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3 月 17 日晚上 20 點 43 分,我在網絡上确診了,很嚴重很嚴重很嚴重的那種——
劇怒症。
具體症狀第一條:
在電視劇裏看到大學剛畢業的主人公,家裏也沒礦,身上也沒錢,實習的時候月薪 3000。
但卻住在北上廣市區中心的豪華大開間,還不用擔心煤氣水電。
我就開始憤怒,無比的憤怒。
西八!西八!西八!!!
具體症狀第二條:
在電視劇裏看到住着北京二環寬敞四合院的主人公,身上還穿着香奶奶,迪奧等貴到吓人的毛衣。
卻連一個普通的手機都換不起。
白天當社畜,晚上在自家房頂大喊:我要努力!我要奮鬥!
我就氣到想笑,憤怒的大笑。
西八!西八!西八!!!
不得不說,國産都市劇這個磨人的小妖精,還真是回回都能精準拿捏我發怒的底線呢!
但感謝它。
能讓我随時發瘋,緩解生活壓力。
朋友們,親愛的朋友們,想發瘋的朋友們,都來吧,來看這部央視播出的最新都市魔幻大劇吧!
《心想事成》
鵝黃色的治愈系色調,幹淨簡單的着裝打扮,煙火氣十足的圓形餐桌,精緻可口的飯菜,以及每個演員臉上溫暖的會心微笑。
可以看得出來——
這部劇主打的,就是一個接地氣。
時間:當代,具體哪一年不知道。
地點:首都北京。
位置:二環某胡同裏的獨立四合院。
人物:孫心(張俪飾)和孫想(毛曉彤飾)這一對土生土長,貌美如花的北京姑娘。
所以我們來看看,這部劇到底是怎麽自以爲是的接地氣的。
一開場,清晨。
當小學老師的媽媽(張凱麗飾)各種唠唠叨叨,妹妹孫想在寬敞的廚房精心準備三明治早餐。
退休的老父親(孫松飾)上完廁所,着急忙慌地跑過又大又幹淨的獨立小院,來到裝修如民宿一般的自家客廳。
一邊貧嘴,一邊坐下吃早餐。
姐姐孫心,化着完美的妝容,戴着精緻的配飾,穿着貴氣的大衣,一看就是早上起來花兩個小時好好捯饬過的。
但卻因爲一個工作文件,沒時間吃早餐,匆匆出門。
姐妹倆一邊聊天打趣,一邊穿過家門口整潔到不像實景的北京胡同,最終在地鐵口愉快分開。
一個,去了凱德廣場超市裏的奶茶店上班;
一個,去了 CBD 商務中心的大樓裏,悠閑地喝着咖啡,做精緻小資的 office lady。
???
拜托導演,你自己看一看。
這是中國 90% 的普通人接地氣的生活嗎?難道你以爲弄個四合院的景,講一口含糊不清的北京話,就能代表北京的普通居民了?
一家四口,住在一個獨立四合院,少說值大幾千萬。
姐妹倆抱怨,從小住在一個房間,覺得擠。
但我看劇裏,這房間不僅寬敞明亮,裝修溫馨,家具齊全,少女氣息滿滿,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夢中情屋。
看看現實生活中。
首都北京的胡同裏,現在還住着大把人家,一家好幾口人擠在十幾平米的房子裏呢。
設定懸浮還不是最讓我憤怒的,最受不了的是這編劇。
劇中的每一個橋段,都很努力地想象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很努力地想體現姐妹倆生活的不容易。
但故事基本是瞎編亂造。
比如姐姐在大公司上班,遇到變态上司的職場性騷擾。
現實中,基本上如果不是智障的話,性騷擾是不會這麽明目張膽的。
忍無可忍的姐姐,一番辭職報告,讓所有人看清了變态上司的真面目。
結果一堆女同事聚在一起,立馬開始議論被上司提拔的另一位女同事,說她多半已經爬過變态的床了。
好家夥,這不妥妥的造黃謠嗎?
果然,惡臭的國産劇,永遠對女性是那麽不友好。
比如妹妹在超市做奶茶,抓小偷結果被沒素質的老太太繃瓷,各種被敲詐,勒索。
一番糾纏啊!
看得我在屏幕外急得上蹿下跳。
報警,報警啊,我拜托你報警!但這傻妹妹仿佛不知道 110 怎麽寫。
最後編劇的目的終于達到了——
男主角從天而降,英雄救美。
此時的 我:
我真的會謝。
你們這些智障國産劇,遲早會把我脆弱的精神狀态搞崩。
前幾集就聚齊了 " 職場性騷擾 "," 繃瓷 " 等國産劇制造矛盾經常使用的老梗,但編劇還是覺得兩姐妹生活太舒心,刻意給兩人制造了一些小困難。
比如晚高峰的公交上,被陌生人給怼了;
比如在家輔導小孩,結果小孩丢了,所有人一頓好找;
比如姐姐辭職找工作,竟然還能被賣保險的給罵了。
emmmm。
咱就是說,我怎麽更無語了呢。
内娛這群人,真的是脫離老百姓的真實生活太久了呢,即便是努力體現四合院内的普通生活,還是讓人感覺無比懸浮。
對了。
還有一個熱知識,這部劇,就是傳說中毛曉彤降薪之後,片酬 1360w的那部劇。
最近幾年,關于北京胡同的國産劇越來越多,但沒有一個,接近于真實的。
廠長建議這些導演拍之前,先去看看 20 年前的一部劇——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這部劇,主打的就是一個真實。
沒有官話,沒有歌功頌德,沒有虛假生活,隻是對這個國家底層群衆生活最真實的反應。
不是忙着 " 鬥小三 ",更不是糾結什麽時候可以和名媛喝上一頓下午茶,大家的煩惱無非是奔波忙碌,應付捉襟見肘的生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張大民家的房子。
又小又亂的空間,一共兩間屋子外加一個廚房,竟然塞下了十幾個人,房間裏的櫃子,滿滿當當塞得全是東西。
我覺得如果我進去,真的會窒息。
兩兄弟娶了媳婦。
一對夫妻住上鋪,一對住下鋪,一到晚上這張承載四個人的小床,就搖搖晃晃咿咿呀呀。
實在煩人。
後來兩張床合并在一起,中間用一個簾子隔開,就是兩個房間。
但到了晚上,多少有點互相影響,打亂對方的節奏。
就算自己能忍。
兒子出生了也沒法将就。
所以大民幹脆就圍着院兒裏的一棵樹,蓋起了一個自己的小房,一家三口就住在樹屋裏。
至于吃飯呢?
一家人,圍着兩張床中間的圓桌子,連腿都伸不直,每頓飯都是青椒炒土豆絲,番茄炒蛋。
不得不說,這夥食,現在看還是很有代入感啊。
哪怕日子有那麽多的苦惱,但這部劇還是用張大民的 " 貧 ",讓我們又頹又喪的生活燃起新的希望。
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整天樂樂呵呵。
你要問他,活着來勁嗎?
他一定會說:
" 我覺得活着挺來勁的啊,甭說别的,光這一天三頓飯就特别來勁,早上弄碗小米粥,來倆油餅,切點細鹹菜絲兒,中午來碗炸醬面,拍幾瓣蒜擱裏頭一拌,再弄點醋 ……"
聽着都覺得美滋滋。
在平淡的日常中,尋找動力和樂趣,這不就是生活永恒的本質嗎?
反觀如今的國産劇。
即便你再标榜所謂的普通人生活,但不好意思,真的不會引起我們觀衆的一絲絲共鳴。
我隻會想——
砸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