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趨勢(ID:zgtrend) | 溪雲
◎編輯 | S 博士
讀研,越來越成爲一件劃不來的事。
一個小動向,在網上吵瘋了。
研究生考上了,居然沒宿舍住。
今年,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複旦大學等 14 所著名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簡章中明确将不再爲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主要涉及非全、定向就業和專碩生。
來源:網絡
還有一些高校的宿舍幹脆靠 " 搶 ",比如西南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和華南大學,先來先得。沒搶到的隻能自己解決住宿問題。
對此,一些網友發表了他們羨慕嫉妒恨的評論,如果自己考上了 " 可以住樹底下 "," 睡馬路牙子都行 "……
來源:微博
最不滿的是一些專碩生,都是憑實力考上的,憑啥我比學碩交更多的學費,卻沒有宿舍住?
不過,比起沒宿舍住,或許更值得關注的趨勢是,考研的千軍萬馬在連續膨脹了 8 年後,終于縮小了。報考 2024 年研究生的人數爲 438 萬,比去年減少了 36 萬人。
專碩可是今天中國研究生教育的主力,在大面積的學碩改專碩、延長專碩學制等趨勢下,住宿成本的上升讓讀研究生越來越成爲一個經濟問題。
但讀不起研,從經濟角度考量,可能還隻是開始。讀完研,如果還要選擇當公務員,就投入産出比而言,才真的是雪上加霜。
研究生沒宿舍,是問題嗎?
一部分研究生,不提供宿舍,這不是今天才出現了。
三十年前,北京大學的自費研究生,能不能有宿舍就要靠運氣了。
北京電影學院不提供研究生宿舍更是有傳統。一些懷揣着電影夢的學生辛辛苦苦通過考研筆試之後,在面試階段會收到老師善意的提醒:
" 同學,我們研究生沒宿舍住哦,租房會是一個很大的經濟負擔哦。"
你可以把它理解爲對家境一般的學子的 " 勸退 ",和許多教授勸家境一般的學生不要讀博是一回事。
在北上廣深等城市讀書卻沒有宿舍,可能真的會如網友所說,交了房租就隻能啃饅頭吃了。或者住在特别偏遠的郊區、城中村,每天踩兩個小時的共享單車來上學。
意志是鍛煉到了,但是意志力也被大大地分散和消耗了,又何談專心學習和自我提升呢?
這次 " 多所學校不提供住宿 " 在微博上引發熱議,争論最大的就是專碩生。
很多很多年以前,研究生都是做高級學問的,學碩才是正道。而且,由于早先專碩和學碩考試難度和畢業難度不一樣,社會上流行着一種 " 專碩不如學碩 " 的認知,稱專碩是 " 水碩 "。
但研究生的格局其實早就發生了變化。
2011 年,專碩招生占比隻有 32%。但到 2017 年,專碩招生規模就超過學碩。到了 2020 年,專碩招生占比已經達到了 60%。
數據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的說法是,爲了跟上就業市場和産業結構的變化,專碩的比例還将繼續上升,在 2025 年要達到招收研究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
由此,專碩大行其道,其考試難度也日漸上升,和學碩幾乎沒什麽分别,競争甚至更激烈。
比如,2021 年東北師範大學專碩平均報錄比爲 6:1,學碩的平均報錄比是 4:1 左右。和 5 年前相比,徹底反了過來。
可到了分宿舍資源的時候,專碩卻首當其沖。要知道專碩的學費從兩萬到十幾萬不等,學碩僅 8000 一年。讀專碩,或者說讀研究生的經濟壓力前所未有地高漲。
這不得不視爲又一次對寒門子弟的 " 勸退 "。
在這個現實情況下,就能理解占據考研基本盤的專碩考生的怨氣。
來源:小紅書
有專家解釋,此舉可以讓學校更好地将注意力和資源投入到教學上來,提供住宿也并不是學校的功能屬性,提倡後勤服務的社會化。
但配套的社會化的廉租房、學生公寓沒見着,如此突然的一刀切,是否體現出過去高校擴招計劃的粗放?
脫不下的長衫
高校擴張推動更大範圍的學曆競賽,造就了一大批高學曆人才。目前,越來越多高校研究生在讀人數超過了本科生。
但高學曆人才的噴湧卻沒有相應的産業和就業機會來吸納,這就導緻了學曆的貶值。在面臨秋招時,畢業生的悲觀和哀憐,由于太重而不可承受,不得不轉化爲一種防禦性的自嘲——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
月薪三千,招不到農民工,卻可以招到一大批本科生。
來源:小紅書
清華、北大、牛津、港大博士争當中學老師。本以爲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結果卻是無論曾經失散多久,最後還得回到中學課堂成爲兄弟姐妹。
現在,更突出的矛盾是研究生階段的大量花費能不能掙回來都成了一個問題。
學碩的學費有教育部規定的天花闆,不能超過 8000 元一年;專碩的學費則不斷刺激着普通人的神經,尤其是經管類、藝術類的碩士。
比如北京大學金融碩士,兩年的學費總開銷最高達到了十二萬八千元。
讓人感慨果然金融是個圈,沒點實力還真進不去。
複旦管理學院的會計碩士學費總額則更是達到了 28 萬 8 千元!
來源:知乎
别看學費這麽高,北大和複旦的專碩生還是沒有宿舍住。
信息提供者: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在讀研究生
粗略算一筆帳。學制按 2.5 年,學費總額按 6 萬,住宿費用平均一下,按 2000 元 / 月,生活費按 1500 元 / 月計算,其他水電、交通、醫療、消費等等按 800 元 / 月來計算,讀研究生的平均花費大概在 19 萬元左右。
如果讀的專業俏一點,待的城市大一點,最後花費翻個幾倍也是可能的。
畢業之後,這筆花銷要多久才能掙回來呢?
以如今公認的就業香饽饽公務員爲例,研究生畢業考公确實有優勢,能選擇的崗位也多,考上後定的職級也高,最高可到四級主任科員。
但在實際的待遇上,由于地方财政差異巨大,公務員的工資各地方差距也非常大。四級主任科員的工資中位數大概在 5000 元左右。
公務員三年,不吃不喝不貪污腐敗能掙回 20 萬左右,勉強能回個本。
但如果對比本科生直接考公的情況,就會發現讀研究生性價比已經很低了。
本科生考公職級最高爲一級科員,工資待遇和研究生考公隻差幾百塊。
從一級科員晉升四級主任科員,順利的話隻需要花兩三年時間。公務員當然是越高越難升遷。也就是說,本科生畢業直接考公,三五年之後,大部分就會追上研究生畢業後再考公的待遇和職級,更多出了三年的資曆和工資。
假如 A 和 B 兩個人爲大學本科同學,A 本科畢業後直接考公,B 選擇升學讀研究生,如果 B 讀完研究生後去考 A 所在單位的公務員,A 完全有可能成爲 B 的引路人。
同樣的起點,走了不同的道路,就會迎來不同的結局。
因此,對于考公而言,三年時間學費、薪資這一進一出,虧不虧人人心裏都應該算一下了。
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學曆拉鋸戰也在不斷升級。從隻要雙一流本科,到雙一流碩士,再到同樣的碩士學曆比拼第一學曆。但對學曆要求的提升從來隻是一種表象。985 碩士學曆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
民營企業的招聘邏輯與國考不同,不涉及社會範圍内的公平問題。對于企業而言,誰有潛力創造出更多的利潤和價值,才是最根本的人才衡量标準。
在用人單位眼裏,本科生能幹的活,招碩士生要花更多的錢,并不劃算。此外,剛畢業的本科生更年輕,有活力,相比碩士生具有年齡和精力上的優勢。
網上有個段子,說 " 如果我沒上過大學,我可以去搬磚,去做清潔工,去做保安,但是這大學文憑把我架在了高台上。讓我不願意去做這些 "。
學曆成爲一些人下不來的高台,和脫不下的長衫。
張雪峰說 " 文科專業都是服務業 ",盡管偏頗,但現實卻可能更殘酷。
上海醫院的護工,一對一 24 小時的價格爲 300-350 元 / 天;家政從業者的平均薪資超過 9000 元 / 月;但在學校裏待了二十多年的 " 當代孔乙己 " 們,真的舍得脫下長衫,爲人擦面洗身,除污去垢,争取這一份不算低的薪水嗎?
" 公平 " 與内卷
考研之所以能夠吸引這麽多的人參與,首先在于考研是一種 " 公平 " 的競争形式。
如果把小升初、中考、高考和考研放在同樣的視野下看待,就會發現大多數人非常認可這一套通過教育實現階層流動的主流叙事。
前些天有個新聞,一名家長因爲女兒在 2022 年高考時沒有考上 985,對其實施家暴,不讓女兒吃飽飯,甚至冬天讓其洗冷水澡。女兒不得不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名校崇拜和學曆崇拜禁锢着太多太多人。畢竟,隻要會做題,會背書,大家都在同台競争。考不考得上是能力問題,而能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所以隻要努力,一定可以。
但這種 " 能力 " 是另一層迷惑的表象。今天的學校究竟培養了我們什麽樣的能力?背書的能力,還是做題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恐怕是在曠日持久的機械訓練中,我們除了認可這一主流叙事之外,再也看不見其他的路。
考研的人無疑都是内耗和焦慮的。他們被 " 生存心态 " 裹挾,認爲除了卷出更好的學曆,自己将無法在競争中獲得任何優勢。但同時又覺得自己隻要堅持下去,一定可以。
于是考研從一種對自我的投資變成了具有防禦性的 " 消費 " 行爲。
考上研當然對自己更好,但是不考研會顯得自己非常失敗,不上進。
在内卷的社會裏,人們因爲害怕在競争中被落下而考研。人們刷題,不是爲了更好的自己,而是爲了打敗競争對手。當然,實際上誰都清楚,刷題背書很難成就更好的自己。
并且,考研作爲一種升學的選擇,在更大的範圍上來看,真的公平嗎?
在讀研究生中,保研的占了很大比例,還在逐年上升。家裏有錢的,早都謀劃着出國了。
在深造機會這個問題上,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純比拼個人能力的場域,家庭的資本積累再次脫穎而出。住宿問題隻不過是另一個縮影。
來源:公衆号評論區
考研熱裏充斥着太多的盲目,最大的盲目或許就在于認爲 " 除了此路,無路可走 ",因此不管投入多少成本,都要堅持把研考下去。
但既然身處市場化的社會,一切東西都可以用經濟來衡量,那麽稍微停下來,算一筆投入和産出的經濟帳,或許是沒有害處的。窮孩子或許更應該明白這一點。
400 多萬考研人裏,注定被淘汰的 300 多萬人,應該明白,這個世界不會因爲你考上研,就變得更好。
幸好,考研的人開始減少了。
參考文獻
1、央視網:專業碩士生住哪兒?得有個說法
2、愛思德學術:專碩擴招,學碩縮減,中國研究生格局,已變
3、中國新聞網:多所高校 " 不予安排宿舍 ",合理嗎?
4、孫存之:學曆貶值 能力主義的生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