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闆日報》k 時評欄目(評論員 金博) 繼 12 月上旬芯片創業公司複睿微突發停擺危機後,不到 20 天内,又發生一起芯片創業公司問題事件。相比起來,後者更爲複雜和惡劣。
據公開消息:近期,在公安部指揮部署下,在江蘇警方的大力配合下,上海警方成功偵破一起侵犯芯片技術商業秘密案,目前已抓獲犯罪嫌疑人 14 名,查扣存儲侵權芯片的服務器 7 台。
根據目前公布的信息,2021 年 2 月,權利公司原高管張某等人在離職後創立了某科技公司," 以支付高薪、股權利誘等方式,誘導多名原權利公司研發人員跳槽至新公司,并指使這些人員在離職前通過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獲取權利公司芯片技術信息,抄襲并運用在張某公司設計的同類型芯片上,企圖以此非法牟利 "。
綜合公開信息,侵權公司爲尊澎通訊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下稱 " 尊澎通訊 ")。目前,張某等 4 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被警方依法逮捕,其餘 10 名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審。
其實本事件發生已有時日,早在今年四月警方已執行抓捕行動,但事件近日才真正向公衆公布。因事涉知名公司華爲,然後小米公司又被牽扯入内、公開發布官網聲明,事件由此跨界出圈,便引發公衆的廣泛關注。
對于此事的關注點甚多。有種議論說小米是 " 幕後黑手 ",隻因小米此前也投資過尊澎通訊,此種毫無來由的陰謀論說法,最易引發網民情緒,清者自清,此處不做評論。
作爲一家專注于新興産業及一級市場的專業媒體,《科創闆日報》從半導體行業的投資視角出發,結合本月上旬爆出的另一起複睿微事件,看到了一些兩者間的相似性。
這兩家都是業内小有名氣的芯片創業公司,都隻成立兩三年時間,複睿微 2022 年初成立于上海,尊澎通訊稍早一些,2021 年 2 月成立于南京。
兩家公司都在短時間内拿到包含衆多知名機構投資者在内的多輪風投。
複睿微已完成三輪融資,每一輪融資都在數億元人民币,股東中不乏複星、中金公司、芯原股份等國内最知名的财務、産業投資機構和上市公司。特别是在今年 3 月,複睿微還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币的融資,這輪融資主要由合肥産投、合肥高投等地方國資完成。
尊澎通訊則拿到兩輪融資,先是成立 3 月後就拿到高榕資本領投、江北佳康科技跟投的近億元人民币天使輪融資,一年後的 2022 年 5 月又完成由小米集團、湖杉資本、天際資本、嘉禦資本、上海科創旗下海望資本、平治信息、掌趣科技、高榕資本等産業投資方、财務投資機構、上市公司在内的數億元人民币融資。2022 年 9 月,又完成數億人民币的融資,投資方包括湖杉資本、天際資本、安捷投資、欣柯資本。
拿到融資後的兩家創業公司又都迅速擴張。複睿微與合肥高新區簽約,把公司總部由上海搬至合肥,在上海、深圳設立辦公室,做研發中心和市場拓展。尊澎通訊則把總部放在南京,研發中心位于上海張江,深圳和北京同樣也設辦公室,短時間内員工已達百名以上。據《科創闆日報》記者的實地調查,這兩家公司的上海辦公室就在同一棟樓。
然後轉瞬之間,兩家公司就都暴露出難以遮掩的巨大問題,一家突爆停擺、裁撤分支機構;一家整個團隊被抓,身陷囹圄。孔尚任《桃花扇》裏寫過的一段唱詞—— "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至少是目前尊澎通訊公司的真實寫照。
這兩家公司遭遇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麽,這裏面又有哪些問題值得追尋。
客觀來說,科創領域的創業,基于技術研發本身的高難度和市場應用開發的複雜性,本身就充滿了未知和不确定。對于硬科技投資來說,是一件高風險的事。因此,從此次尊澎通訊事件出發,一方面,如果觸犯了法律,就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另外一方面,我們不能因少數企業自身商業誠信原因的出事,而苛責科技創業者;更不能因此帶上有色眼鏡,質疑硬科技創業者們的努力。對于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還是應報以尊重。
不過對于投資機構來說,确實要提個醒了。風險投資特别是硬科技投資,本來就風險極高。但從另外一個視角出發,成功的投資人和機構,固然是得益于前瞻視角、專業性、自我管理和長期主義意志力,更多時候也是基于對風險的敏銳把握和控制、對人性的持久觀察和琢磨。
特别是半導體創業,更需要長期的技術儲備和經驗積累,需要深厚的行業背景和資源。包括半導體在内的硬科技創業,絕對不是 " 運動式 " 創業,更不是短時間内拼湊一個明星團隊、拿到巨額融資,就一定能創業成功。如果不幸出現了想走捷徑、心浮氣躁、甚至心術不正的害群之馬,輕則企業利益受損,投資人血本無歸,重則危害整個行業。
有投資人此前分享硬科技領域的投資心得," 團隊管理、公司戰略、産品研發、商業模式、市場落地,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是緻命的。" 信哉斯言。願更多創業者兢兢業業踏實前進,也願更多投資人擦亮眼睛,堅持原則投資。
(科創闆日報評論員 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