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裝甲鏟史官 Author 裝甲鏟史官
請關注我們的備用号,以防失聯!
作者:Saukopf
編輯:瑞翔
在最近熱播的戰争電視劇《空戰群英》中,多次出現了在緊急情況下銷毀諾頓投彈瞄準具的場面。那麽這台設備是個何方神聖,以至于在空戰墜機時美軍需要拼死銷毀,美軍又是如何保守其秘密的呢?
■《空戰群英》第 3 集,空襲施魏因富特軸承廠後機群轉向北非,遭重創的飛機必須減重,投彈手諾姆按照機長指令,将諾頓瞄準具拆下丢進地中海
■《空戰群英》第 5 集,中隊長伊根機組棄機跳傘,投彈手漢博恩身負重傷,導航員使用配槍擊碎諾頓瞄準具
打造轟炸機之眼
20 年代初,美國海軍發現在一般的 6000 米投彈高度上,必須提前 4000 米投彈,而且飛機的航向和速度也必須加以精确控制,才不至于将炸彈亂扔一氣,因此海軍指示顧問工程師卡爾 · 諾頓設計精确投彈瞄準具。
諾頓是一位荷蘭裔工程師,畢業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精通精密機械設計,1904 年移民美國後與工程師埃爾默 · 斯佩裏合作從事陀螺穩定儀的開發,這爲他研制轟炸瞄準具奠定了基礎。諾頓利用陀螺穩定原理,在 1931 年開發出不受飛機飛行姿态影響,可以保持瞄準目标的 MK.15 型瞄準具,投彈手輸入空速、風向、高度等數據後,由瞄準具内部的模拟式微分計算機計算投彈時機,投彈手隻需微調航向和偏航旋鈕,确保瞄準鏡中的十字線與目标重疊就可投彈,在當年的測試中對靶船命中率達到 50%。
■館藏的諾頓瞄準具實物,該瞄準具可分爲左側的陀螺儀平台,中央的瞄準物鏡,右側的機械式計算機和操作旋鈕
同時,美國陸航也對諾頓瞄準具産生了興趣,但限于陸海軍利益之争和諾頓的 Carl L. Norden, Incorporated 公司産能不足,陸航從海軍手裏買不到幾台。1937 年,陸軍找卡爾 · 諾頓的前東家斯佩裏公司開發替代方案,斯佩裏公司開發出了使用高速電子陀螺儀的 A-5 型飛行穩定器,可以在投彈航線上穩住轟炸機的飛行姿态。
陸航使用 A-5 與 MK.15 組合試驗發現轟炸精度比單獨使用瞄準具大幅提高,然而海軍始終拒絕轉讓技術,也拒絕修改瞄準具以适配飛行穩定器,使得陸航手裏的這兩種設備一時無法實現效用最大化。直到美國參戰後的 1942 年,研發自動駕駛儀的霍尼韋爾将 A-5 型飛行穩定器與 C-1 型自動駕駛儀整合,諾頓瞄準具才實現無修改适配裝機,也就誕生了美國轟炸機上标配的諾頓轟炸瞄準系統。
諷刺的是,此時的海軍已經轉向精度更高的俯沖轟炸,專門爲海軍生産的幾千套諾頓瞄準具成了剩餘物資,最後都轉手給了陸軍。陸軍則先後投資建造六家工廠,生産了 72000 餘台瞄準具,每台價格高達 8800 美元,而整個諾頓項目則花了陸軍 15 億美元,相當于研制原子彈的 " 曼哈頓工程 " 的一半!
■A-5型飛行穩定器,諾頓瞄準具安裝在穩定器右側的齒輪和襯套上,飛機偏航時瞄準具内的陀螺儀保持指向目标,齒輪反饋給穩定器控制信号,控制自動駕駛儀使飛機回到投彈航線
■完整安裝在比奇 AT-11 轟炸教練機機頭玻璃整流罩内的諾頓 M-9 型轟炸瞄準具,該改型在瞄準具上額外加裝了一部反射式瞄準具
泡菜桶神話的虛實
諾頓公司在 1940 年吹噓說,在 9000 米高度将炸彈扔到一塊 5 米見方的平地上 " 沒什麽難的 ",甚至能在 6000 米高度将炸彈扔進一個泡菜桶,形成了傳說至今的 " 泡菜桶神話 "。然而 1940 年美國陸航使用諾頓訓練時,4600 米高度投彈圓概率誤差 CEP 隻能達到 120 米(50% 的炸彈落在以目标中心爲圓心半徑 120 米的圓内),在實戰中受氣象和防空幹擾,精度隻能更差。
1943 年 3 月 18 日第 303 轟炸機大隊空襲不來梅是首次大規模應用諾頓瞄準具,當天轟炸效果尚可,76% 的炸彈命中距離目标 300 米範圍以内。在之後的戰鬥中,陸航發現 1943 年投彈 CEP 平均也隻能達到 370 米;而飛行員們的估計更加接近現實:90% 的炸彈都扔丢了,例如在 1943 年 10 月對施魏因富特軸承廠的空襲中,250 架 B-17 投下的炸彈隻有 10% 落在了距目标 150 米範圍内。
■ 1990 年經典空戰電影《孟菲斯美女号》穿幫鏡頭,投彈手威爾緊盯着諾頓瞄準具目鏡。電影拍攝的故事情節發生于 1943 年 5 月,但瞄準具上的随機手冊版本日期卻是 1944 年 10 月 12 日
真正改變了戰略轟炸态勢的,是李梅引入了 " 戰鬥箱 " 編隊,密集的轟炸機群在提供防禦火力的同時,由優秀投彈手控制的首席領航機帶領整個大隊投彈。而杜立特接管第 8 航空隊後放棄了高空目視精确轟炸,采取護航戰鬥機攻勢作戰消耗德國空軍,轟炸機則在機載地形雷達引導下克服惡劣天氣執行任務。雷達的出現極大提高了投彈精度,到 1945 年,美國陸航轟炸機群的投彈 CEP 已經改善到了 270 米。
保密保了個寂寞
盡管諾頓瞄準具的表現堪稱高開低走,但美國人爲了保住這一 " 黑科技 " 卻近似于偏執,進一步加重了諾頓标準具的神秘感。1938 年英國人找上美國海軍希望獲得諾頓瞄準具,美國海軍表示這是 " 最高機密 ",即便皇家空軍開出共享動力炮塔和雷達技術的價碼,甚至首相張伯倫親自寫信求到羅斯福那,也被一口回絕。
也就在此時,諾頓瞄準具曝出了第一起洩密事件,公衆媒體上突然出現大量準确描述其原理的文章。大吃一驚的美國海軍查出來是陸航爲了逼迫海軍就範而搞的騷操作,氣得海軍破口大罵陸軍馬鹿,相關報道被迅速撤回銷毀。
直到 1943 年底,美軍仍然對諾頓瞄準具嚴加保密。每次起飛前,投彈手或地勤都必須在兩名武裝警衛的監護下,從專門保存瞄準具的恒溫恒濕庫房中領取裝機,完成任務後則要将瞄準具拆下并裝在專門的袋子裏歸還庫房。投彈手早在接受訓練時就必須莊嚴宣誓,不惜犧牲生命以捍衛這一機密,在敵後迫降時必須将其摧毀。
■兩名手持沖鋒槍的衛兵監護投彈手拎着裝有瞄準具的包裹登上 AT-11 教練機,明顯是 " 戲法靈不靈,全靠毯子蒙 " 的擺拍
■ 1966 年曆史頻道電視劇《12 O'Clock High》(遼譯國配版《空中霸王》),B-17 在蘇聯迫降後發現是德占區,投彈手立刻使用配槍擊碎瞄準具,随後犧牲在德軍槍口下
然而,在空戰中已經有大批轟炸機永遠留在了歐洲,德國人遲早會掌握諾頓的技術。從 1944 年開始,諾頓瞄準具的密級迅速降低到可以公開展示的程度。可戰後美軍情報人員在審訊戰俘時才發現,德國人早在二戰爆發之前就掌握了諾頓瞄準具的全部資料。
這涉及到美國曆史上最大的間諜案 " 杜肯間諜網 ",該組織成員赫爾曼 · W · 朗原是沖鋒隊員,參與過啤酒館暴動,1927 年移民美國後進入諾頓工廠擔任繪圖員和檢驗員。1937 年底朗被德國空軍秘密招募,複制圖紙資料并由特工帶回德國,爲此他獲得了德國軍事情報局支付的報酬 1500 美元。由于圖紙資料并不完善,朗在德國軍事情報局爲其設立的 1 萬馬克的消費賬戶的利誘下于次年初親自去德國 " 度假 ",以進一步協助德國空軍技術專家複刻諾頓瞄準具。在德國朗受到德國軍事情報局的熱情款待,并受到空軍司令戈林的親自接見。朗返回美國後繼續爲納粹賣命,直到聯邦調查局于 1941 年 6 月破獲了整個 " 杜肯間諜網 "。朗在落網後被判了 20 年大獄,但并沒有坦白從寬換取減刑,直到 1950 年才被假釋驅逐回德國。
■赫爾曼·W·朗被聯邦調查局逮捕後的存檔照片
德國人研制的卡爾 · 蔡司 Lotfe 7(全稱 Lotfernrohr,德語 " 垂直望遠鏡 ")瞄準具,同樣采用陀螺穩定原理,但更加簡潔實用,一個金屬方盒就将絕大部分部件都裝了進去,不必分開維護飛行穩定器和瞄準具。物鏡借鑒了諾頓的穩定器和光學器件,并且有所改進,可以直視航線前方的目标,而無需借助附近的其他參考點調整設備。
■如果說諾頓瞄準具外觀充滿了科技與狠活,那麽德國人的Lotfe 7就是十足的直男審美,一個大方盒子伸出來一根長管,盒體右側可見與諾頓相似的陀螺儀窗口
■德國唯一量産的戰略轟炸機 He 177,機頭下方紅圈中就是Lotfe 7瞄準具的物鏡窗口。由于德國戰略轟炸機在數量質量上全面落後于英美,其裝備的Lotfe 7也就遠不如諾頓聞名
美國情報機構官僚的愚蠢和遲鈍簡直令人發指。兵工廠裏敏感職位揪出了内鬼,憑常識也應立刻想到存在極大洩密風險,必須留意敵方在該領域的技術動向,以便采取措施。而德軍在英國和北非被擊落甚至繳獲的轟炸機也并不在少數,隻要稍加考察德機上的同類設備,也就不會大費周章去保守那些早就滿世界都知道的 " 機密 "。
是非曲直任人評說
誠然,今人可以事後諸葛亮,去批評美軍保密保了個寂寞,甚至搭進去了很多投彈手的性命,然而營造諾頓神話并嚴饬保密在當時卻無意間提振了轟炸機部隊的士氣。
■《空戰群英》第 3 集,B-17 機群空襲施魏因富特遭遇德國空軍攔截,轟炸機一架接一架起火爆炸墜落,殘骸碎片滿天亂飛
在戰略轟炸最慘烈的 1943 年,盟軍的戰損比一度超過不可接受的 10%,甚至在施魏因富特空襲中,空勤人員的損失達到了 20%。《空戰群英》準确刻畫了戰友墜落犧牲的場面對幸存機組造成的心理沖擊,震驚、悲傷、恐懼交織,無疑會沉重打擊士氣,而此時充滿了神秘感的諾頓瞄準具能夠讓機組相信," 我們有能讓德國人血債血償的好家夥 ",從而對後續的戰略轟炸行動保持信心。就像二戰末期被德軍和德國老百姓寄予厚望的種種 " 神奇武器 " 一樣,即便真的是有意忽悠,隻要能夠打赢戰争,就沒什麽不可取的。
■ " 伊諾拉 · 蓋伊 " 号 B-29 在廣島扔下真正的 " 神奇武器 " 之後返回提尼安島,投彈手托馬斯 · 費雷比從機上取下完整的M9 型諾頓瞄準具,該改型在瞄準具上額外加裝了一部反射式瞄準具
事實上,正是随着貨真價實的 " 神奇武器 " 在廣島和長崎上空宿命般的落下,諾頓瞄準具目鏡中蔓延全世界的戰火終于漸漸熄滅。
降下終極天譴的 B-29 機組在提尼安島将諾頓瞄準具刀槍入庫,構成了這次浩劫落幕前的最後一個分鏡頭,而這具傳奇設備的話題卻遠未定格。究竟是平凡還是偉大,究竟是在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打敗了敵人,和同爲高級機密且神話和現實交織的近炸引信一樣,人們關于諾頓瞄準具的遐思在 80 年後依然未曾停止。
end
01
02
03
04
05
滑動查看更多
另外我們的新書《戰士的餐桌》仍在持續熱銷中,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微店 " 戰甲補給站 " 下單。價格仍然優惠,同時确保正版。請各位繼續支持。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複制鏈接即可購買 https://k.weidian.com/CPDcnL0X
原創不易,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