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深瞳音樂,作者|楚青舟
1987 年的春晚,是屬于費翔的。
冬天裡的一把火," 燒 " 遍祖國的東西南北,也燒到了東北比較大的城市——長春。
不過,彼時隻有半歲的他,恐怕沒法對這場席卷全國的流行風暴有多少印象。
他更不會想到,三十多年後,當自己也到了 " 老舅 " 的年紀,他竟然也有機會從長春走到北京,在費翔曾經跳舞的舞台,跳一曲自己的《新春蹦蹦》。
從 1983 年的第一屆正式晚會算起,春晚已經舉辦超過 40 年。
不管四十年如何變遷,春晚始終是最具符号意義的文藝舞台;同樣,盡管春晚有自身對歌曲的選擇标準,但也離不開流行音樂的大環境。
所以,我們也總是能通過春晚的歌聲,閱讀流行音樂密碼的一角,見證華語樂壇變遷的側影。
從費翔到 " 老舅 ":視頻化傳播,其實已經改變流行音樂的内容
" 老舅 " 董寶石,恐怕一輩子都忘不掉自己第一次登上春晚的樣子。
全場觀衆和他一起伸出手,左邊一起畫個龍,再在右邊畫一道彩虹。
那是 2020 年,《野狼 Disco》火遍大江南北的年份。
老舅可能也想不到,僅僅 3 年後,他就有機會帶上新歌,再度登上春晚。
在快速崛起的原創音樂人群體中,老舅并不是熱度最高的,但他創作的歌曲,确實是很适合這個時代,這個舞台的。
《新春蹦蹦》,看名字就知道其中鮮明的元素:第一,有歌曲,也有舞蹈。第二,很喜慶,也很應景。
但是,雖然同樣是火遍全國,老舅和費翔歌曲中的舞蹈,本質上卻不是一回事。
其一,《新春蹦蹦》裡的兔子舞,節奏感明顯是短視頻化的。
《野狼 Disco》裡節奏感強烈的說唱和 " 畫龍 " 動作,同樣在短視頻的助推下,熱度不斷走高。
這幾年,音樂視頻化趨勢,早就是行業矚目的話題。但從老舅們的歌曲中,我們能進一步觀察到:音樂視頻化,改變的不僅僅是傳播層面的邏輯,而是已經深度改變流行音樂的内容創作本身。
舞蹈的編排、歌詞的設計、曲調的節奏感、甚至歌名的互動性 …… 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在創作階段就已經把視頻化傳播,完完整整地考慮到作品結構之中。
其二,音樂作品從單方面輸出,走向 " 共創 " 完成。
在費翔的年代,音樂作品的傳播中,角色是很明确的:傳播者、消費者。但在當下,音樂作品本身就是 " 共創 " 完成的。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 " 選題 ",是多方合作策劃完成。如《新春蹦蹦》就是音樂平台和音樂人合作的産物:由網易雲音樂企劃出品,網易子彈工作室與音樂人董寶石共創。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用戶群體,本身就 " 參與 " 進了音樂的創作。《新春蹦蹦》的兔子舞,明顯是為了便利短視頻 " 跳舞挑戰 "、二度傳播而設計。而用戶也會主動 UGC 二度創作,給作品賦予新的内涵和意義。
和 " 短視頻毀掉華語樂壇 " 的說法相比,我倒認為:這對音樂行業不見得一定是壞事。
音樂作為陪伴式的内容,其獨特優勢在于,能十分便利的滲透到生活的各個場景當中。而短視頻對音樂傳播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很可能推動音樂内容價值、音樂産業空間的全新增長。
從《思念》到《早安隆回》:音樂始終需要是社會情緒的共振器
" 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 "
"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 "……
1988 年春晚,毛阿敏一曲《思念》唱響,迅速成為現象級金曲。
2022 年世界杯,意外走紅了袁樹雄的《早安隆回》,歌曲同樣登上這次 2023 春晚(歌名改為《早安,陽光》)。
從作品情緒來說,這兩首歌曲的差别很大。但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它們又有着很大的相同點:都是當下社會情緒最直觀的反映。
《思念》中的個體化體驗、情感,是 80 年代抑制不住的思潮。于是,歌詞中的 " 一隻蝴蝶 ",才能迅速牽引起大家本來就有的心緒。
而《早安隆回》,不僅趕上了最大的情緒熱點——世界杯,成為 " 梅西奪冠 " 的短視頻 BGM 标配;同時,三年疫情後,大家的情緒或多或少有些低落,也正需要這樣能 " 吼一嗓子 " 振奮情緒的歌曲。
"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具體到每一首歌,不見得都需要去反映大的社會情緒。
但從産業的層面來說," 歌詩合為事而作 ",整個流行音樂如果在社會情緒中缺位,産業在社會中的存在感自然就會降低,被其他文藝形式所替代。
50 多歲的袁樹雄,自稱為 " 縣城音樂人 ",他自然清楚《早安隆回》走紅的不易,運氣的難得。不過對他而言,或許這一次好的運氣,已經足夠改變他原本的生活。
但對中國音樂産業而言," 金曲焦慮 " 卻是個還需要更多時間來解決的切實問題。華語樂壇需要培育出更多真正的金曲,既能反映社會情緒,也能被歌迷們持續地喜愛:既傳唱得開,也留得下來。
從港台神仙打架到内地原創登台:市場仍需更多優秀表演者
三四十年前,華語樂壇流行 " 東南風 ",港台是當之無愧的重鎮。
但今天,複興華語樂壇的重擔,港台市場要挑起來顯然是有困難的。
港台音樂,曾經有多麼輝煌,如今就有多落寞。
這麼說吧:最近五年的春晚,幾乎沒有一首港台市場的 " 新金曲 "。
最多,可能隻有 2021 年雲錄制的《莫吉托》,勉強能算吧。
讓我們來看看 2019 年來,專門由港台歌手們演唱的 " 金曲 " 都有哪些吧(這裡指的是偏通俗的流行歌曲)。
2019:《朋友》。演唱:周華健、任賢齊。
同年,内地樂隊逃跑計劃《夜空中最亮的星》登上春晚。
2020:《萬裡長城永不倒》。演唱:成龍。《明天會更好》。表演:歐陽娜娜及全體演員。
同年,《野狼 Disco》改編的《過年迪斯科》;李榮浩作品《爸爸媽媽》登上春晚。
2021:《明天會更好》。演唱:成龍、李玟、李易峰等等。
同年,《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登上春晚。
2022:歌曲串燒《朋友》《莎啦啦啦》。演唱:譚詠麟、鐘鎮濤等等。
同年,《這世界那麼多人》登上春晚。
2023:《跟往事幹了好幾杯》。演唱:姜育恒、蘇有朋、王铮亮、汪蘇泷。
同年,《早安隆回》《春節蹦蹦》及《你好,陌生人》《是媽媽是女兒》登上春晚。
互聯網崛起後,傳統唱片體系分崩離析。伴随着港台經濟地位的下滑,港台文娛産業的黃金時代更加一去不返。
2023 年 1 月 3 日," 港樂教父 " 顧嘉輝先生辭世。
春節第一天,謹向行業前輩表達誠摯的敬意。隻願華語樂壇複興時,能見港台歌曲再輝煌。
但此刻,我們隻能理性地把期待的眼光放到内地。
好消息是,内地的國風、電音、說唱等音樂類型都有了突破,這種突破并非停留在表面。
從數據來看,近六七年,入駐音樂平台的音樂人總數已有數十倍的增長:從小幾萬,增長到大幾十萬。
從内容本身,也能看出國風等音樂類型的成熟。遙想前幾年,少數 " 國風 " 音樂人動不動和人文專業人士互怼,被 DISS 不學無術 …… 但如今,更多兼具表裡的國風音樂開始被矚目。
一方面,戲腔等國風元素,與流行音樂的融合越來越自然。
還以《新春蹦蹦》為例," 五谷也豐登,又是好收成 ",這種地道的祝福話,用戲腔唱出完全不突兀,似乎就是一句流傳已久的新春祝福旋律。
另一方面,是真正屬于中國傳統的 " 母題 ",開始越來越多出現在歌曲中。
僅舉一個近期案例:2023 年 1 月,歌曲《精衛》爆火。它并不像一些 " 國風 " 歌曲那樣堆砌文言,但在青舟看來,其内涵卻是真正國風的。
歌曲主題取自顧炎武《精衛》詩: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而實際上," 精衛填海 " 也并不隻是顧炎武和明末清初士人常寫的意象。自《山海經》始,這就是中國文藝傳統中的一個重要母題。
得其 " 皮 " 易得 " 骨 " 難。隻有接續上文化傳統中真正的内涵,國風才可能真正崛起。現在,至少我們看到這個迹象開始慢慢出現。
伴随移動互聯網的加速,内地原創音樂确實在持續崛起:從 2013 年李健《風吹麥浪》和侃侃《滴答》開始,幾乎每年都有新作登上春晚。
當然,内地原創音樂的工業化體系仍然還在起步階段。一個突出的表現是:詞曲創作者雖然綿綿不絕,但優秀的表演者仍十分缺乏。
不妨回想一下:除了周深等個例,這幾年我們見過幾個全新崛起的優秀歌手?
前文中登上春晚的原創音樂案例,大部分也都由十幾年前已出道的歌手參與演唱。今年最受好評的黃绮珊,是上世紀就已出道的前輩歌者。
中國原創音樂要真正實現大突破,這無疑是一個大挑戰,解決問題也非朝夕之功。
而且,它也需要表演者本身的天賦,與極緻的努力。
從這個視角,再回望春晚四十年的優秀表演者,最後,我隻能說一句:
李谷一老師 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