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丹書戰史 ,作者經理小小
二戰時美國的參戰行爲對德國無疑一記重拳,因爲這是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家,并且有大西洋作爲天然屏障,縱使德國的閃電戰再厲害也無法跨大洋作戰,。其實德國在二戰前就已經開始考慮遠程轟炸美國的可行性,由于執行任務的遠程轟炸機技術難度太大而沒有得到重視,時間到了 1942 年,德國航空部因爲戰争需要提出了 " 美國轟炸機 " 計劃,多家公司提出自己的設計,其中阿拉多公司開發了 E.555。
其實 E.555 是一個隻存在圖紙上的系列轟炸機,爲了滿足軍方的高要求:高速飛行、有效作戰距離 5000 千米、載彈量至少 4000 千克,設計師采用了飛翼布局,總共提出 E.555-I~E.555-XI 等 10 個型号(其中缺失了 E.555 V),它們的動力、尾翼等部分有所不同。
E.555-I 有着濃厚的德國風格,機頭部分呈圓形,采用了大面積玻璃窗設計,可容納 3 人的加壓駕駛艙設置在此處,機組可以獲得一個比較舒适的環境,這對于上萬公裏的亞音速飛行非常重要。轟炸機爲全金屬結構,使用的材料爲鋼和硬鋁,鋼可能主要用于翼梁等部位。
轟炸機采用飛翼布局,機長 12.35 米,翼展 28.4 米,外段機翼下折,E.555-I 在機翼彎折處安裝了梯形大型垂尾,垂尾後方又安裝了大尺寸的控制舵面,機翼後緣安裝襟翼。轟炸機采用三點式起落架,單輪前起落架位于駕駛艙下方,而主起落架采用串聯雙輪,可以收入機翼内。
轟炸機采用背負式動力,E.555-I 在機背後方安裝 6 台 BMW 003A 型渦輪噴氣發動機,預計轟炸機最大飛行速度 920 千米 / 小時,最大航程 7500 千米。轟炸機在翼根安裝了 2 門 20 毫米航炮,在機背的遙控炮塔内安裝了另外 2 門 20 毫米航炮,機體有一個内置彈倉,可以攜帶最大 4000 千克炸彈。
在後續版本中有的調整了發動機數量,有單發、雙發、三發、四發等配置,發動機型号也可以改爲 BMW 018 型,有些安裝了雙尾撐,隻有 E.555-XI 比較特别,它回歸到了比較常規的低單翼設計,發動機艙仍然采用背負式。不同型号的載彈量、航程等都有差異,設計師還考慮采用可抛棄式起落架,這樣可以減輕飛機重量,提升約 2 噸的載荷,可以用于燃料或炸彈攜帶。
航空部在 1944 年 12 月勒令阿拉多公司停止 E.555 系列的研究工作,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戰鬥機上,事實上 E.555 系列隻停留在圖紙上,壓根沒有實際制造過,噴氣式發動機長時間工作的可靠性、飛翼布局的操控、跨大洋作戰如何導航等都是當時難以逾越的技術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