點,總能看到有人說安欣沒有作為反派人物的高啟強出彩,但觀衆輿論卻沒至于一邊倒,還是有很多人為安欣的執着偏執而感動,哪怕張譯從始至終都沒有宣傳《狂飙》
一方面,為了讓安欣這個角色更加立體,劇本還是盡力去刻畫了安欣的友情線、愛情線。
另一方面,可能真的要得益于演員的發揮。
看到有網友問,安欣如果不是張譯來演,會不會成為一個扁平的"假人"?
我們沒法憑空評判換個人演會是什麼效果,也很難講張譯和張頌文誰演得更好,但安欣這種絕對正義的化身,一定程度上來說是非常難演的。
一旦塑造不好,很容易成為純純推動劇情發展的工具人——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狂飙》播出期間被瘋狂 cue 出場的侯亮平。
但張譯的诠釋是為安欣這個角色增彩不少的。
比如大家公認的兩場安欣的高光戲份,
用警戒線逼高啟強後退就是張譯的現場創作 ↓
表彰大會上把電話藏在繃帶裡也出自張譯的想法 ↓
尤其表彰大會借發言勸隊友這一段,堪稱全劇人性抉擇的名場面之一。
李響在忠于理想之前不是沒有過彷惶和掙紮,在知道師傅是内鬼之後,試圖撒謊說自己跟丢了來逃避問題,然而當安欣借着表彰發言,字字句句都在暗示李響要做正确的決定,把他從掙紮的邊緣拉了回來。
再比如《狂飙》主創在采訪中提到的,安欣和孟钰分手的小亭子,也是張譯親自去選并提議的,為得是更加虐心。
安欣這樣理想化的角色,你是能看到演員在各種小細節裡最大化的豐富了人設。
劇裡安欣喊李響單字一個 " 響 ",嫌棄徒弟陸寒是個小話唠,這些小設計其實都與主線沒有任何關系,卻能讓觀衆清晰的感受到角色的 " 人 " 味。
甚至前期被大家認為怪怪的口音,乍一看這種故意設置的帶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話顯得格外突兀。
但你仔細一想安欣是個什麼性格的人呢?
他又犟又軸,正義感強到近乎執拗,正因為如此才會死磕數十年,别扭的口音放在别人身上可能有點出戲,放他身上反而有種笨拙的真摯。
張譯過去在很多新聞裡都屬于那種 " 不好合作 " 的演員。
為什麼呢?因為他就屬于演戲特别較真的那種演員。
當年和海清合作《抹布女也有春天》的時候,他自己就說在現場常因表演問題、劇本問題而和海清 " 鬧脾氣 ",但海清深知他吃軟不吃硬的本性,每每都能順利說服他。
和孫俪合作《辣媽正傳》,也因為一開始要改劇本,讓孫俪覺得無法理解。
就說《狂飙》這部劇吧,他不止是主演,還充當了道具、場記以及表演指導。
自己設計台詞 ↓
還要參與道具設計 ↓
調教小演員入戲 ↓
演戲較真到底好不好呢?反正從觀衆層面上來說隻要角色能塑造好就沒問題。
我是一直認為演員應該是一個需要表達需要思考的職業,好演員一定是得有這樣的角色創作欲望。
當然,不是說憑空給自己加戲,而是在表演上盡量透過細節讓人物豐滿。
某種程度上來說,張頌文扮演的高啟強會這麼出彩也是一個道理。
張頌文 24 歲才考進北電,此前完全沒有任何的表演經驗,但自身經曆的豐富,讓他所有的表演技巧都來自于生活。
他可能沒有那麼多基于角色的表演設計,那是因為他最大設計的都放在了盡量讓表演生活化和細節化上。
高啟強還在舊廠街賣魚時,你會看都他每次跟人握手或是收拾東西前,都會快速的在缸裡涮下手,這個生活化的細節就取材于張頌文自己以前在魚檔前的觀察。
高啟強第一次在音像店裝大哥砸店,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真的十拿九穩了,可身後偷偷手抖的細節還是暴露了他前期一個市井小民的恐慌。
在 2021 年的時間線中,也是張頌文提出高啟強的穿衣風格,當時的高啟強要和官員結交,一定不會穿得張揚,那麼他的行頭一定非常簡樸,像個老幹部。
如果演員沒有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對角色的認真揣摩,他是根本想不到加入這些看似微不足實則給會角色增光添彩的小細節。
《狂飙》為什麼能這麼爆?
對我而言除了劇本好之外,最好的點也是如此,人物鮮活,演員們演得也鮮活。
正如導演徐紀周在專訪中談及的一樣,他說整部劇裡每一個演員身上" 都有特别強烈的饑餓感 "。
張譯用精湛的演技撐起了一個沒那麼出彩的正面角色,張頌文用精湛的演技演活了一個複雜多面的反派。
全員演技派,連配角都能在劇裡大放異彩。
實實在在的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用心演戲的好演員的魅力。
張譯和張頌文成名的經曆其實也挺像的,都不是靠顔值就能上戲的演員,也都經曆過很長一段時間跑組無人問津的階段。
張頌文和周一圍是同班同學,兩個人當年畢業後一起去跑組,被拒絕了幾百次,還被人家副導演當着面說香腸嘴腦門大當不了演員。
《狂飙》裡扮演唐小龍的林家川也是他同學,兩個人沒戲演組團去做幕後 " 曲線救國 "。
最開始做群演的時候,一天隻有 30 元,但還是得堅持," 再小的角色都是一個機會。"
熬了這麼多年,張頌文在《隐秘的角落》開始才有知名度,今年 47 歲的他才終于開始狂飙。
張譯在沒成為視帝影帝之前,也曾經曆過連續五六年跑劇組但沒人要的窘境,做過場記、後勤、搭台的、打雜的。
上學時期就被全班同學評選為是 " 三醜 " 之一,外号 " 驢臉 ",靠臉是不能成為他演戲的敲門磚,随之而來的就是漫長的龍套生涯。
直到演了《士兵突擊》,為了争取角色,他當時給導演康洪雷寫了三千字的自薦長文,演許三多無望,又再次自薦演配角,才等來了讓自己第一次走紅的班長史今。
《狂飙》爆火後,大家後知後覺發現原來張譯才是内娛頭号勞模,全年無休的無縫進組。
一部好劇,角色與演員永遠都是互為載體,相互成就的。
好演員需要一個好的角色來發揮創作,好角色也必須要借助好的演繹才能被更精準地表達和傳遞。
《狂飙》的一路狂飙,說明了一個最本質的道理:
好演員的好都在細節裡。
希望國産劇多一些爆款盤活市場,也希望所有的好演員都能等到自己大放異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