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部曆經波折的電影終于上映了。于是肉叔一大早,放棄了溫暖的被窩,決定去瞧一瞧這廬山真面目。為什麼這麼急?大概,是因為它是整個春節檔唯一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故事發生在三十多年前,年紀大一點的朋友,或許還對此事記憶猶新。而 " 真 ",是一部電影的天然加分項。這樣的題材,敢造半點假,就廢了。沒錯,《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正如片名。電影講的是中國乒乓,準确的是中國男乒的故事。
衆所周知,乒乓球,作為中國國球,在國内有相當廣泛的群衆基礎。在當今的國際乒壇,更是到了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即便對乒乓一無所知的人,也一定在網上聽過這樣的段子:記者問運動員:這次得了世界冠軍有什麼感想嗎?國乒隊員:還是要繼續努力的,争取明年拿個全國冠軍。又或者這樣:别的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上,教練會給他們指導技巧,指出不足。而我們的教練:醒醒啊!這是奧運會!
無敵是多麼寂寞,國乒出場自帶威風凜凜的 bgm。但你以為《中國乒乓》要講的是我們早已看慣的國乒所向披靡的故事嗎?不。它反其道而行之,取材自 90 年代初國乒男隊低谷時期的故事。世界乒壇群雄并起,而到了 90 年代,瑞典男乒登上頂峰,中國男乒被甩在身後,一蹶不振。也就是說,你将會在這部影片裡看到并不風光的國乒——那是中國男乒最不濟的至暗時刻。
這是《中國乒乓》最特别的一點。在國乒的發展曆程中,大多數觀衆和球迷都已經看到過太多成功。講起來有點凡爾賽。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那段短暫的失敗,其實更值得我們去審視,去反思。《中國乒乓》特别就特别在這——它願意花大量的筆墨,盡可能地還原那個失利的階段。
面對一蹶不振的頹勢,正在意大利教的戴敏佳(鄧超 飾)臨危受命,回國救場。戴指導回國後,大刀闊斧革新隊内風氣。在總教練競選現場,化身 " 戴大炮 " 向領導放話:兩年,不需要十年,也不是過渡我相信我們兩年後能奪回斯韋思林杯(世錦賽男子團體冠軍獎杯)
然而,他為此組建出來的這支隊伍,完全出乎意料。負傷主力白民和,失意老将黃昭,雙眼千度近視的削球手,還有一對缺乏大賽經驗的雙子星。就像教練組裡也有人質疑:傷的傷瞎的瞎老的老小的小一隊殘兵弱旅,無人看好。這是戲劇誇張?别懷疑,這群人全都有真實原型打底。
鐵腕少将戴敏佳,則是前國手蔡振華。而他所挑選出來的這個 " 失意者聯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的絕技。白民和的原型是馬文革,擅長橫闆弧圈結合快攻。黃昭的原型王濤則擅長近台快攻,反手生膠的打法。近視眼的削球手是丁松,搶攻很兇,使用遠台防守,戰術消耗對手。那對雙子新星,現在的年輕觀衆應該更熟悉——是孔令輝和劉國梁。但甭管他們後來如何叱咤國際乒壇,在那個當下,他們也不過是無人知曉的無名小卒。重新奪回斯韋思林杯,似乎是一個天方夜譚。當時就曾有人斷言:" 中國男隊要想重新站起來,最起碼需要十年以上。"
沒有人相信他們能重回巅峰,更沒有人看好他們能拿回那份榮譽。甚至,他們還要面對無窮無盡的誤解和質疑。一次比賽的失利,頂着壓力而來的戴指導被認為是 " 罪人 "。在一些片面的新聞被報道出來後,相關調查人員找上門來。質問戴指導的工作情況:參與國家隊名單讨論你定的多少?曆次比賽主力是怎麼确定的?不會是 …… 連賽前計劃都沒有吧?甚至還陰陽怪氣他的日常作風:發型、名牌西裝、金項鍊,這主教練的生活,别這麼奢侈 ……
可奢侈的背後是什麼?有一組很鮮明的對比。蔡指導當初作為公派教練前往意大利擔任總教練,僅用了 3 年半的時間,就讓意大利乒乓球隊晉升到世乒賽團體第七名。他在意大利乒乓球界被稱為 " 乒乓教父 ",可見風光無限。
可當有人勸他繼續留在意大利任教,薪酬不用擔心,絕對是回國任教的幾倍。他還是拒絕了。所以回到國内的他,又是如何 " 奢侈 "?日常訓練任務親力親為之餘,他還得去陪大老闆們應酬喝酒,說服他們給隊内引進先進設備以資金幫助。平常呢?在家吃不上幾頓飯,還落下嚴重的腰傷。當聽到調查人員嘲諷 " 别這麼奢侈 " 的時候,妻子在旁邊聽到都忍不住回怼:嵊州榨面,要不兩位一塊吧正好看看我們家到底有多奢侈
是的。影片沒有一味地追求嚴肅性,而忽略了人味。為了真實還原這段曆史,除了刻畫教練的細膩,如何真實那群令人不省心的隊員也同樣重要。訓練又苦又累,運動員們聚在宿舍,搞點什麼娛樂活動?抽煙喝酒不在話下,還有人偷偷在被子裡藏了一副麻将。甚至他們還想要偷溜出去歌舞廳放松放松。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運動員們這點小把戲,全是人總教練玩剩下的。這些在枯燥的訓練生活裡所展現出的心情躁動,影片也沒有回避,都一一還原到位。我們都知道,競技體育很殘忍。不僅在于生理上的傷痛,更要承受随時被淘汰的心理壓力。影片中有個角色,是無數沒有名字的運動員的縮影。沒有被選上的憤憤不平,沒忍住心中怒氣的他和隊友打架,結果被開除。他放棄了。在離開運動場的路上,他說了一句讓人心疼的話:當墊腳石的命,有意義嗎?
之所以說《中國乒乓》真實,不僅在于它對于事件的還原度高,更在于它不會刻意回避運動員的這些真實的負面情緒。于是。片中有一幕,負傷的主力選手白民和犯了錯,當時正準備出國進行新一輪的團體賽,但戴敏佳對此的處理方式雷厲風行,直接将其遣返回天津隊。臨走前,白民和還不敢相信自己的師父會這麼狠心,他憋着一口氣,賭氣地對戴指導說了句:沒有我,你拿什麼打歐洲
他還是被送回去了。然而,在國乒全體出發的同時,白民和拿着師母偷偷帶給他的 " 信 " 趕到出發地。其實那是一封檢讨書,意思是讓他好好認錯,争取早日歸隊。他也意會到,連忙趕往隊伍出發地,剛好趕上隊友們準備出發。他當場向所有人做了一場自我檢讨。這段并非為了引發劇情沖突而刻意安排的橋段,确實真有其事。當時,馬文革(白民和的原型)因違反紀律被蔡振華批評,年輕氣盛的馬文革也不太服,大發脾氣。作為總教練的蔡振華當即決定将其送回天津隊訓練,并且取消其參賽資格。但蔡振華私下還是請人給馬文革做思想工作,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隊内做了自我檢讨。這些都是真實存在過的有血有肉的運動員們。在體育競技片中,我們太常看到一個正面積極的運動員,他們那些壓抑已久的躁動和沖動,都被藏在背面,不輕易示人。
但《中國乒乓》真實地釋放了一切。我們既看到了他們的血性,也看到了他們鮮于外露的複雜情緒。于是電影的最後。1995 年 5 月,第 43 屆世乒賽在天津舉行。這場衆所周知的,來之不易的勝利,它所引發的驕傲才更讓人感同身受。
而影片呢,也沒有節外生枝。它 1:1 地複刻了當時的決賽現場。馬文革一單,王濤二單,還有派出了當時 " 雪藏 " 已久的削球手丁松作為三單。前四局雙方 2:2 打成平手,事先丢掉一局的王濤将重新出戰決勝局。背水一戰的王濤調整好狀态,最終 2:0 收割比賽,助力國乒男隊完成了那個所有人都不相信會實現的狂言——重新奪回斯韋思林杯。
這場在家門口的翻身仗,打得漂亮。這群被踩到谷底的失意者,完成絕地反擊的逆襲。記得這場比賽結束的瞬間,讓人動容。在勝利拿下比賽的那刻,激動的王濤癱倒在地,壓抑已久的隊友們也破防了,全部沖上去,疊羅漢似地趴在王濤身上,一群大老爺們喜極而泣。
回頭看。這些曾經的失利,是可貴的。它是這樣無數熱愛乒乓的運動員們多年努力結下的果。肉叔尤其記得戴敏佳的那一句話:他們也許練過一千次但咱們練過一萬次
競技場上沒有捷徑。它需要強大的毅力以及讓人無法想象的汗水和淚水。當下的國乒之所以常年立于不敗之地,不是因為每個人都天賦異禀,不是因為有什麼不傳之秘,而是一代代的球員們,為了一個不變的目标,日夜奮鬥的真實映照。
而同樣,我們自己的人生呢?或許比不上運動員們超高強度的拼搏與努力。但道理,何嘗不也是如此。
本日打工人:王家衛生委員
還沒看爽?來瞅瞅這幾篇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