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5G、AIoT 等技術加速落地,黨政、八大行業及央企國企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數據已經成為毫無争議的企業資産。當下 IT 運維是企業進行數字化升級的問路之石,IT 運維建設在當前時期以内,幾乎可以等效為對數據更高效應用的探索。對數據應用的進一步探索,也将企業的數字化建設焦點集中到一個領域的投入:雲邊端一體化。
ONE
産業踉跄跨入數字化陣痛:雲原生尚需邊端力量補充
自從 2013 年概念誕生以來," 雲原生 " 一度被認為是下一代 IT 部署的最佳形态。彼時,雲原生在雲計算與軟件開發圈尚屬新概念。通過一系列軟件、規範和标準,讓企業得以在雲上構建和運行一整套技術棧,通過最短的路徑為企業提供 IT 服務,被認為在通信、物聯網等技術獲得突破後會成為一種理想的業态。
這一套理論尚未得到深入認證,近幾十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爆發——新冠疫情來襲。
疫情對于國民經濟中各項職能的運轉而言,堪稱降維打擊,卻也帶來了另外一項副産品:企業數字化進程,被大大提前了。
據業内人士估計,企業無論是出于技術叠代的實際需求,亦或是出于通過數字化盡量規避疫情對企業運轉的沖擊,在宏觀上讓數字化的進程加速了 3-5 年。這也讓雲原生在火熱發展期時,直面市場的驗證。第一個考驗雲原生的 " 考題 " 集中爆發的場景,就是各企業争相進行的 IT 運維數字化。IT 運維或許在企業的業務中并不産生正向收益,但傳統 IT 運維已經成為企業不折不扣的負擔。多端零星數字化并發進行,投入的運維成本與 " 數字化 " 的規模呈正比,降本增效絲毫談不上。
雲原生研發圈子不得不承認,傳統行業若想通過雲原生的能力實現數字化轉型,直接采用互聯網雲原生能力簡單疊加在現有基礎設施之上的方法,無法滿足傳統行業普遍存在的跨集群、跨區域、跨雲的全局化業務場景。這意味着,當下企業數字化的矛盾,重點是大數據基礎設施與一體化運維之間的矛盾,而非通過雲獲得離散的 IT 服務。
如果離散的服務可以上雲獲取,為什麼一個企業的整體 IT 行為不可以?現在回看 2013 年,不難發現 " 雲原生 " 對技術和場景的預判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局限因 " 廠 " 而異:
如需要最大限度沉澱數據價值的企業,對于底層數據的要求往往是全局存儲,定期歸檔。由于帶寬的限制,最高效的方式并不是網絡傳輸,而是用卡車拉硬盤;
如需要即時數據監控基礎設施的企業,大數據基礎設施可能遍布多個地區,甚至多個國家,那物理距離導緻的傳輸延遲就不得不列入運維考慮;
再如對生産過程數據采集強調多維度、原始數據的企業,數據采集周期可以短至秒級,其數據不能經過任何的加工,時域内大容量數據需要靈活調取,以用于專家診斷、故障複現,對緩存容量和讀寫能力有要求。
不同維度的問題,都是早期雲原生未曾前瞻顧及到的。歸根結底,雲原生的早期困境在于激進地想把企業的所有 IT 服務上雲,而僅僅在 IT 運維中,大數據場景和應用的爆發證明了,出于物理因素的限制," 全盤上雲 " 是一個蛇吞象的設想。
于是算力下沉、部分上雲,就成了實踐為大數據選擇的流向。近年的 " 邊緣計算 "、" 雲邊協同 " 即不再将中心化的雲作為算力的唯一載體,而更為重視局域雲乃至智能終端作為大數據基礎設施的作用。數據和算力下沉、圍繞基礎設施展開,就是目前雲邊端一體化大趨勢開啟的标志,也是雲原生在螺旋式地實現自我進化的一種進程。
TWO
IT 運維成數字化第一道關卡 雲邊端一體化成必經之途
IT 運維數字化之難,在于這是業界正式步入之前少有涉足的領域:以數據體系化、地優化流程,将人力從繁重的運維工作中有序地解放出來。這需要數據正式成為基礎設施的 " 晴雨表 ",反過來告知運維人員當前設備的運行狀況,而不是運維人員被動地發現狀況、排除狀況。正因為如此,IT 智慧化運維簡直可以視為企業數字化的縮影。
然而,雲邊端一體化在實踐中表現出日益豐富的内涵,需要消除多種扯 " 後腿 " 的頑疾,實現多個維度的一體化:
數據一體化,是應對數據掣肘、實現 IT 轉型的基石。企業在進行數字化升級的時候,離散式的采集、不同範式的數據、局域網化的 IT 運維,是應對當下業務增長的權宜之計。這樣的數字化需要投入巨量人力進行維護,是傳統 IT 運維的強化版。這就導緻了 " 越數字化,越難統合 " 的怪像。雲邊端一體化首先要求數據一體化,這就需要企業以超融合數據庫作為整個 IT 運維體系的數據基座,避免多類型數據庫終端各自為戰、形成數據孤島。
運維一體化,是 IT 智慧化運維的 " 起手式 "。完成了這一步,企事業單位才能真正初步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降本增效紅利。IT 運維一體化,能高效統合巡檢、末檢、終檢、溝通等必要 IT 運維環節,讓洞察終端運行環境的動作先 " 智能 " 起來。為此,基于一體化的數據基礎設施,企事業單位需要成熟、全面的雲邊端運維一體化架構。
資源一體化,是智慧化終端向上與邊、雲完成協同的剛性要求。企事業單位在擴張過程中往往伴随設備資産的擴充,以及子網、分支區域的複雜化,将網内所有設備資産數據上雲,對于企事業單位來說是必然的。相較于設備運維,數字資産的實時監控則是更宏觀層面的要求,這同樣也是 IT 智慧化運維需要解決的問題。
應用一體化,是讓 IT 運維 " 苟日新,日日新 " 的保障。IT 運維進入智慧化時代,企事業單位在實踐中發現:IT 運維體系具有自己的成長屬性。構建跨雲邊端的分布式應用,統一開發、部署、調度、管理能力,企業才能始終保持運維質量不随業務增長而下降。對于企業來說,支持分布式部署的一體化 IT 運維平台,才能實現類似 " 雲邊管控、邊緣運行 " 的方式實現應用的管控。
方式一體化,是 IT 運維最大限度發揮 " 人效 " 的必經之途。傳統 IT 架構帶來的最大困局之一,就是各職能部門形成各自的管理與協同方式。協同方式不同帶來的低效運維,往往會由于責任落實不到位、執行滞後和專家介入不暢,而導緻運維不及時造成重大後果。依托一體化平台構建的統一流程,不僅僅是将 IT 資産納入管理,更能将人員效能達成高效适配、流程規範,從 " 找人 " 的環節中解放,節約管理成本。
IT 運維作為企業數字化第一腳邁入的領域,完成雲邊端一體化的 " 試煉 ",首先在 IT 運維上應用打造一個完全的雲邊端一體化平台,幾乎成為企業的必經之途。
THREE
雲邊端一體化 " 無壓力 " 系統是什麼樣的?
對數據的應用方式已颠覆,相應的基礎設施也需要革新。
美信時代在早期就預見到:數據,是物聯網時代最基本的價值産出載體。而彼時市面上占據了大半壁江山的傳統關系型數據庫,在數據兼容性、性能方面都将很快落後于産業數字化升級的進程。
産業需要能滿足容納生産環境實時數據吞吐的數據庫,并基于此構建圍繞設施的數據生态。
基于這樣的認識,美信時代自研了 BigRiver 四合一超融合數據庫,為用戶提供集成 " 消息隊列 "、"Key-Value 樹狀數據庫 "、" 關系型表狀數據庫 "、" 内存數據庫 " 和 " 高性能時序數據庫 " 為一體的超融合數據庫存儲。
在兼容多種主流數據的同時,BigRiver 數據庫還使用高壓算法,采用自主研發的 " 頁面管理機制 "、" 事務管理機制 "、" 多級緩存機制 " 以及 " 高性能 B+ 樹索引機制 " 等,保證了數據存儲的完整性和一緻性。在此基礎上,又提供了高速率的寫入和查詢性能,顯著提升了數據庫的讀寫效率。以 BigRiver 數據庫為數據基座,美信時代推出了面向雲邊端一體化運維的産品監控易。
借助 BigRiver 數據庫的獨特優勢,監控易可将使用相同協議參數連接的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采集集群單元模式和憑證式管理,将設備批量接入納管。當使用相同憑證的設備協議參數發生修改時,隻需修改憑證,即可實現統一修改的效果,無需在系統内依次修改各個設備上的參數。
時下面臨數字化轉型的企業,IT 運維覆蓋範圍在加速擴張,采集集群單元模式和憑證式管理賦予企業 IT 生态更強大的拓展性,完美适配企業的一體化 IT 運維需求,打造全新的雲邊端一體化的 IT 架構。
基于對設備的一體化洞察,監控易可實現單機房和多機房統一管理,應對企業日益擴張的基礎設施的運維需求。落實到機房、硬件層面,企業可通過運維平台實時了解機房設備、動力環境、安防情況、設備告警等信息,做到 " 對設備有數 " 甚至是 " 防患于未然 ",提高突發狀況的容錯率。
數字化對企業的賦能,其中一個特征就是業務場景的爆發式增長,刻闆的既定流程必然不能滿足企業的 IT 運維需求。監控易最新推出的火星版本,支持業務、運維、地域、智能等企業管理視角,創建多個場景的資源分組集中管理。支持圍繞場景對設備分組管理,支持用戶自定義場景,按需執行運維工作。如對運維團隊按照職能分組,或對監控對象配置标簽等。結合數據可視化、定向告警、3D 仿真展示等既有功能,企業可以最大限度活化運維組織架構,充分發揮人效。
資源更集中、運維更智慧、人效更突出,充分滿足數字化進程中雲邊端一體化的多個要素,是監控易得以為 IT 運維領域帶來革新的充分條件。
雲邊端一體化成為時下 IT 運維的必修課,背後是這樣的邏輯:從這一步起,數據真正成為一種可以被挖掘、利用的基礎資源,企業也開始重塑人力與 IT 資産關系的起點。對數據的挖掘利用指向生産方式的革新,重新匹配人與 IT 設備的關系則是管理方式的革新。
思路決定成敗,這種革新,是從 IT 運維開始。
關于監控易:監控易是美信時代自研的分布式、一體化數據采集與洞察管理平台,采用多 TS 架構,集中統一實現 IT、動環、智能物聯網等智能設備和軟硬件系統的自動采集、監測、巡檢、告警及展現,提供設備管理、網絡管理、業務管理、視頻管理、CMDB、ITSM、運維管理、機房管理、移動運維、雲運維、3D 可視化等核心功能,支持各系統間的數據關聯共享,從全局視角把控系統運行态勢。監控易具備全國産、高性能、一體化、多層級的特點,聚焦 IT&OT 領域,處于信創産業鍊中 " 卡脖子 " 的戰略環節。
版權與免責聲明轉載須注明,部分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