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家兼編劇饒雪漫的熱度有點高。
在某場演講上,她談到了翻紅的 " 小耳朵 " 陳都靈,相關話題空降熱搜第一。
積壓了八年的劇版《左耳》開播,又是一波猛烈的宣傳。
影版的 " 黎吧啦 " 馬思純和 " 張漾 " 歐豪都轉發了饒雪漫的微博以示力挺劇版,曾經嗑過這對 CP 的粉絲們表示感慨萬千(曾經多麽般配的一對啊)。
作爲 " 青春疼痛文學 " 代表性作家;
饒雪漫與她那些風花雪月的小說,曾影響了無數 80、90 後青年男女,在他們的青春歲月裏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然而,到了現在,關于 "饒雪漫是否過時了" 的争論卻早已蓋過了回憶濾鏡。
2015 年 4 月,由蘇有朋執導、饒雪漫擔任編劇的青春片《左耳》正式上映。
這部電影取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
商業表現上,首周末票房破 2 億,十天破 4 億。
最終累積票房達到 4.85 億,在青春片裏屬于非常亮眼的成績。
專業獎項上,導演蘇有朋與演員馬思純分别入圍金 | 馬獎最佳新人導演獎和最佳女配角獎。
雖然豆瓣上評分僅 5.7,但仍不影響它被很多人看作國産青春片的典範。
片中,戲份最爲吃重的靈魂人物當屬女主李珥。
劇組大膽啓用了完全是一張白紙的圈外人陳都靈。
那時,陳都靈還是一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憑借着一張清純靓麗的證件照而意外成爲網紅。
饒雪漫對她産生了興趣,證實了對方不是 " 照騙 " 後,積極向劇組推薦了她。
正如饒雪漫在演講中所說的,陳都靈作爲非科班出身的新人,對演戲是真的一竅不通。
雖然她很努力,但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依然不能算合格。
蘇有朋與饒雪漫對陳都靈,都懷着一種 " 愧疚 " 的心情,他們打破了她原本平靜簡單的生活,把她帶到如此紛繁複雜的娛樂圈,任由她野蠻生長,不斷地曆練與成熟。
這八年的時間裏,饒雪漫不敢過多聯系陳都靈,兩人的溝通僅限于淺淺的問候,她猜測陳都靈過得好不好,也隻是從她送的禮物的價值裏進行粗略判斷。
如今,看着她憑電視劇配角出圈,她的魅力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并肯定,她由衷地感到欣慰與開心。
陳都靈确實的可以算 " 逆風翻盤 " 的代表。
頂着 "《左耳》女主 " 的頭銜閃亮登場,卻沒能将這份幸運轉化爲人氣,在娛樂圈裏依然是小透明的存在。
女主劇一部接一部,但對于她演技的吐槽聲也是一浪高過一浪(自身能力不達标,也不怪觀衆指責)。
這兩年不斷精進業務能力,加上找準了自己的戲路,所以事業仿佛開了挂一樣,達到了自身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翻看電影《左耳》的其他演員,也都在娛樂圈裏占據了一席之地,事業發展越來越紅火。
馬思純 ↓
楊洋 ↓
歐豪 ↓
關曉彤 ↓
不得不說,蘇導當年挑選演員的眼光很是毒辣,不僅演員的氣質與角色有着超高契合度,自身也有無限的星光。
電影《左耳》大獲成功後,饒雪漫開始不斷開發自己的 IP,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網劇《會痛的十七歲》《小妖的金色城堡》《秘果》,電影《秘果》《大約在冬季》等連續撲街。
其中,《大約在冬季》卡司堪稱豪華,男主霍建華,女主馬思純,還以齊秦的經典老歌《大約在冬季》作爲 BGM,但上映後無論是票房還是評價都乏善可陳,根本無法與《左耳》相提并論。
電影《秘果》的主演陳飛宇與歐陽娜娜也是顔值頗高的青春偶像,站在那就如畫報般美好,但即使這樣,也無法吸引到年輕群體來觀看。
PS:饒雪漫自認爲陳飛宇是通過《秘果》而走紅。
但事實是,陳飛宇基本上是靠着 " 星二代 " 的光環而拿下源源不斷的資源,後續憑着現偶劇《點燃我,溫暖你》而小小出圈。
即使屢戰屢敗,但饒雪漫依然不死心。
已殺青但還未上映的作品就有三部,分别是網劇《離歌》,電影《沙漏》和《永不失聯的愛》,三部都熱度低迷,有點 " 圈地自嗨 " 的意味。
其中,《永不失聯的愛》還請來了網紅丁真客串出演,依然沒有給電影帶來什麽熱度。
而相比于故事與演員本身,電影之外的話題卻更加熱鬧。
今年八月,電影《沙漏》在福建某城市拍攝,饒雪漫發文,吐槽路人的圍觀嚴重影響了電影的拍攝。
撂狠話:" 再這樣我就不客氣了,直接挂。"
這甚至揚言要驅趕路人。
當地的居民對此也很憤怒,表示電影拍攝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且劇組工作人員态度傲慢兇狠,太過分。
話題一出,網友們大部分都在指責饒雪漫,直言 " 真不知道 208 萬在高貴什麽 "。
即使她趕緊發文道歉,也擋不住網友們洶湧而來的吐槽聲。
一番騷操作下,饒雪漫路人緣下滑,帶着她的 " 青春疼痛文學 ",也被不斷 diss" 這股風早就過時了 "。
曾經,青春疼痛文學相當火熱。
以 2013 年狂攬億票房的《緻我們終将逝去的青春》爲開端;
後續上映的《小時代》系列、《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也都搭上了 " 緬懷青春 " 的熱潮。
投資方賺得盆滿缽滿,主演們也一飛沖天,從二三線晉升爲當紅人氣小生小花。
但十年後,觀衆們的口味與價值觀也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多愁善感的校園男女、無病呻吟的淡淡思緒、車禍堕胎失憶三件套 ……
套路化的人設與劇情,再也喚不起我們的共鳴,隻會讓人覺得浮誇與矯情。
畢竟,在大多數的人的記憶裏;
比起愛情,學生時代更多是被學業、親情和友情所占據的。
比起 "TA 愛不愛我 ",可能 " 成績的上升與下滑 "" 與父母的關系 "" 與朋友的疏離與親近 "" 自我身材與外貌管理 " 等才是青春期男女更在意的事情。
以高考爲題材的《青春派》,可能更接近現實裏的高中生活
近期,拍攝于 2015 年的劇版《左耳》空降開播,沒有激起一點水花,除了主演陣容星光暗淡外,故事的陳舊與寡淡才是最大的原因。
饒雪漫式的青春,已經離我們好遠好遠了。
最後一句:有些青春讀物,留在回憶裏就好,真沒有影視化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