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水來 Author 大水來
今天朋友說,上一個稿子,太長了,内容完全不相幹,分開更好點,以後會做兩篇,不放在一起,最近幾年,認識了不少人,各個不同階層的朋友,對于娃娃的教育都焦慮無比,低年級的焦慮學習不行,學習好的焦慮固化,這就是新時代父母的辛苦。
# 福建艦試航
幸福的軍迷
福建艦的試航,标志着中國海軍戰鬥力的更大幅度增長,該艦是一款标準排水量 8 萬噸量級航母,滿載排水量估計會到 10 萬噸級别,和美國尼米茲級别一個量級,唯一不同的是,采用了常規動力推進。
最新的福建艦爆梗
這個時候,讓人不得不聯想起航空界的心髒病,艦船界也是一模一樣,技術性能角度來說,核動力航母是首選,我們也必須有,無限的續航力,更強大的持續高速性能确實沒法否定。
但是從費用來看,則并非如此,使用大功率燃氣輪機推進的話,性能稍差點,但是造價和使用費用減半,使用維護也好的很多,尤其是回避了超級麻煩的核反應堆換料,還有幾乎無解的核反應堆退役後,拆解和核廢料處理,中國海邊沒有沙漠,也沒有無人區,學外國運輸到内陸沙漠掩埋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按照某些網友的看法,中國的海上力量,和美國不一樣,不追求全球霸權,也不需要昂貴的核動力航母全球布防,制造常規動力航母就足夠用了,中國利益核心區,大約就是中東到馬六甲航線,還有非洲某些資源産區或者航線,并不需要全球開基地搞大轟趴。
目前來看,福建艦的甲闆面積和美國最強大的福特級在同一水平,比上一代的尼米茲航母更大一些,這就是最大的不同。
這是很多網友覺得新鮮的地方,航母的四個角都安裝了監控,監控還是很牛叉的那種,頂級配置,大大小小 4 個鏡頭,估計會有白光微光紅外和激光全家桶,在 CIC 上,就可以看到 360 度無死角的四周高清實況,這對于航海而言,真是無比的便利,類似殲 -20 的 EODAS 光電防禦系統。
應對于特殊航道區域,敵人來襲的小型快艇,無人機,無人艇等等,也有很好的預警作用。
這個角度來看,真是不折不扣的巨艦,木有采用國外最流行的雙艦島設計,而是在山東級的艦島上做了升級優化,位置和大小都有了一些變化,細節還是有不少的毛味。
這裏對比一下艦島的位置,可以看到,我們的比較靠中間,美國的比較靠後,或許我們的艦島比較龐大,重量尺寸比較大,需要比較合适的重心位置,靠近艦體中央比較合适點。
未來福建艦裝上強大的艦載機,中國海軍和美國海軍最大的短闆,幾乎就彌補的差不多了,不搞瘋狂的全球遠航,也夠用了。
055 之後,福建艦樹立了另外一個海軍航母 " 瓷磚 " 大戶,艦島上無數平闆,中國的相控陣雷達真是白菜化了,可見的未來,估計沒有誰比中國這麽财大氣粗,塞這麽多相控陣闆子上去。
大家體會一下,甲闆究竟多麽寬大,艦島的尺寸也是非常的離譜,簡單來說,甲闆面積最近幾十年一直處于不斷增大的趨勢,甲闆面積增大的好處,顯而易見是增加攻擊力。
出動的時候,甲闆上可以安置更多的飛機,可以更快的組織進攻波次,而且甲闆面積增大了,甲闆上的艦載機調度組織和流轉會更加方便,過去幾十年的使用不斷增加了這種體驗。
英國的新型小航母,也極度的擴大的甲闆面積,這就是例證,他們的設計理念雖然強大,但是摳門的破落戶舍不得多裝飛機,也沒有發揮出該有的作用,而且工業技術腐爛,使得航母毛病百出,外加經費緊張,很快要賣掉一艘了。
這就是大甲闆和小甲闆的直觀對比,刨除了起飛和降落跑道,對比就非常明顯了。
類似的甲闆運行模拟圖,網上有了無數,這裏不再說。
這個角度可以明顯看出福建艦的彈射起飛和降落跑道,這裏也有不少朋友不滿,最大的不滿就是,碩大的軍艦,居然隻有 3 條彈射器,比不上美國福特級和尼米茲級。
而且降落跑道的安全界限,侵入到了艦首的一條彈射器,使得同時起飛和降落能力很受限,降落的時候,隻能使用一條彈射器,某些人還認真對比了降落跑道 的寬度,比美國大約大了 15%!
這種情況很特殊,可能的原因是,我們的艦載機翼展比較大,不僅僅是現有的殲 15,而且未來的 KJ600 和大型隐身艦載機翼展都更大,需要更大的跑道寬度,另外一種意見則表示,這可能是飛機的飛控和航母搭配的輔助降落系統精度不行,所以需要更大的安全裕度,目前還不清楚哪種說法更有道理,大家還得且待時日。
這是網友自己假設的福建艦,彈射器和降落跑道完美避開,可惜啊
這個角度很無敵,這就是福建艦的硬防禦系統,4 套 1130 近防炮,外加 4 套紅旗 10 艦空導彈系統,可以算是近距防禦的天花闆,假如硬要挑刺的話,那就是沒有裝備更遠射程的防空導彈,美國福特級安裝了射程 50km 的 ESSM 增強海麻雀防空導彈,比我們的強。
但是從總的航母編隊來看,帶刀護衛 055 和 052 則擁有幾百發射程幾十上百公裏的防空導彈,根本不愁這個事情,福建艦的火力,僅僅應對極端情況下,少數突破防禦圈的導彈或者無人機就行了,夠用就好,
未來假如要升級的話,也可以将紅旗 11 防空導彈搬上來,2 個 12 或者 24 聯裝的垂直發射系統就行,重量也不算很大,取代紅旗 10 導彈發射器也行。
這是直升機起降場的排列,前後一共 5 個,該機裝備 10 架直升機很輕松,目前最大的疑問是,會不會也整幾架無人機上去,還是全部依靠 076 無人機航母的飛機。
目前來看,艦載無人機噸位不需要很大,5 噸左右,就可以保持 24 小時的持續續航力,在航母編隊外圍巡邏,非常的低廉高效,特殊時候才需要出動 KJ600 這種超級金貴的飛機。
目前不知道中國艦載無人機的編組方案如何,可能的構想,就是翼龍 2 或者翼龍 10 類似的平直翼大展弦比飛機做長期巡航慢速(雖然飛機裏面慢速,還是比軍艦跑的快多了)偵察,外加更快速度的隐身攻擊無人機,比如傳說中采用無加力太行發動機的攻擊 21,最大起飛重量 15 噸級别,載彈 2 噸到 3 噸,可以挂載激光制導炸彈,衛星制導炸彈,反艦導彈,SDB 等等一大波武器。
就新意而言,福建艦的含量比不上 076,可以說,福建艦是中國海軍常規戰力的頂端,076 則是新型戰鬥力的探索,代表了未來,随着人工智能和無人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搞不好以後的福建艦艦載機,可能是無人駕駛的型号更多一點,最近些日子,美國 F-16 戰鬥機的無人改型實際飛行演練中成功擊落王牌飛行員,充分說明這一點。
# 彭州航空館
航空科技館在四川的彭州,成都正北好像 50 多 km,坐火車或者開車過去都很近,該館隔壁就是著名的 AL-31F 大修廠,前幾年大紅大紫的 5719 工廠,總體分成 3 個區域,一個是室外區,停放了一大堆老舊飛機,大體就是殲 6,殲 7,殲 8 和轟 6 以及圖 154,都是不折不扣的真機,還有幾個防空導彈的模型撐面子,無聊得很。
室内展館,科普居多,中間最大的看點就是殲 10 的等比模型,細節做的很一般,但是可以感受該機的龐大,座艙做的也很簡陋,不太值得看,和真機相比,差了幾乎 90% 的東西。
該館最值得看的殲 8DH 真機,座艙随便看,座艙儀表和開關無數,很多朋友都看過,這是本人唯一值得看的,一樓還有很多航空發動機的實物,尤其 AL-31F 發動機拆解,和幾個民航大型發動機的實物,确實值得看。
上面的 3 架飛機封起來,不讓遊客去看,好像是部隊有訓練拆裝的需求,最老的殲 8,和殲 6,殲 7,就看真機而言,還是帝都的航空館更有逼格,這個航空館主要面對小娃娃,不太适合軍迷,幹貨太少。
二樓的模拟機遊戲區,就太水了,根本不值得玩,帶娃娃消磨時間很不錯,不适合我們這些航空老鳥,或者鐵粉,剩下的就是一些航空科普,對于新手或者娃娃而言很有意義。
5719 工廠廠區内的無人機區,則是超級渣,就是操縱小型多軸無人機繞圈圈,帶小娃娃玩可以,成年人必去了,太浪費,不值當。
往下不知道咋個寫了,拍了無數圖,全部放出來,顯得無比的淩亂啰嗦,完全不放也不合适,下面就随便放幾張有代表性的得了。
這是室外展館第一架,沈飛制造的殲 6 戰鬥機,空軍捐贈的,也是中國制造戰鬥機戰果最多的一種,沒有之一,在上個世紀的 60-80 年代,發揮了絕對的主流作用,該機最大的特色是推重比高,機動性好,靈活機動,機炮火力超強,弱點也很明顯,速度較低,隻有 1.4 馬赫,設備簡陋,航程短,維修使用感覺很差,尤其飛控問題很多,總體而言,算是第一代蘇聯的超音速戰鬥機,也是機炮炮戰之王,上世紀 60 年代,空空導彈還非常不可靠的時候,這飛機很好用,進入 70 年代,就開始落伍了。
這是殲 7II 戰鬥機,也是空軍退役給的,這是中國第一款 2 倍馬赫的戰鬥機,算是中國戰鬥機設計和制造的老師,中國幾乎所有戰鬥機設計師都接觸過這個飛機。
該機最早在沈飛生産,後來三線工程轉移到貴飛和成飛生産,其中貴飛到了 80 年代專攻雙座教練機,叫殲教七,成飛則仿制了米格 -21 的兩條線,一個是小脊背小機頭的老一代,另外一條則是大雞頭大脊背的新一代,這就是殲 10A 總師宋文骢參照仿制的殲 7C,不過就造了 30 多架就歇了,雖然尺寸增加極小,但是增加的阻力卻遠遠超過了新發動機推力的增加,空戰性能明顯不如小機頭版本,這是中國殲 -7 的主流,蘇聯自己米格 -21 的主流則都偏向大雞頭大脊背版本,雖然雷達和發動機都做了改進,實際效果幾乎等于 0。
雖然殲 7 看着是一個很小的飛機,實際看,也真的不小,機身機翼都可以打開口蓋,或者到起落架艙裏面認真觀看,很多細節也有點意思。
這是轟 6,中國第二款轟炸機,該機從上世紀 60 年代引進後,一直不斷改進生産至今,可以算是二戰後持續生産時間最長的轟炸機,沒有之一,目前還在西飛生産,雖然在轟炸機排行榜上,該機尺寸并不大,但是和人相比,确實大的太多了,很多細節值得揣摩。
也發現了很多值得批判的地方,總體來看,這也是時代的局限性,蘇聯的飛機設計,偏向于潦草簡化,這也是常态,從制造數量而言,也是二戰後,制造數量最多的一款噴氣轟炸機,分布最廣,改型最多,參戰也很多。
那天參觀的時候,下雨,人少,沒有開門進去看,有點虧,座艙沒有拍到,該機也是上世紀 80-90 年代在中國很著名的民航飛機,中國大量引進,該機也是蘇聯上世紀 70 年代研發的第一款按照西方民航規範設計的飛機,采用了流行的 3 發設計,爬升和加速性能良好。
但是該機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比如安全性,可靠性不足,發動機油耗太高,設備使用不方便等等,這些都是蘇制飛機的通病,随着蘇聯不斷研發新型客機,圖 204/214,MS21 等飛機不斷問世,大幅度拉近了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但是也沒有完全趕上。
最近些年,中國自主研發的 ARJ21 和 C919 大量生産并投入使用,基本拉平和西方主流型号的差距,而俄羅斯則陷于西方制裁的泥潭不可自拔,國産的航電和設備極度落後,難于彌補差距,前途一片黑暗。
這是殲 8II,真機,這裏看不大,到了跟前,那就是超長的一架,和殲 7 相比非常不協調,該機設計算是中國設計師第一次離開老大哥的幫忙,自主沖擊 2 馬赫戰鬥機。
從 2 馬赫 20km 升限的指标來看是完全達到了,但是細節則差距很多,高空高速性能強悍,但是飛控能力嚴重不足,高速難于保持直線,很多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也包含了維修性,可靠性,壽命等等。
該機的研發,難度遠遠大于殲 7 戰鬥機改進,但是也暴露了中國設計師經驗的缺乏,從殲 8I 到殲 8II,一直沒有從二代機進入三代機,設計師原先拟定的提高中低空機動性,一直落在紙面上,沒有實現。
殲 7 設計有很多訣竅,這些資料和數據,蘇聯人高度保密,這也使得我們在殲 6 和殲 7 基礎上 研發雙發殲 8 遭遇了很多困難,這也是研制戰鬥機國家少之又少的原因,強大的工業基礎,大量的投資,海量的技術人員,還有足夠長的耐心,這些都不是簡單能實現了,尤其中國戰略環境惡劣,幾乎都依靠自己湊齊,任何一個零件管子設備都要自己搞定!
某個朋友特别提到這個,他認爲,殲 8II 距離好飛機并不遙遠,設計師沒有堅持改進,或許假如他們早早跟着成飛的殲 7E 進入雙三角翼時代,極大加強飛機的格鬥性能,那就是一款相當強悍的飛機,高速能力好,可以發射超視距導彈,近距格鬥能力也湊合,空戰推重比逼近 1,總體性能類似 F-4E2000 改型,對空和對地能力都會有相當大的提升。
但是,曆史沒有如果。
PS:好了,就這樣,寫得足夠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