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有兩個寶貝,大的正在讀芬蘭的國立小學預科,小的還在上幼兒園,對于芬蘭教育,尤其是入門段的這一部分,我算是有第一手的經驗。
竹幼婷一家四口
我知道現在在國内精英教育讨論度很高,和私校、高價學費等一系列概念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家長們一個巨大的焦慮源。但其實芬蘭并沒有所謂的 " 精英教育 "。
不僅沒有 " 私校教學質量更好 " 的現象,也不存在天價私校學費的問題,甚至在芬蘭私校數量都非常少,政府會嚴格審核是否有設立私校的必要,而且私立學校即使設立也不能以盈利爲目的,收費金額要接受管控。
雖然沒有針對小圈子的 " 精英教育 ",全芬蘭整體的教育質量可謂是全民享受精英待遇。這也是芬蘭教育最讓人羨慕的一點。全芬蘭以公立學校爲主,學生就近入學,也沒有所謂的學區房。這裏有一句話叫做 " 最好的學校就是家門口的學校 ",反映了芬蘭學校教學質量都非常平均,自然也沒有人爲了擇校而大費周章。
兄弟倆與芬蘭 Espoo 最老的樹合照
從進入小學開始,芬蘭的學費就全免了,中午的營養午餐也同樣不收費。除了在學校學習樂器的孩子可能要支付一點租用樂器的費用外,一個上了小學的孩子真是一分錢都不用交。
相比起來,幼兒園的階段因爲不屬于義務教育,所以要收取學費。但芬蘭幼兒園學費的收費方式非常有趣,政府結合幼兒父母的年收入水平、家中人口構成等多方面因素,按戶收取,每一戶的費用都不相同,極爲人性化。
而且,即使有小朋友因爲英語等語言原因更偏向去私立學校,學費也同樣很低廉。芬蘭的公立學校用芬蘭語進行教學,如果不懂芬蘭語且家長認爲學習芬蘭語作用不大的情況下,小朋友可能會選擇進入私立學校接受英語教育;但如果沒有芬蘭語基礎的小朋友選擇了國立學校,跟不上芬蘭語課程,政府也會給予金錢的補助,由學校空出時間來對其進行芬蘭語補習。
還是以幼兒園爲例,我家老二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都上過,對比下來,私立幼兒園比公立幼兒園貴 100 多歐,這麽來看兩者并沒有什麽價差。
那可能有人會問,整個芬蘭不追求精英教育,那芬蘭的精英們從哪裏來?這就要從芬蘭整個大環境的構建說起了。
首先,芬蘭真的非常追求平等,從政府層面,首先通過稅收等一系列方法,盡量減少大家的收入差距,甚至在社區建設上,政府也有意控制每個社區的入住人員類型,減少不同區之間房價的差距,因此芬蘭并沒有非常明顯的所謂 " 精英區 " 的概念。政府會以補貼、限價、限制交易等多種方式,來确保整個芬蘭不要出現明顯的居住分層,從而讓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平等融洽、互利互惠。
這樣的理念也同樣反映在芬蘭的教育上。芬蘭倡導每個小孩一樣好,每個小孩都很棒,這是芬蘭教育的底色。這樣的理念對孩子非常友好。畢竟現實世界中,平凡的孩子才是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不管在哪兒都是如此。
亞裔自小就習慣了激烈的競争,這種競争多少帶了點 " 一将功成萬骨枯 " 的意思。一分一操場,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小孩子最大的噩夢就是被淘汰,常常會覺得考不上就完了、這輩子就毀了。但是芬蘭的教育系統和所營造的教育氛圍,恰恰消除了這種因爲 " 被淘汰 " 而産生的恥感。
兄弟倆在森林裏蓋房子
芬蘭教育強調,每一個小孩都是最好的小孩,教師有最大的自主性,對孩子因材施教。程度好的孩子多教,程度差的孩子換方法,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關注。
因此,無論是升學成功,還是競賽獲獎,在芬蘭更像是一種純粹的自我選擇,并不會被打上誰高誰低的烙印。你升入大學研究學術當然很好,可我中學畢業開始職業生涯也很棒,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甚至連教育這一過程本身,也擁有了更多的松弛感。芬蘭讀大學便宜,讀大學不是一件需要砸鍋賣鐵的事情。有很多芬蘭人會選擇在工作 5 年、10 年後再重新開始自己的本科教育,也會有一些芬蘭的高中畢業生,會以 gap year 的形式來思考,自己未來究竟想要學習什麽。可能看到孩子這樣無所事事,我們亞洲的家長都會急瘋了吧,但是他們确實是在思考。
我們理解的 " 教育 " 好像是一個年齡段特有的行爲,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研究生一口氣讀到底。但芬蘭的教育是終身的,哪怕已經工作,也可以随時回去讀書,不用非得在一定時間段之前完成。而且一旦你選擇重新開始讀書,公司必須爲你保留職位(無薪),政府也會爲你發放補貼。所以在芬蘭,教育不是短跑,而是貫穿一生的事業。
那芬蘭到底有沒有 " 卷 " 的一面呢?當然也有。
比如你如果想要進入一些要求很高的領域,像是醫生、金融從業者、律師等,那 " 卷 " 就是必須的了,甚至爲此你還需要在芬蘭上補習班。不是在開玩笑,芬蘭真的也有補習班噢!
不光有人卷學習,體育領域也是一樣的。哪怕你人在芬蘭,想要有成績也得一點一點卷出來。比如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從小就顯示出了非凡的網球天賦,早早選擇了職業網球路線,但這個選擇背後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每天練習時間很長,甚至網球俱樂部會要求孩子每幾個月完成一次集訓,這就需要家長爲孩子向學校請假幾天,專門來練習網球。
所以你看,全世界都是一樣的,想要出成績,想要有結果,還是要付出時間和汗水,并不因爲在芬蘭就有什麽不同。唯一的不同是,在這裏,你不會被逼着卷,如果真要卷,也是心甘情願的選擇。
竹幼婷一家四口的家庭網球日
現在大家都對芬蘭的教育很感興趣,也有一些朋友和我一樣,選擇定居在芬蘭。但如果心态上沒有徹底轉換成芬蘭模式,你會發現在這裏适應得并不容易。
首先,芬蘭的公立教育以芬蘭語爲主,如果在芬蘭讀書還非要英語教學的話,那基本上就隻能選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但這樣就沒什麽機會融入芬蘭本土,更談不上體會芬蘭教育的精華。
第二,如果選擇在芬蘭求學,切記不要總是和國内同齡孩子進行比較。我的有些朋友,明明人已經在芬蘭讀書了,結果卻還時時關注國内朋友家孩子現在進行到什麽階段,越比越崩潰。這就好像因爲羨慕草原的遼闊而來到草原,卻沒事兒總回頭看看叢林裏現在是什麽情況。
選擇草原,你大概率會得到快樂的斑馬,選擇叢林你可能可以得到兇猛的老虎。但是身在草原又羨慕叢林裏的老虎,這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 視覺中國
卷或者不卷,其實是一個僞命題。
我覺得大家不是害怕卷,而是害怕身不由己的卷,害怕明明不想卷卻被告知卷是唯一的出路。至少在這點上,芬蘭給了孩子們很大的選擇權,讓他們可以選擇過非标準化的人生。
我認識一個 20 歲的芬蘭孩子,家境非常好,14 歲的時候就有機會朋友航行到新加坡。暑假的時候他會帶旅行團賺錢,還會去山裏的蘑菇工廠工作。更要命的是,他的滑雪水平已經達到國際水準,我開玩笑地管他叫 " 男版谷愛淩 "。
從我們亞洲家長的思維方式來看,這麽有天賦的男孩子還撿什麽蘑菇啊!還帶什麽旅行團啊!簡直是暴殄天物。我們會本能地覺得,他應該用他的才華去拿金牌,接代言,走上人生巅峰。
但他說,他最想要的,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