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正常 " 的回應,阻擋不了高合入冬的現實。
作者丨樊舒琪、石劼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靳鵬輝
上海已經走出這個異常冬天最冷的時刻,但是高合汽車并沒有。
漩渦來自于一張關于高合汽車被供應商叫停的社區截圖,夾雜在一衆車企銷量海報喜訊中,堪稱 " 萬紅從中一點綠 "。
圖片内容顯示:" 高合所有工作暫停,包括停止發貨、停止新項目開發。做好起訴準備工作。"
高合的公關反應速度很快,回應仍是那個熟悉的配方—— " 一切正常 "。甚至社區爆料的出處也據傳被删除。
然而當汽車公社記者到高合汽車總部實地調查之後,完整故事在傳聞中,永遠隻是一角。當這一角被抹平爲 " 正常 ",那麽龐大的冰山就距離浮出水面不遠。
從 " 供應商之怒 ",到 " 打工人之困 ",無一不顯示出 " 新造車之惑 "。而這幅畫面,也映照出了汽車公社的年度盤點《血色 2023》的畫面。
供應商之怒
" 高合快挂了。" 這種極端言論,汽車公社也并不贊同,但是官方的 " 一切正常 " 解釋,似乎在高合汽車的員工看來,更像外交辭令式的 " 正常 ",和日常所理解的 " 正常 ",并不是一個标準。
畢竟," 連樓下超市老闆都聽說供應商的事兒,開始害怕我們公司拿不出錢了 "。研發部門的李明(化名)坐在我對面,臉上盡是無奈。
" 原本,公司每個月會往我們的飯卡裏發 X 百塊錢,相當于餐補。元旦之後,公司說要把它取消,當時我們都吓死了。好在後來消息又撤回了。"
考慮到餐補的具體數額可能洩露其身份,因此我們隻能說 X 是個 " 大幾百 " 數字。
這張飯卡,原本可以在高合辦公大樓下的便利店超市直接刷卡消費," 原先我們在那裏是可以刷飯卡的,但現在羅森的老闆怕我們公司拿不出錢,不給我們刷卡了。因爲我們刷飯卡,這些錢是走公司的賬,相當于對公轉賬 "。
于是,飯卡 - 便利店 - 供應商斷供傳聞,原本毫無關聯,現在便形成一個相當詭異的鏈條。
圖 | 高合汽車運營中心内部
那麽,高合汽車,或者整個華人運通母公司,與供應商之間的傳聞糾葛,到底是事實,還是市井傳聞?
一開始,汽車公社記者出于中立出發點,沒有排除是謠言的可能。第一時間接觸的高合内部人士,也有一些表示 " 跟供應商的争執是有,但是沒有網上傳聞那麽嚴重 "。
然而,同爲内部人士的李明、張凱和林鲲(均爲化名),卻給出了不一樣的說法。
" 公司要不要倒,我不會回答你,别輕易相信這麽大公司就随意垮了。網上供應商叫停的傳聞,我的身份和地位也不能去證實或者證僞," 林鲲還是有點覺悟," 但是我已經在準備簡曆去求職了,而且同事裏這樣的人很多,特别是這次爆料之後,投簡曆的速度都快了很多。"
不是林鲲們不想給高合保密,奈何個人職業生涯的壓力,讓他們嚴絲合縫的嘴巴,也綻開了一點裂口,透射出高合的現狀。
" 現在公司确實欠供應商錢。" 李明十分肯定,畢竟他通過博世的熟人朋友,掌握了第一手信息。
據悉,博世因爲高合拖欠的款項太多," 現在不給我們幹活了,還把負責我們這邊工作的外包員工全裁掉了 "。
當然,高合的債主不會隻有博世一個。
這兩天,張凱去辦公樓頂打籃球時,無意間聽到公司供應鏈部門同事說起 " 欠了供應商兩千萬 "。
至于 " 是欠了所有供應商兩千萬,還是欠了其中某家供應商兩千萬 ",張凱則表示不大不清楚。不過,以汽車産業的體量,如果供應商總欠款兩千萬,那壓根就不算很嚴重的事情。
由于拖欠款項,眼下包括博世在内的部分供應商已拒絕再給高合發汽車零部件。這一點,與網上傳聞能夠對得上。
高合汽車和供應商的貨款糾紛,讓外包員工成爲苦主,可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寫照。
打工人之困
就在社區截圖爆料供應商叫停高合項目之後,緊接着又有網友爆料稱,元旦假期第一天晚上高合汽車在飛書發公告,宣布取消員工的餐補、交通補貼、公司班車等福利。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聽到了來自當事人的聲音。
按照李明和張凱的說法,比起各種傳聞,更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寒意的,是費用報銷連着幾個月杳無音訊,公司曾經許諾的晉升也成了空頭支票。
李明坦言自己眼下也 " 慌得不行 ",唯恐自家公司淪爲下一個威馬," 老闆卷錢跑路了,被裁了也拿不到賠償,特别可怕 "。
他這幾天一直在考慮,如果自己真的失業了是否應該再去讀個研,畢竟現在就業形勢太嚴峻。但偶爾,他心頭又會浮起一絲幻想,說不定中東土豪的投資到手了呢," 據說這筆錢還在談流程 "," 去年工作群裏還發了中東土豪和公司高層的合照 "。
因此,李明和張凱都特别羨慕蔚來汽車," 都是從中東土豪那裏找錢,憑什麽蔚來立馬到賬,而我們卻挂在那兒了?" 張凱憤憤不平," 我們車比蔚來還高檔呢。"
張凱透露,原先按照高合研發部門的晉升流程,研發助理工程師在工作滿一年之後,可以轉正爲研發工程師,工資能上調不少," 但是現在這個上升通道,雖然沒說被堵死,但是遲遲落實不下來。"
甚至不少工程師申報的專利,相關費用都被拖着不發。
" 哪怕 S 級專利都不能幸免,公司說是拖到 2 月 14 号發,你當是過情人節發紅包呢?" 張凱對同事的遭遇很是覺得不值," 愁得不行,費那麽大勁寫了個專利,結果錢還不知道能不能發下來。"
" 公司現在人心惶惶 "," 最近大家都在優化簡曆,準備重新找工作了。" 李明、張凱和林鲲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的對話裏,對我們說出了差不多的話。
在《汽車公社》回程的路上,滴滴司機李師傅說起他剛剛的見聞:" 我前一單剛拉了三個高合的人,他們說他們出差的差旅費都報不下來。其中有一個人說他有 2 萬多都沒報下來,還是去年 10 月份報的。"
說到這裏,李師傅啧啧有聲:" 這種公司,估計撐不長的,因爲它的産品,說實話,一點産品力都沒有,而且現在它融不到資。"" 它的車又賣不動,而且起步就晚,沒有占得先機,不像蔚來、小鵬。"
可惜創始人經營上的失誤,最終大部分要由員工買單。
新造車之惑
汽車公社不贊同因爲一個傳聞就直接判定 " 高合挂了 ",但瀕臨險境和蒙受壓力,是高合如今不争的事實。
如果說,高合汽車員工的遭遇和供應商的漩渦,還算是内部糾葛,那麽對外關聯的汽車産品也不可避免遭到殃及。
圖 |HiPhi A 跑車,據悉停滞
" 本來有 HiPhi A 跑車,指望它提振品牌呢," 張凱說道," 但是現在供應商這麽鬧騰,沒戲了。" 特别是 HiPhi A 定位高端,價格高昂,又不能像 HiPhi Y 那樣對銷量有顯著貢獻,因此在張凱看來,就算供應商沒鬧事,這個項目都不一定能堅持得住," 我感覺那車是用來招攬投資人的。"
李明也證實了這一點,由于拖欠款項,眼下包括博世在内的部分供應商已拒絕再給高合發汽車零部件,所以 "HiPhi A 這個項目已經停了,但軟件沒有停。"
我們不清楚高合會不會在本文刊出之後 " 辟謠 "HiPhi A 并沒有叫停,畢竟軟件工作還在繼續,但真相不取決于對 " 叫停 " 的定義,更是要看高合汽車後續銷量業績有沒有起色。
按照汽車公社統計交強險數據和乘聯會銷量數據,高合汽車在 2023 年前 11 月累計上險數是 7,295 輛,而 2023 年 11 月的零售數是 696 輛,明顯低于 9 月和 10 月的 1,800 輛左右。
高合汽車遞交給乘聯會等協會組織和懂車帝等平台的數據,呈現出非常怪異的分布。
例如在懂車帝零售銷量欄目(應該對應乘聯會零售銷量),我們查到 9 月和 10 月是 Hiphi Y 上量的成果,高合破天荒月度銷量過千,但是 8 月和之前一段時間居然完全查不到高合品牌銷量數據。
數據的不透明,直接導緻網上給出的高合銷量數據各色各樣,還有說 2021 年高合汽車累計銷量爲 4,237 輛,2022 年高合汽車全年銷量爲 4,520 輛,2023 年前 11 月爲 4,265 輛。這樣看下來,還是汽車公社給出的上險數 7,295 輛更給高合面子。
從華人運通成立,到高合 Hiphi X 在鹽城工廠下線,汽車公社一路都目睹着高合的成長,記者也曾親身站在悅達起亞一廠翻新的高合工廠車間内,聽着丁磊豪情滿懷講述 Hiphi X 的黑科技與造車壯志,也曾感慨 " 連墨斐這樣的車界老炮兒都被高合請出山 "。
現況卻是冷硬和殘酷,技術、人才、雄心,是造車新勢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如何審時度勢找準定位,精準捕捉風口機遇,并且如履薄冰尊重行業規律,始終不忘初心,則是在技術人才雄心的背後要素,而不少造車新勢力已經遺忘了這些不夠顯性的要素。
2023 年以來,高合員工的噤若寒蟬心态變化,也是這家車企所處環境的映射。
去年年初,有人在高合門口拉 "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 的橫幅進行維權,公司資金鏈緊張那時便已現端倪,李明這樣表示。
去年下半年," 鹽城工廠停工了一段時間 ",又讓李明和同事們惴惴不安了好多天。
差不多時間段,公司又出了裁員的消息。" 老闆給出了 20% 的裁員指标,小組組長把裁員的名單一級級給上去,最後給到 HR,被裁的人能拿到 N+1 的賠償。"
直到最近,李明時不時會瞄一眼工作群裏的人數,發覺幾乎每天都有同事離職。" 元旦前後,大群裏少了 30 多個人。群裏最多的時候有 4,900 多個人,裁員裁完之後隻剩下 4,300 多個人 "。再過幾天,這個數字很可能還會繼續減少。
大廈難起,高樓易傾。不能否認高合汽車與華人運通有過巨大投入、努力,然而持之以恒的誠意和适合市場的定位,能不能摒棄投機心态,卻是更爲持久的考驗。
猶記得 2020 年 9 月,高合汽車在紐約、倫敦、東京、北京等地的多個戶外 LED 屏上,向特斯拉、保時捷等品牌隔空喊話:
Hi Tesla, you said it's good for the world if someone made a better EV. That's why we're here.
(嗨特斯拉,你說過,如果有人造出了更好的電動車,你會樂見其成。這正是我們來的原因。)
Hi Porsche, you said you couldn't find the car of your dreams, so you built it yourself. We know how that feels.
(嗨保時捷,你說過,你找不到夢想之車,所以才自己造車。我們感同身受。)
3 年後,特斯拉、保時捷在漩渦中搖晃卻未倒,比亞迪和頭部新勢力承壓時卻迸發出新的光輝;而高合面對浪潮的侵襲,已經漸顯不支。
那些曾經美麗的故事,都是故舊的事,而眼下要面對的,卻是嚴酷的戰事。高合汽車,你下一次傳來的消息,會是怎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