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黑廠的法務部,可真是上大分了。
時間回到上周,年前 Find N5 被洩密那檔子事,剛剛确定了洩露的源頭。
在機子還未正式上市的情況下,阿黑的錢包已經到賬第一筆收入。

然後這兩天。
官博就又再次出手,這次公布的,是 OPPO 近期打擊山寨機的最新成果。
現在的山寨機,到底有多猖狂?
兩個重點——
一方面是 OPPO 已經在和 CCPO 品牌的侵權案中,獲賠 260 萬元。
另一方面,包括像 UPPO、oddo、Oubu 歐步、bodo、oppmcom 等在内碰瓷品牌。
目前也已經被通過商标異議和無效宣告程序,予以全面清除。
不是哥們,真有山寨機叫 oddo 啊?

雖說現在網上已經無法搜到這幾個品牌的商品信息。
但對于機哥的老觀衆來說。
大夥應該也都對于這類山寨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作爲近兩年如雨後春筍般冒頭的一個品類。
這些機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山寨的形式不止流于外表,命名也模仿到了不仔細就容易看錯的地步 ...
比如說,機哥現在還能在電商平台上搜到的:
OP X7 Pro。

這命名這外觀。
看起來很像正版對吧?
等你拿到手,就會發現它真的就叫——

至于這個 oppoPRO P80 Pro+。
我一度也在懷疑,那一晚 OPPO、iPhone 和華子是不是全都喝醉了。

命名和外觀主打縫合。
配置這塊,你懂的。
要不就是商品頁和系統信息全部一頓瞎标。
什麽骁龍 888、7800mAh 電池、1TB 存儲 ...
至于實際是什麽嘛,你自己猜。

要不,就是這種寫着 5G 手機。
但實際上 ...
5G 是型号名稱的經典「你就說是不是」套路。

雖然很多山寨機也号稱「三年質保」、「180 天煥新」、「售後無憂」等等等等。
但是嘛。
隻要你敢賭一把,它就真的随時敢跑路。

重點來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這類山寨機的市場,還真不小。
根據安兔兔去年 315 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在 2023 年 3 月到 2024 年 2 月期間,安兔兔的驗機功能一共檢測到 303247 台假手機或者山寨機。
占比總驗機的 3.6%,對比前一年呈上升趨勢。
具體到被假冒的品牌上,主流的果華米 Ov 耀,幾乎全軍覆沒。

看到這裏,可能有的機友就要問了:
按理來說,曾經在十多年前泛濫的山寨手機,不是應該已經被以紅米爲首的性價比品牌消滅了嗎?

怎麽,現在又突然穢土轉生了?
5G 時代,山寨機卷土重來
的确。
2013 年,紅米橫空出世,掏出了隻賣 799 元的紅米初代。
累計超過 4460 萬台的銷量,着實是給了當時的山寨機品牌一記迎頭痛擊。
包括後續加入的榮耀、魅藍等。
也都相繼爲消滅山寨機貢獻了一份力量。
那會的百元機、千元機市場,可以說百花齊放、一片光明。

而要我說吧。
曆史進程的轉折點,出現在了 5G 時代的到來——
被主流廠商逐漸舍棄的百元機市場,再次被山寨品牌盯上。

把時間撥回 2020 年。
很多機友應該都還對那年,旗艦機市場因爲芯片等零部件價格上漲,而最終也跟着漲價的場面記憶猶新。
以小米 10 爲例,價格就從前一代的 2999 元,一路漲到了 3999。
包括同期的一加 8、魅族 17 等競品,也都普遍進駐了 4K 檔位。

但與此同時,并不經常被提及的,其實還有來自千元以下市場的 ... 巨變。
無論是高通還是聯發科,研發的重心都轉移到了 5G 産品上。至于面向低端市場的 4G 産品,則是逐漸停擺。
舉個例子。
如果是在 2019 年,那在低于 1000 塊的預算裏。
你可以選到的手機有紅米 Note8、realme Q2、vivo U3X 等。
無論是性能還是外觀設計,這些手機都足以滿足大多數普通用戶使用。

然鵝至此之後。
各大廠商們的百元機、千元機系列,就都陸續開啓了漲價之路。
說個恐怖故事。
骁龍 660 這顆芯片最初發布于 2017 年,一經發布就被當時的各路千元機廣泛使用。
包括前面提到的紅米 Note8、realme Q 等,也都是采用基于它超頻的骁龍 665。

但時至今日。
你在部分主流千元機裏能看到的骁龍 680。
其實也隻是相當于它的 6nm 工藝重制版。
真要摳性能,其實沒差多少 ...

再加上近些年,直播帶貨的大規模興起。
也給山寨機們「複出」提供了一個吆喝的平台。
雙 Buff 加持下,導緻了現在的局面。

說到這。
機哥不由得想起來,前段時間紅米出了個 499 元的紅米 14C。
就這還有人在噴沒性價比呢。
我隻能說 ... 有這閑工夫,還是珍惜現在還在堅守百元市場的廠商吧。

聊回正題。
在黑廠的這波打擊行動中,确實有不少山寨品牌被拔掉。
隻是,從機哥目前在電商平台搜索的結果來看,要說徹底鏟除還爲時尚早。
正所謂,一隻蟑螂的背後,可能有一千隻蟑螂。
單靠廠商們去起訴下架,顯然治标不治本。
更重要的,還是各大平台得提升下監管的力度了吧。
至少像那種打明牌碰瓷山寨的手機,本就應該不予上架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