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本文内容來自 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公衆号 , 筆記俠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責編 | 金木研 排版 | 五月
第 8023 篇深度好文:2034 字 | 7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潛意識裏遠離一個人,是因爲這個人或多或少與你相似,而你不想成爲這個人。
茫茫人海中,有時候當我們見到一個人,即使之前未曾與他接觸,也不了解他的過往,可是不知何故,你就是不喜歡他,就是不想和他接近。
事實上,這種潛意識裏的不喜歡,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心理學曾經發現,嬰兒對人的反應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判斷出這個人的性格。幾個月大的嬰兒,天生就喜歡對他微笑的人,這會使他感到舒服與安全;而相反,有些人面向兇巴巴,嬰兒就會大聲啼哭。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我們生來就具有自我保護機制,而這種機制也會随着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不斷強化。
維琴尼亞 · 薩提亞提出的冰山理論告訴我們,我們的潛意識就是隐藏在冰山下未知的部分,雖然表面毫無波瀾,但是卻蘊藏着巨大的秘密,它包含着我們未知的感受、觀點、記憶、渴望等等。
那麽,我們到底爲什麽會無緣無故抵制一個人?
一、我們爲什麽會抵制一個人?
第一,競争壓力。
在工作中,當我們與他人發生職業競争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排斥對方。《反本能》這本書提到,人類大多數戰争都是圍繞資源的争奪産生的,缺少資源意味着生存劣勢。所以在進化過程中,我們很自然對資源競争者産生警惕,對強者有更多敬畏,對身邊的朋友有更多嫉妒。
第二,童年陰影。
在溫暖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對社會有更多的愛與包容;而在暴力冷漠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不自信,在社交中步步設防。
第三,記憶的重疊。
其實,我們并不會 " 無緣無故 " 讨厭一個人,往往這個人的長相、行爲、語言與過去曾傷害過我們的人,有一定相似之處,我們甚至會自行腦補去論證。
第四,真實自我的暴露。
爲了保護自己,我們有的時候會在工作生活中隐藏真實的自我。而當我們遇到一個和本我很像的人,我們會下意識産生厭惡,這種厭惡并不是對這個人的厭惡,而是對真實自我的厭惡。
由此可見,不喜歡一個人很正常,被人排斥也很正常。我們不可能取悅所有人。
二、如何與不喜歡的人相處?
那麽,我們應該如何與不喜歡的人相處?
首先,不忽略,不回避,默默容忍。
斯坦福大學教授羅伯特 · 薩頓認爲," 你需要有一些與你觀點不同的人和敢于和你争論的人在身邊。他們會阻止整個團隊做一些愚蠢的決定。"
包容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一些時候,挑釁往往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像曾經的 3Q 大戰幫助騰訊從封閉走向開放。
在這之前,如果别的企業做得好,騰訊就模仿一個,然後把它逼的破産;現在變成别的企業做得好,騰訊就通過投資使它更好,構建共創共赢生态圈。
其次,接受并承認你不會喜歡所有人。
工作中,不免會遇到與你價值觀不同的人。但你應該明白,即使你再優秀、性格再 nice,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你,所以你也應該接受你不可能喜歡所有人這個事實。
很多公司都盛行加班文化,但有研究表明,大多數白領實際工作時間,大約每天 3 到 4 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刷微信、浏覽網站、八卦等等。
有些同事,上班不抓緊幹活,下了班不回家還假裝加班,沒事就發個朋友圈 " 我愛工作,工作使我快樂,配上一杯咖啡、一台 Thinkpad"。他的朋友圈總是能收到老闆的點贊和關切的評論," 辛苦。
公司就需要你這種把工作當成愛好的人啊。" 這讓很多實幹派的員工不服,覺得不公平。
其實,職場上,不要太在意他人評價,人在做天在看,你做了什麽,老闆心裏自有定數。
最好的方式是,讓會說的人去跑業務,讓會做的人去做業務,因人設崗,各自發揮所長。
另外,适當和領導說明實際情況。
李飛剛剛博士畢業,進入一家企業,部門總監讓已經在公司八年的王靜幫助李飛熟悉下業務。
每次談客戶,前期都是王靜和客戶單向溝通,不讓李飛參與。等合同談下來,再讓李飛去完成。
所有項目調研、數據分析、文案等等工作都是由李飛一人完成,然後由王靜和客戶單向彙報。等到總監問起的時候,王靜把李飛寫的部分說成是自己的功勞。
一旦總監對某一部分不滿意,王靜就推卸責任。有一次,王靜甚至篡改項目數據,栽贓給李飛。這讓李飛很苦惱,覺得不公平。
其實,面對這種情況,李飛應該将數據存檔給總監過目,和總監說明實際情況。表明自己是有底線的,不是職場 " 小白兔 ",任憑 " 狐狸 " 擺布。
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中說," 不要對日常生活太過敏感。和什麽樣的人一般見識,你也就是什麽水平。"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