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孫曉巍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近日,中國汽車保險科技公司——北京車與車科技有限公司的實質控股股東車車科技于 1 月 29 日與美國納斯達克 SPAC (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 Prime impact acquisition I ( NASQ:PIAI ) 簽訂業務合并協議,公告将于年内三季度完成借殼上市。
細數保險業務美股上市公司,上一家還是在兩年前水滴籌,在這兩年間,中概股在美股市場可謂水深火熱,直到去年下半年中美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之後,中資企業赴美上市才接近重啟。在這種情況下,車車科技選擇在 2023 年開年宣布赴美上市的消息,實在是一招大棋。
01.借殼上市,車車趕了一波美股流行風
實際上,車車科技本次選擇借殼上市,着實趕了美股流行風。
據了解,在美股中,以 SPAC 代替傳統 IPO,正在成為一種快速、高效的融資手段。SPAC 方式,是借殼上市的創新融資方式,但與買殼上市不同的是,SPAC 自己造殼,即首先在美國設立一個特殊目的的公司,這個公司隻有現金,沒有實業和資産,這家公司将投資并購欲上市的目标企業。目标公司将通過和已經上市 SPAC 并購迅速實現上市融資的目的。
具體到操作過程,如果找到合适的目标企業,在進行一系列盡職調查之後,SPAC 全體股東将會投票決定是否要與之合并。如果多數股東同意合并,那麼該企業将獲得 SPAC 投資者存入托管賬戶中的資金,而 SPAC 的投資者也将獲得合并後公司的一部分股權作為回報。由于 SPAC 在合并前已經是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的上市公司,所以新公司無需再進行其他行動,直接自動成為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的上市公司。
對比傳統 IPO 上市方式,SPAC 方式不僅節省時間,費用也相對低很多;而相對于傳統的買殼上市,SPAC 的殼資源幹淨,沒有曆史負債及相關法律等問題。
正是因為優勢衆多,SPAC 上市企業在近年越來越多的出現資本市場當中。據 SPAC Analytics 數據統計,截至 2022 年 11 月底,美國已有 552 家公司通過 SPAC 合并方式完成上市,SPAC 的募資金額占上市募資金額的比例也從 2019 年的 19% 提高到了 68%,其在融資市場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回到車車科技本次上市計劃,該收購公告顯示,車車科技的投資前股權價值為 7.6 億美元,在拟議交易合并後,新公司估值約為 8.41 億美元,每股價格為 10 美元,該交易預計将為車車科技帶來約 6800 萬美元的總收益,并有可能獲得額外融資。該公告稱,車車科技和 Prime Impact 的董事會已經一緻批準了該拟定交易,并在雙方股東及納斯達克交易所批準交易後,預計将于 2023 年第三季度完成。
也就是說,車車科技如果順利的話,将在今年秋天與投資者見面,憑借美股這股 SPAC 上市流行風,車車科技對自己的市場表現自然有着更高的期待了。
02.并購,車車突出重圍的殺手锏
實際上,在車車科技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并購行為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車車集團成立于 2014 年,總部位于北京,在 28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了 130 個服務機構,同時在北京、廣州設有研發中心,主要投資方包括騰訊投資、順為資本、中金彙财、寬帶資本 CBC 等機構,累計風險投資超過 10 億元人民币。而在艾瑞咨詢報告顯示,車車集團已經是目前中國市場上最大的獨立汽車保險服務技術平台。
但在這之前,作為保險科技創業公司,車車科技被大家所知,是通過與泛華金控的并購交易。
2018 年,汽車保險市場傳出消息:車車科技有意收購泛華金控相關業務。據資料顯示,泛華金控當時擁有 31 家保險代理公司,2 家保險經紀公司及 3 家保險公估服務公司,地面保險銷售及服務網絡覆蓋 29 個省份,銷售及服務網點近 900 個,同時擁有超過 40 萬保險代理人和 1200 名公估師,是國内知名的第三方金融服務集團。
不過,比起泛華金控,當時的車車科技體量根本不在一個級别,那麼,泛華金控身上有什麼吸引車車科技的東西,能讓其不顧體量差距上演以小吞大的戲碼呢?
據公開資料顯示,車車科技創始人張磊出身 IT 信息化領域,而切入的業務恰恰是保險,在積累了足夠的跨界資源後,在 2014 年,他率領車車科技殺入互聯網保險領域,憑借車險智能引擎推薦産品打開市場後,先後與國内 50 家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創建了車險垂直交易平台。随着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挖掘,車車科技把握時機移植了百度地圖、途虎養車等 100 多家超級流量端口,覆蓋資訊、出行、汽車導購、二手車、保養、售後、金融、消費等場景,意圖建立打通車險互聯網全産業環節。
但在這時,車車科技距離整個商業閉環還缺少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擁有保險中介牌照。
在當時,保險中介一直手握着最重要的客戶資源,在産業鍊條當中的話語權極重,同時保險中介資源在市場中又是稀缺的,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為獲得保險中介渠道,競相提升手續費率。在當時,手續費率達到了 40% 甚至 50% 以上的地區,非常常見。
在稀缺市場資源成為自己商業模式成為最後一塊拼圖時,車車科技也就對泛華金控旗下車險業務闆塊志在必得了。畢竟,在收購完成後,車車科技不但可以獲得全國市場保險中介牌照,還能一舉複用泛華金控超過遍布 100 多個城市的基礎設施網絡,以及輻射全國 100% 地市,下沉 87% 縣域的車險服務團隊。
如此巨大的産業鍊構建機會,車車科技自然無法忽視,這筆以小博大的并購發生後,市場也同樣嘩然。
03.車險市場迎來新格局,
2023 年将會掀起價格戰?
就在車車科技公告美股借殼上市的同一時間,另一則市場消息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日前,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範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确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浮動範圍由 0.65 至 1.35 擴大為 0.5 至 1.5。這個自 2020 年 9 月車險綜合改革實施以來,又一次重大的費用改革措施,市場分析認為有可能在 2023 年掀起車險價格戰。
實際上,車險改革關于 " 降價、增保、提質 " 的階段性目标正在逐步實現。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6 月底,消費者車均保費為 2784 元,較改革前大幅下降 21%,87% 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為車險消費者減少支出 2500 億元以上;保障程度明顯提高,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交強險保障金額由 12.2 萬元提升至 20 萬元。與此同時,車險市場也在逐年擴大,中汽協 1 月 12 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 年,汽車産銷分别完成 2702.1 萬輛和 2686.4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3.4% 和 2.1%,增長态勢多年未減。
在質價齊升的市場态勢下,進一步加大車險綜合改革已經變得勢在必行,而上下限同時擴大的自主定價系數也被市場解讀可能引起短期價格戰的改革措施。
例如華創證券認為,車險企業依靠更大的系數實現靈活定價,提高風險與保費的匹配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車險企業在緊跟變化的市場,把握客群消費習慣,以數字化形式将影響商業車險價格的主要因素如自主定價系數、無賠款優待系數、交通違法系數進行量化追蹤,實現客戶畫像精準銜接,特别是車險企業可以根據車型、車主年齡、駕駛習慣、行駛裡程、銷售渠道等多個因素自主設置産品模型,可以極大的豐富産品類型,在客群與市場之間搭建起一條更具彈性的雙向選擇通道。
但在這個過程中,像車車科技這樣的市場頭部玩家,在這次擴大定價系數浮動範圍的改革過程中,勢必後受到後發玩家以價格換份額的市場挑戰,但長期來看,車車科技這種體量巨大、渠道完善、融資手段多樣的企業顯然是護城河更易構建的一方,畢竟單一價格戰切入市場的話,對資金需求、市場整合的要求過高,小玩家背後沒有巨頭進行支撐的話,很難與車車科技長時間抗衡。
不過,無論怎麼說,2023 年的車險市場,車車科技肯定迎來一系列充滿火藥味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