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2025 年開局不久,長安、比亞迪便火速開啓 " 智駕平權 " 大戰,智能駕駛的競争格局從技術突破的 " 高冷 " 階段,直接往規模化普及狂飙。
作爲投入智駕領域的元老級選手,特斯拉面對這股智駕平權的新浪潮也終于有所動作。據博主 Joe Tegtmeyer 透露,在特斯拉得州超級工廠的航拍視頻中,拍攝到一輛僞裝測試車,很有可能就是特斯拉最便宜的車型 Model Q(代号 Project Redwood),這也是 Model Q 諜照的首次曝光。

圖源:X@Joe Tegtmeyer
根據曝光圖片來看,按照車身線條走向,Model Q 給電車通的感覺是一款 " 縮小版 Model Y"。
網傳特斯拉 Model Q 最快會在今年第一季度上市,作爲特斯拉價格最親民的産品,特斯拉 Model Q 進入國内市場後是否還具備競争力,帶動特斯拉銷量走向下一個高潮嗎?
2024 年,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内交付 178.92 萬輛汽車,旗下的 Model 3 和 Model Y 占據總銷量的 95.24%。兩款車型依然很暢銷,但要注意的是,相比 2023 年 180.8 萬輛,特斯拉去年的交付量下降了約 2 萬輛,這也是特斯拉從 2015 年開始首次出現年度交付量同比下滑的現象。
歸根到底,還是國内純電動車市太卷了。
特斯拉 Model Y 的市場地位依然穩固,但 Model 3 的純電動轎車市場銷冠席位已經被小米 SU7 搶占,爲了抑制銷量下滑的趨勢,特斯拉勢必會加快入門級 SUV —— Model Q 的推出速度。
在特斯拉投資者關系負責人 Travis Axelrod 的投資者會議上,官方表示 Model Q 補貼後價格将低于 3 萬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21.78 萬元),起售價可能會在 2.5 萬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約 18.15 萬元)。
此前獨立投資銀行 Evercore 分析師透露,Model Q 屬于緊湊型 SUV,将搭載 52kWh 或 75kWh 兩種不同容量的磷酸鐵锂電池,并提供單電機和雙電機兩種驅動形式,整車的純電續航裏程約爲 402km。

圖源:特斯拉汽車官網
電車通目前暫未得知這一續航裏程的測試工況是什麽,但要想在國内市場暢銷,純電續航裏程達到 500km 以上才具備競争力。不過想入手的消費者無需擔心,參考搭載 52kWh 左右電池組的國産純電動 SUV,國産版 Model Q 的 CLTC 純電續航裏程應該會超過 500km。
分析師此前預測,爲了讓材料成本降至 2 萬美元,新車将不會配備玻璃天幕車頂,但從曝光圖片來看,這一預測并不準确,玻璃天幕車頂依然沒有缺席。

另外,特斯拉國産版車型在售價方面已經是全球最低水平,國産版 Model 3 的起售價會比美國市場便宜 2.3 萬元左右,算下來國産版 Model Q 的起售價很有可能會在 16 萬元 -17 萬元這一區間内。
較低的價格區間,使得特斯拉 Model Q 更容易征服歐洲、北美市場等海外市場,但這招放在中國市場似乎行不通,極氪 X、第二代 AION V、大衆 ID.4 等純電動緊湊型 SUV 都會是 Model Q 的競争對手,而且在相近的價格下,國内消費者可選的好産品并不少,比如領克 08 EM-P、比亞迪宋 PLUS EV 等等。
國内的車市競争環境可沒有海外市場那麽好,Model Q 要想複制 Model Y 的國内市場成績,至少需要克服兩個問題。
對于這款入門級 SUV,馬斯克的觀點是降低成本來拉低産品售價,但不得不說,國内市場同價位的領克 08 EM-P、深藍 S07 等産品中,在用料配置上都要比定位更高的 Model Y 出色。
爲了降低設計成本,Model Q 的配置表現更有可能與 Model Y 一緻,我們不難猜出 Model Q 的配置水平很難與主流國産新能源 SUV 競争。
或許你會問,Model Y 的配置水平也比其他競品差,爲什麽 Model Y 就能暢銷而 Model Q 不行?
這一問題的核心在于,25 萬級純電動 SUV 的受衆群體在購車需求上與 15 萬級受衆有明顯不同。
從國内市場銷量榜單來看,15 萬級的暢銷新能源 SUV 都具備高配置、低補能成本的特點,比如說比亞迪宋 PLUS DM-i、樂道 L60、深藍 S07 等等,受衆群體更希望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而 25 萬級受衆群體其實更願意爲品牌影響力買單。
另外,特斯拉的看家本領——完全自動駕駛技術 FSD 可能不會全系标配。
據 Evercore 分析師表示,FSD 加入之後會讓整車的成本至少提高 2000 美元。按照 Model Y 智駕版的算法,用戶想在 Model Y 體驗 FSD,就需要加價 6.4 萬元,就連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也需要加價 3.2 萬元。

截圖:特斯拉汽車官網
Model Q 如果繼續采用 Model Y 同款的輔助系統,消費者所花費的價格完全可能會超出 20 萬元,甚至爲了拉低購車門檻,入門版 Model Y 還有可能不提供 FSD 的選裝。
從去年開始,小鵬、廣汽埃安、廣汽豐田、長安、比亞迪等車企已經嘗試将高階智駕的購車門檻下放到 15 萬級别甚至更低,如果從 " 智價比 " 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其實還不如選擇搭載高階智駕的競品,或者咬咬牙選擇空間更大的 Model Y。
換而言之,Model Q 的主要競争力就隻剩下品牌知名度了。
馬斯克對自動駕駛的态度,遠比汽車産品本身更激進。
在去年 10 月份舉辦的 "WE,ROBOT" 發布會中,馬斯克發布了完全無人化駕駛的特斯拉 Cybercab 和特斯拉 Robovan;今年 1 月 30 日,馬斯克在 2024 年财報電話會議中宣布,特斯拉将在今年 6 月份推出全自動駕駛版本,并計劃在 2027 年推廣至北美市場。
至于汽車産品本身,特斯拉車型的硬件更新速度無疑是業内倒數的水平,Model 3 和 Model Y 誕生這麽多年都沒有大刀闊斧的叠代升級,升級點主要集中在車機系統、智駕系統等軟件層面。

就技術來說,特斯拉的智駕能力被認爲是業内第一梯隊的水準,然而 FSD 還沒有得到進入國内市場的允許,而且馬斯克的所說的完全無人駕駛和 Robotaxi 商業模式還沒有落地的迹象。
最新智駕技術還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應用,再加上其他國産品牌的技術深入,Model 3 和 Model Y 其實很難繼續利用品牌的知名度優勢,而特斯拉的 2024 年銷量下滑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所以,價格更親民的 Model Q 會成爲特斯拉今年的銷量抓手。
36 氪在 2023 年曾透露,特斯拉正在爲 Model Q 構建一個高達 400 萬輛的年産能計劃,其中北美的超級工廠将承擔 200 萬輛,柏林和上海分别承擔 100 萬輛的産能。
當然,時間過去這麽久,其信息準确性沒有那麽高,但我們可以從銷量目标略知一二:特斯拉宣布今年的銷量目标是增長 20%~30%,相當于今年的銷量要比去年高出 36 萬輛 -54 萬輛,這應該就是官方對 Model Q 的銷量期望。
現階段,國産新老品牌在加速轉型,比亞迪、小鵬、問界等新能源品牌在持續發力,面對競争更激烈的新能源市場,特斯拉此前還能通過降價來吸引用戶,但對于配置和硬實力可能沒有那麽強的 Model Q 而言,在國内市場的競争壓力可能要超出想象。
(封面圖源:X@Joe Tegtme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