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鋼鐵槍炮與細菌 Author 鋼鐵槍炮與細菌
(本文是本人所作視頻的文案,如需觀看視頻,敬請拉至文末。)
二戰德軍裝備的 IG 18 型 75 毫米步兵炮,重量隻有 400 千克,在身管火炮中,已經屬于非常輕的了。但對德軍的一些輕步兵單位而言,它的重量還不夠輕。
IG 18 型步兵炮
德軍的輕步兵主要包括山地部隊和空降部隊。這些輕步兵單位由于作戰方式和戰場環境的原因,對火炮有着自己獨特的要求,他們希望火炮在威力夠用的情況下,越輕越好。
而山地部隊和空降部隊的規模又相對較小,需要的數量不大。如果單獨給他們開發火炮,會有些得不償失。在現有武器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往往是更好的選擇。IG 18 型 75 毫米步兵炮作爲德軍火炮中重量最輕的一位,自然是最好的改裝原型。
二戰前德國人在給山地師選擇步兵支援火炮時,便将目光投向了 IG 18。IG 18 雖然已經很輕了,但是山地部隊對輕有着更極緻的要求。山地部隊的活動區域以山區爲主。山區道路條件差,火炮很難以牽引方式進行機動。很多時候要使用騾馬馱運。
騾馬馱運就要求火炮在拆解之後,單個部件的重量不能太重,不能超過騾馬馱載的能力。通常一匹馬的馱運能力也就 100 千克出頭,騾馬在馱運火炮部件時,還要使用合适的馱具,這又會增加馬匹的負重,這就要求火炮在拆解後,單個部件的重量最好不要超過 100 千克。同時,火炮的拆解和組裝還不能太麻煩,否則,拆解組裝時間太長,也會影響作戰使用。
然而,基本型的 IG 18 并不滿足這個要求。德國人根據山地戰的特點,利用 IG 18 的火炮身管,重新設計了山地版的步兵炮。這款火炮的編号太長了,後面就将其稱爲山地版。
山地版 le.GebIG 18
山地版采用了更加輕便的車輪和防盾,不過這個防盾和日本的 92 式一樣輕薄,基本聊勝于無,很難有效防禦步槍子彈。作戰時德軍也經常将其棄之不用。
山地版的火炮大架采用了兩腳式,相比于一般火炮的兩腳式炮架,它的大架設計很有特色。每根大架可以拆成兩段,這樣做既可以減輕拆解後單個部件的重量,方便搬運,還可以在組裝時,通過大架的自由搭配,使得火炮的俯仰角更加靈活,可以隻單獨使用一節大架,這樣火炮的仰角更大。
安裝了雪橇的步兵炮
還有一種使用方式更加有趣。在使用兩節大架時,第二節大架的尾端着地,拱起兩節大架的連接處,從而增加火炮的俯角,方便在山地作戰時,向山谷内射擊。
山地版的全重相比于基礎版 IG 18,并沒有減輕,但拆解後單個部件的重量控制得很好,最重的部件重量不超過 75 千克。拆開後,整門火炮可以用 6 匹騾馬馱運。如果馬都無法通過的地域,還可以進一步拆解,然後由 10 個人進行搬運。不過使用人力隻能進行短距離搬運,長途行軍還得靠騾馬。
山地版由于采用輕型炮架,所能承受的後坐力變小。當使用最大的 5 号裝藥時,不能進行平射,隻能通過加大火炮仰角,使更多的後坐力傳向地面,因此火炮的平射能力相比于普通的 IG 18 有所削弱。
LG 40 無後坐力炮
空降版的 IG 18 被稱爲 IG 18F,它的特點是取消了防盾,重量減輕了 75 千克,同時可以分拆成 4 個部分,裝入 4 個空投箱中。每個部分連同空投箱,重量會控制在 140 千克以内。空投落地以後再由傘兵組裝起來使用。空降版隻生産了 8 門,用于測試。
有自己想法的空軍并沒有選擇 IG 18F,他們選擇了更加輕便的 LG 40 型 75 毫米無後座力炮。LG 40 的戰鬥全重隻有 145 千克,發射的炮彈威力和 IG 18 差不多,但 LG 40 的炮口初速更高,有每秒 350 米,最大射程比 IG 18 遠,反坦克能力也比 IG 18 強。
不過,LG 40 型無後坐力炮,相比于普通身管火炮,也有一些缺陷。它在發射炮彈時,會向後方噴出火藥藥燃氣,用于抵消發射炮彈産生的後坐力。這會導緻一些問題,比如動靜太大,不利于隐蔽。還有它不能進行大仰角曲射,不然噴向地面的火藥燃氣會反彈損壞炮架,但是大仰角曲射還有更好用的迫擊炮,LG 40 不能曲射,問題并不大。
德國空降師是第一個将無後坐力炮大規模引入部隊使用的軍隊,它所取代的正是步兵炮。這正好和二戰後無後坐力炮取代步兵炮的趨勢一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