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文化産業評論,作者 | 憶無憂,編輯 | 時光、半島
新舊年交替之際,各大 APP 紛紛出台年度報告,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到書影音,将用戶一年來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并呈現出來,成功激發用戶在社交媒體分享展示,通過這樣特殊的儀式告别過去迎接新年,年度報告已成為各大平台必備年度營銷盛典。這一場裹挾情懷、懷舊、陪伴的狂歡,實則平台通過大數據為用戶 " 量身定制 " 共情 " 營銷 ",背後折射出儀式感和歸屬感是平台建設的不變法則。不過,以犧牲隐私為代價的儀式感營銷能否持續,還有待觀察。
" 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長的路。"
莫泊桑的這句經典語錄應該是廣大網友 2022 年的真切感受。" 疫 " 路走來,生活确實不易。不過,在陰霾生活之下,人們也在努力留住過往的美好瞬間。随着各大 APP 紛紛出爐主題年度報告,有關聽歌、讀書、短視頻、社交的 " 數字記憶 " 與潮水般湧來,提醒着我們在 2022 年行将結束的時刻,别忘了回頭看一看我們這一年都經曆了什麼。
這些報告既走心又私密,但不妨礙它們在朋友圈 " 大行其道 ",成為用戶發圈的 " 炫耀 " 資本。為何這樣?文化産業評論帶領你一探究竟。
各大内容平台年度報告形式盤點
從 2016 年網易雲開啟年度報告營銷開始,為自家用戶生成年度報告幾乎成為所有 APP 年末必備營銷活動,2022 年也不例外。盤點各大互聯網平台年度報告基本形式和特點,可以發現,在我們生活中 " 形影相随 " 的 APP 主要有以下幾類:
社交媒體類:以微博為主要代表,報告做了一個全年統計數據,包括刷微博時間、度過的特殊節日、經曆的微博大事件(如冬奧會、世界杯等)、最愛的用的高頻詞和 Emoji。作為社交媒體,互動數據自然必不可少,微博報告了閱讀微博最高的博主和保持互動最多的網友,并且可以一鍵發送微博 @他們。報告的後半部分是習慣報告,發博數最多的一天、熬夜刷博的天數、收藏的微博數量。
生活類:以美團、高德地圖為代表。美團聯合美團外賣以 " 黃的溫度 " 為主題,以 " 食物的溫度、陪伴的溫度、禮物的溫度、貼心的溫度、回憶的溫度、不變的溫度、持續的溫度 " 等維度,生成涵蓋用戶訂餐次數、常用地址、購買的禮物、喜愛的事物、年度消費等報告。高德地圖以 " 出行日曆 " 為主題,生産用戶搜索次數、出行最遠的地區、深夜到達的地方、經常出現的地區,還報告了低碳出行次數,這是今年的亮點。
音樂類:主要參賽選手包括網易雲音樂、QQ 音樂、酷狗音樂等。今年是網易雲音樂第七年推出聽歌報告。QQ 音樂、酷狗音樂持續跟進,音樂類 APP 展示的内容大同小異,涵蓋全年聽歌的曲目數量、已經累計的時長、歌曲年代分布、深夜還在聽的歌曲、單曲循環最多的歌曲。而 QQ 音樂作為年度聽歌報告的後來者,今年的亮點是生成音樂 " 旅途列車 ",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帶着用戶乘着虛拟列車,回歸自己一年的聽歌旅程。由于形式新穎,QQ 音樂今年的年度報告享受了巨大流量紅利,#QQ 音樂年度聽歌報告 # 話題在微博上閱讀次數和讨論人數是 2.5 億次、23 萬人次,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知識書影類:以豆瓣、微信讀書、知乎為代表。相較于音樂類 APP 年度報告,知識分享類 APP 年度報告界面簡單,更注重客觀數據。微信讀書展示了用戶用微信讀書的天數以及小時數、閱讀過和讀完的書籍數量、記錄的筆記等。豆瓣回顧每一年欣賞過的書、影音數量、書籍封面、電影海報以經卷的造型滾動起來。知乎年度報告比較簡單,隻有白底黑字的走心文案和年度關鍵詞。
消費賬單類:由麥當勞、星巴克等 " 主演 "。星巴克年度賬單記錄了會員下單星巴克飲品的特殊記憶,包括第一個訂單的「一杯啟動日」、初次探索星巴克新門店的「新發現日」、和大家一起點單的「人人人日」、下單消費金額最高的「有錢任性日」,麥當勞統計用餐的次數、打卡的麥當勞餐廳,以及今年點的第一餐麥當勞,當然還有最愛點的食物,并為用戶設置 " 吃貨 "" 美食家 " 這類人設标簽。
大數據更 " 懂你 ":年度報告是如何生成的
一份年度報告的生成,需要經曆用戶數據生産、收集和處理三個步驟。好比一個工廠的 " 店面 " 和 " 車間 "," 車間 " 通過對用戶數據進行解讀、修飾和包裝,從而讓數據有了特定的意義。" 店面 " 對用戶行為軌迹、習慣偏好的還原和 " 展示 ",無形中強調 APP 在用戶一年生活中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傳遞出 " 懂你 " 的理念。
首先是用戶數據生産。當用戶注冊使用 APP,就相當于在這些網絡平台上擁有了線上的虛拟身份,隻要我們使用這些 APP,就開始在平台上生産數據。包括三類數據:
顯性行為數據。如社交 APP 上的個人動态、轉發、評論和聊天記錄、UGC 平台上個人發布的内容等,這些數據顯示我們與其他用戶的互動行為,對建構用戶的身份具有直接作用。
隐性行為數據。比如毫無目的的搜索、點擊、浏覽網頁的記錄。隐性行為數據往往是由用戶個體行為産生,不以自我展演為目的,但可以還原具體的場景。比如網易雲音樂年度報告告訴你某個夜晚你循環聽課,就可以還原當時的場景。
基礎數據。如性别、年齡、地域、受教育程度等等。這些數據由于穩定能夠分析用戶具體行為的一些動機和理由等。
其次用戶數據處理。用戶在 APP 上生産出這些行為數據和靜态數據之後,平台通過算法機制,APP 後台選擇諸如聽歌量、消費額、外賣下單記錄等數據,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清洗和轉化,結合數據對用戶的習慣、态度、偏好等潛在信息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為用戶粘貼多項标簽,對用戶各方面的特征加以标識,完成對報告内容的深化,以提高數據的質量。接下來進行相關性分析和用戶特征的抽取,從而提煉出用戶标簽來構建用戶的習慣、興趣、個性等因素,由此,用戶的個體形象逐漸清晰起來,數據處理的過程也是挖掘數據價值的過程,因為可以通過行為分析來評估用戶的消費能力,從而确立營銷策略。
最後是用戶數據的呈現。隻要用戶同意了平台 " 隐私保護條例 ",一年來你在平台上的數據就可以直觀呈現出來。對處理好的數據通過多維标簽賦予權重,最終形成用戶畫像。為了更形象的展示數據背後的用戶虛拟人格特征和消費喜好,除了數字展示," 個人年度報告 " 中的用戶數據多采用詞雲、用戶标簽、各類統計圖表等形式進行可視化呈現。尤其是為了彰顯各類 APP 的個性特征并創造良好的閱讀體驗,APP 出台的年度報告在視覺設計上形式多樣,如蝦米音樂制作了 " 音樂寫真館 "、支付寶的個人報告做成賬單的形式、知乎的年度報告與趣味遊戲結合等。
儀式感、身份、社群:為何 APP 年度報告會刷屏社交圈?
按理說,APP 年度報告是個人一年來在衣食住行和精神消費的點點滴滴,私人性較強,但打開朋友圈發現,你的好友們早已用極具個性的年度報告刷屏。細究其原因,既有特殊節點加持,又有用戶心理 " 作祟 "。
其一,在時間節點上,年末具有特殊的含義。它代表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特殊的儀式,回憶這一年的點點滴滴,記錄某一個精彩感動的瞬間,與舊年告别迎接新年的到來。從這個意義上看,年度報告刷屏折射出:儀式感是用戶的剛需。知乎網友 @面包的感想或許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在大混亂的 2022 年,我感覺秩序中、規劃中的我不斷被打碎,時刻以一種無準備的姿态面對着生活中的種種挑戰。看見年度報告,有很多時刻覺得自己真的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最終竟然也一路摸爬滾地來到 2022 年的年終。"
正如博爾赫斯所言:" 任何命運,無論如何漫長複雜,實際上隻反映于一個瞬間:人們徹底明白自己究竟是誰的瞬間。" 所以,人們在年末,轉發的不是簡單的一份報告總結,而是自己的一份希望。我們需要這些 " 數字印記 ",因為它們記錄着獨屬于我們每個個體的獨特的喜怒哀樂。
作為平台來說,為什麼需要培養用戶儀式感呢?美國傳播學家詹姆斯 · 凱瑞認為,儀式具有穩定秩序模式的重要功能,是将某些規範和制度固定下來方式。
從 2016 年網易雲音樂開始,年度報告已經成為平台與用戶約定俗成的年末儀式,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方式深化這一年末儀式感,培養用戶深化對 APP 的關注,最終形成一種固定使用習慣。
付出自然有回報,8 月 18 日以網易雲音樂發布财報顯示,2022 年上半年,每名日活躍用戶每天在網易雲音樂平台平均花費約 80.6 分鐘聽歌,高于 2021 年上半年的 76.9 分鐘。截至 2022 年 6 月底,網易雲音樂已有 34 億個用戶創建的歌單。2022 年上半年,網易雲音樂的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數為 1.819 億人。
其二,自我形象呈現。戈夫曼的 " 印象管理 " 與 " 拟劇 " 理論指出,個體希望通過自身在網絡空間中生産特定的符号以獲得他人認可 ,從而實現自我身份認同 。首先,年底報告最重要的功能屬性,就是通過挖掘用戶的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精确數據,助力個體完成社交平台自我形象塑造,而微信朋友圈相當于戲班中的 " 前台 ",用戶通過分享網易雲年度聽歌報告在這個 " 前台 " 表演。
其次,平台通過對冰冷的客觀數據注入主觀情感色彩,為用戶生活中一個不起眼的瞬間标注 " 特定的意義 " 或者打上 " 人格符号 ",幫助用戶形成自我人格标簽。畢竟,在很多用戶心裡,這些 APP 不僅是一個軟件,還是一個能承載自己生活品味的符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戶對生活品質的訴求。" 高端 "" 小衆 "" 個性 " 都可能是曬出歌單中隐藏的關鍵詞。
最後,分享這一行為本身受到情感能量聚集的影響,平台将用戶日常生活審美化 ,儀式感與審美感交互作用 ,幫助用戶在社交平台滿足表現欲望,在半匿名化空間裡,通過隐藏或掩蓋與理想自我形象不符的事實來美化形象,達到形象重構的目的。
其三,尋求認同,尋找共同社群。平台用大數據呈現了個體内心的溫情和暖意,用不會 " 說話 " 的數字成功點燃了個體的感情爆發,使得年度報告風靡社交平台,不僅展示自身的網絡形象,也為自己提供了一個尋找 " 志同道合 " 朋友的機會。當我們把報告分享到朋友圈,也就是通過這場狂歡對他人所屬的群體進行判斷,同時共建着自己的社群。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被歸屬 "" 被認同 " 是人們共同的剛需,年度報告在社交媒體上刷屏,其實就熱愛分享的一群人對 " 對的人 " 分享。在分享年度報告過程中,将長期使用的 APP 變成一種與你同甘共苦的小夥伴,就是當下年輕人網絡社交的典型寫照。
結語
作為一次年度營銷盛典,各大 APP 發布用戶年度報告,用戶分享,看起來是平台與用戶 " 共謀 " 的結果,平台通過儀式感黏住用戶,用戶獲得自我展示的機會。但事實上,在這場懷舊式狂歡的背後,卻隐藏着不少問題。
首先是報告的可信度問題,正如人民日報批評的那樣 " 被營銷出來的‘共情’ ",個體溫度的複雜性不應該被數據所畫像。其次,年度報告出爐必須用戶授權,在我國,保護個人隐私的體制尚不健全,APP 洩露出賣用戶數據的事件并不少見,用戶的 " 忠誠 " 的背後還隐藏着 " 大數據殺熟 " 問題。最後用戶體驗問題,年度報告确實能夠提高用戶參與度,但 " 功在平時 ",正如 QQ 音樂崛起的背後是注重版權和内容建設,而非一味 " 懷舊 "。不過能從年度報告中,回味一年來生活的點點滴滴,對用戶而言也許就夠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