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禾賽再次沖擊 IPO。
1 月 17 日晚間,禾賽科技正式提交了赴美上市申請,計劃以 "HSAI" 為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挂牌上市,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以及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主承銷商。據市場傳聞,禾賽科技計劃募資 1.5 億美元,估值可能達到 30 億美元。
這是繼 2021 年 3 月撤回科創闆上市申請後,禾賽第二次沖擊 IPO 。如果順利,禾賽将成為 " 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 "。
不過鑒于當前國際形勢還存在諸多不确定性,并且海外激光雷達市場正面臨寒冬,禾賽此時選擇登陸美股,似乎不是一個好時機。
但禾賽已經等不及了。
二次沖擊 IPO,為何選擇美股?
" 禾賽需要上市,也急于上市。" 一位業内專家在接受钛媒體 App 采訪時說," 禾賽成立至今已經進行多輪融資,部分股東急着退出,而禾賽又亟需在産線和研發上進行投入,所以需要主動到二級市場融資拿錢。"
據钛媒體 App 了解,禾賽科技已經曆了 9 輪融資,累積融資超 5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小米、美團、博世、百度、光速、啟明等機構,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 2021 年 11 月,即小米集團投資的 D+ 輪。
雖然拿了多輪融資,但由于大肆擴張和投入,禾賽目前的業務營收情況并不理想。招股書顯示,禾賽 2019 年 -2021 年間淨虧損達到 1.2 億元、1.07 億元、2.45 億元,2022 年前九個月淨虧損為 1.65 億元。
對此,禾賽方面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虧損狀态可能會持續下去。因為他們還要在激光雷達的設計研發和更新換代、以及生産制造能力上加大投資,與此同時還要開拓新興市場、增加産品零部件庫存、擴大招聘和市場營銷,所以營收可能難以彌補開支。
" 禾賽在 IPO 的過程能再拿一次融資,到了二級市場流通之後,原來的股東也可以把手裡的股票套現退出。" 該業内人士向钛媒體 App 分析稱。
如果沖擊 IPO 成功,禾賽将在美股二級市場與 Velodyne、Luminar、Innoviz、Ouster、Aeva、AEye、Cepton、Quanergy 等激光雷達企業正面厮殺。
不過,該業内人士也坦言,在海外激光雷達市場面臨寒冬,股價大跌、裁員、破産等消息頻出的背景下,行業悲觀情緒彌漫,禾賽在此時沖擊美股 IPO,或難以避免受到負面影響。
事實上,禾賽在 2021 年 1 月向科創闆遞交上市申請,估值超過 100 億元,拟計劃募資 20 億元,不過還未進入證監會的首輪問詢環節,禾賽就撤回了 IPO 申請文件。
關于禾賽撤回申請,其實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當時證監會發布了新的更嚴監管規定,在 IPO 審查時對股東穿透的核查要求越來越高,會審查公司是否存在影子股東、突擊入股、違規入股等情況;
二是對禾賽與 Velodyne 的專利訴訟問題仍存在不确定性;
三是禾賽尚未實現盈虧平衡,其财務狀況或難以滿足 A 股的審查規定;其它則是孫恺的花邊新聞可能會影響投資者對禾賽的看法。
不難看出,沖擊 A 股并不是禾賽的理想選擇,而此次禾賽之所以選擇美股,而非選擇受國際形勢影響較小的港股,其實是一次權衡和讓步的結果。
奧緯咨詢中國和亞太汽車工業品行業負責人張君毅也向钛媒體 App 分析稱," 港交所 18C 章文件還沒正式修訂落地,而曆史上香港市場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穩健和保守,對于科技類題材偏好度還在培養,上市流通可能不确定,我們期待今年有十多家特專科技公企業可以通過 18C 章落地而在港股上市。對于一些美元架構的科技項目,在美股通道最近重啟且對科技題材認知較高,又有可比公司,也能夠滿足部分美元基金 LP 的逐步退出的流動性要求,這也可以理解。"
另外,有業内人士提到,對禾賽這樣的 " 新跨國公司 " 來說,沖擊美股 IPO 才是 " 初心 "。據了解,禾賽在美國加州與德國斯圖加特均設有分部,客戶覆蓋全球 40 多個國家。
禾賽的競争力在哪?
那麼,問題來了,禾賽沖擊美股 IPO 到底有多少勝算?其核心競争力都有哪些?我們從其招股書上或許能窺見一二。
招股書顯示,禾賽 2019 - 2021 年的淨營收分别為 3.481 億元、4.155 億元與 7.208 億元,2022 年 9 月 30 日止九個月的淨營收為 7.935 億人民币。
作為禾賽的主營業務,激光雷達占了禾賽總營收的 91.6% 。自 2017 年到 2022 年 12 月 31 日,禾賽已出貨超 103000 台激光雷達,2022 年出貨超過 80400 台激光雷達,超 7 成來自于 ADAS 客戶。
毛利率方面,禾賽 2019-2021 年的毛利率分别為 70.3%、57.5% 與 53%,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這其實與禾賽的産品線布局密切相關。成立初期,禾賽聚焦于機械式激光雷達,推出了 Pandar 系列、QT 系列等,涵蓋主激光雷達與補盲激光雷達等産品,主要面向 RoboTaxi 市場,當時百度、小馬智行、滴滴等國内自動駕駛領頭企業的車隊均選擇了禾賽的激光雷達。
圖片來源:禾賽招股書
然而,在 L4+ 自動駕駛遲遲難以實現,而乘用車市場對高階輔助駕駛的需求不斷擴大之時,禾賽也開始從 "L4 走向 L2",推出了面向乘用車 ADAS 的半固态激光雷達 AT128 和補盲激光雷達 FT120。
據钛媒體 App 了解,禾賽 AT128 已經拿到了包括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等主機廠總計數百萬的定點,2022 年 9 月,AT128 的月交付量超過 10000 台。
在輔助駕駛場景應用中,ADAS 客戶除了注重性能表現,也十分看重産品成本和量産能力,激光雷達不再是實驗性質的産品,而是側重實際應用的工業産品。
在禾賽看來,要降低激光雷達的成本、提高集成度與性能,就是自研芯片,指數級提升産品集成度。" 自研芯片是禾賽的核心優勢,是禾賽的發動機。" 禾賽科技 CEO 李一帆曾公開表示。
自 2017 年開始,禾賽就開始組建團隊專研激光雷達專用芯片。目前,禾賽第二代芯片化産品開始量産。通過自研芯片化技術,可以讓元器件數量從大約 1000 個降至大約 100 個,從而大幅降低産品複雜度,降低硬件成本。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自研芯片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這就要求企業需要有足夠大的産品出貨量以攤分前期投入成本,這将十分考驗禾賽後續的業務表現。
除了自研芯片,禾賽在招股書中指出,其競争優勢還在于自建工廠。李一帆曾提出," 研發就是生産的一部分 ",他表示,量産成功就好像樹上那顆果子,土壤下面的工作還包括芯片化技術研發、自建産線、供應鍊管理、功能安全、網絡安全、預期功能安全、标準化定義、産品設計等。
據钛媒體 App 了解,禾賽在上海嘉定有兩個工廠,其中一個生産設施已于 2018 年 8 月實現投産,連同過渡生産線,可以支持非 AT 系列激光雷達産品 3.5 萬台的年産能以及每月約 2 萬台 AT 系列激光雷達的産能。
另一個則是總投資超過 1.85 億美元建設的麥克斯韋超級工廠,将在 2023 年上半年投入生産,預計年産能 120 萬台。
因此,整體而言,禾賽在激光雷達賽道上,相較于其他廠商,還是具有一定的競争優勢。但回到美股 IPO 這件事上,禾賽沖擊成功與否,或許都會是一把雙刃劍,還需其自身去平衡和把控。
小結
在國内衆多激光雷達廠商中,禾賽已率先沖擊資本市場。無論是對禾賽自身,或者激光雷達其它企業以及沖擊美股的科技公司來說,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性意義。
随着乘用車市場對高階輔助駕駛的需求不斷擴大,激光雷達行業競争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裡程碑,技術不再是競争的唯一标的,而是走向産品矩陣、量産規模、工廠制造的全方位競争。
從量産的情況來看,Yole Intelligence 發布的《2022 年汽車與工業領域激光雷達應用報告》顯示,自 2018 年以來,全球範圍内官宣的 ADAS 前裝定點數量大約有 55 個,中國激光雷達供應商占了 50%。
在全球車載激光雷達領域,禾賽已獲得全球 L4 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市占率第一和全球 ADAS 激光雷達定點數量第一等多個 " 全球第一 "。
從現階段來看,禾賽的表現稱得上可圈可點,但激光雷達市場競争才剛剛開始,随着更多乘用車采用激光雷達,誰能在留住現有訂單的前提下,獲得更多車企的訂單,誰将在這場量産之争中拔得頭籌。
從今年 CES 的參展商也不難看出,包括禾賽科技、速騰聚創(RoboSense)、一徑科技、北醒、鐳神智能等國内激光雷達,紛紛推出了面向乘用車的激光雷達産品。另外,包括圖達通、亮道智能等産商也紛紛在投建工廠。
市場格局尚未定,禾賽也還沒赢,而沖擊 IPO ,或許隻是禾賽準備彈藥的關鍵一步。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 | 肖漫,編輯 |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