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裝甲鏟史官 Author 裝甲鏟史官
請關注我們的備用号,以防失聯!
作者:金戈鐵馬
編輯:海鹫
今天是俄烏兩周年特别策劃的第九期。後面幾天還會陸續推出其他策劃哦。今天這期文章字數5000,看完需要6-8分鍾。時間有限的朋友仍然可以觀看我們的精簡版視頻。
自2022年秋季從赫爾松和哈爾科夫敗退之後,俄軍一改開戰之初的輕敵冒進,采用結硬寨打呆仗的策略,除了在巴赫穆特等少數地段保持攻勢外,在綿延上千公裏的戰線上,俄軍隻幹一件事,那就是挖壕溝、築掩體、布雷區,構建起規模可觀的築壘防線。
不曾想這一招還頗爲奏效,當2023年烏軍夏季反攻發動後,裝備精良的烏軍二十多個旅在俄軍防線面前撞得頭破血流,苦戰數月戰果寥寥,令西方大失所望。
■俄軍在前線布設的反坦克障礙,關于俄軍構築防線的詳情可參考本号曆史文章《烏軍反攻山雨欲來,俄軍忙于掘壕據守,"紹伊古防線"有多堅固?》
仔細考察俄軍防線,其運用的防禦技術幾乎與八十多年前的二戰别無二緻,地雷、防坦克壕以及各類障礙物都是非常傳統的防禦手段。
爲何這條二戰風格的防線能夠頂住擁有現代化裝備的烏軍的沖擊?難道現代軍隊的進攻戰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嗎?
其實,并非人類軍隊的攻擊能力原地踏步,而是俄烏這對冤家的技戰術水平在退步,如今俄烏兩軍的進攻能力都遠不如他們共同的老祖宗蘇聯紅軍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所以才會在戰場上呈現出攻弱守強的局面。
菜雞互啄,攻弱守強
按照軍事常識,要突破敵方堅固設防的野戰陣地,進攻方要在兵力、火力上享有明顯優勢,尤其是制空權的掌握,然而烏軍在反攻作戰中幾乎一條都不占,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就貿然投入進攻,讓俄軍以逸待勞,這才是俄軍防禦成功的根本原因。
試想如果将進攻方換成美軍,那分分鍾就會讓俄軍知道什麽叫空地一體、什麽叫精确打擊、什麽叫地毯式轟炸……實際上,30多年前的海灣戰争已經證明,在現代化進攻體系面前,靜态防禦陣地根本不堪一擊。
■海灣戰争期間,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海岸線修築的堅固防禦工事,然而在多國部隊空地配合的立體打擊面前,"薩達姆防線"和"馬奇諾防線"一樣淪爲笑柄。
在海灣戰争期間,伊拉克軍隊在吞并科威特後,沿着前線地帶構築了堅固的防禦陣地,号稱"薩達姆防線"。
伊拉克的軍事技術師從前蘇聯軍隊,又剛剛打完八年兩伊戰争,也積累了豐富的防禦作戰經驗,試圖将多國部隊拖入地面戰。
然而,以美軍爲首的多國部隊根本不打算硬碰伊軍防線,而是發動"沙漠風暴"行動,通過43天的持續空襲徹底打垮了伊軍的戰鬥意志,接着以聲東擊西的"左勾拳"行動,在西線以少量兵力佯攻吸引伊軍主力,主力通過長途機動奔襲東線,切斷伊拉克與科威特之間的陸上聯系,迫使伊軍主動放棄陣地,向伊拉克撤退。最終,多國部隊隻用了100小時地面作戰就赢得了戰争勝利。
■海灣戰争中著名的"死亡公路",成爲伊拉克軍隊戰敗潰退的殘酷寫照。
在現代化的制空權之下,要想突破俄軍的防禦體系并不難,靠着精确打擊火力一路炸過去,什麽防禦體系也扛不住的。在2020年納卡戰争中,掌握絕對制空權的阿塞拜疆軍隊就依靠無人機對亞美尼亞防禦陣地狂轟濫炸,打得亞軍毫無還手之力,最後隻能簽訂屈辱的城下之盟。
■2020年納卡戰争中,阿塞拜疆的TB-2無人機攻擊亞美尼亞軍隊防空陣地的視頻圖像,這場小國戰争再次證明空中優勢對地面進攻的重要性。
烏克蘭的問題在于,澤連斯基迫于西方國家的壓力,以及激勵士氣的政治需要,在既沒有兵力優勢,也沒有火力優勢,既沒有制空權,也沒有制信息權的不利情況下,強迫烏軍發動一場準備不足的大反攻,毫無優勢的烏軍在俄軍耗時半年之久構築的堅固防線面前,焉能不敗。
可惜,俄軍也很菜,雖有空中優勢卻無法有效支援地面作戰,再加上瓦格納雇傭兵的兵變,使得俄軍無法趁勢發起反擊。要不然在扛住烏軍三闆斧後,轉手一個防守反擊,就能殲滅烏軍主力,那戰局乃至烏克蘭政局都将出現重大轉機。想當年蘇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期間,首先通過綿密防線和頑強防禦成功挫敗了德軍進攻,随後就轉入大規模反攻,收複哈爾科夫,向第聶伯河大舉推進,從而開啓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之前将防禦力吹得神乎其神的卡-52、米-28等武裝直升機,被單兵便攜防空導彈逼得隻敢仰天長射火箭彈,命中全靠信仰。
當下,俄烏雙方都無法掌握制空權,雙方隻能在地面上菜雞互啄,而地面進攻的主體仍然是傳統的坦克、裝甲車和步兵,程序也依然是炮火準備、掃殘破障、步坦沖鋒。原本直升機曾經展現出取代坦克和裝甲車的趨勢,飛行陸軍一度成爲時髦的建軍思想。怎奈,随着單兵便攜防空導彈的白菜化,任何直升機在突如其來的"毒刺"面前都是渣渣,俄烏開戰第一天的安東諾夫機場突襲戰就是鐵證。
既然時髦的三維立體作戰行不通,那最終還得回到地面二維空間進行戰鬥。這樣一來,坦克、裝甲車和步兵就依然要被擋在地雷場、反坦克壕、三角錐、鐵絲網等障礙物組成的障礙場面前寸步難行,除了一寸一寸的破障,也沒什麽好辦法。
野戰障礙,廉價有效
在俄軍的野戰防禦體系中,地雷、三角錐、鐵絲網、防坦克壕等障礙物是最主要的構成要素,這些防禦設施雖然技術含量不高,相對簡陋,但在防禦作戰中卻有着高技術兵器無法替代的優勢。
■烏軍排雷人員在清除俄軍布設的地雷,在俄烏戰争中雙方都大量使用地雷。
首先是性價比極高,以量取勝。在戰場上密布障礙物看似成本很高,但和其收益相比,這個買賣還是劃算的。
現代坦克和步兵戰車的單價動辄數百萬美元,而反坦克地雷的單價不過數十美元,價格對比超過100000∶1。
俄軍用采購一輛坦克的錢,可以采購10萬枚地雷,按照防禦正面每公裏500枚的密度,可以設置長達200公裏的地雷場。1輛坦克無論如何是不可能防禦200公裏的陣地,但同等價位的地雷卻可以。
被稱爲"龍牙"的三角錐單價和反坦克地雷類似,同樣可以大量布設,形成綿密的反坦克障礙場。防坦克壕的建造成本主要是開挖土方的工程量,1公裏防坦克壕的土方量爲7500~10000立方米之間,施工成本在5.5~18萬美元之間。從經濟上考慮,布設障礙場絕對是劃算的。
■即便是21世紀,地雷依然是阻止裝甲部隊進攻的最有效武器之一。
其次是易于量産,布設簡單。大多數障礙物的生産和布設都非常簡單,"龍牙"在水泥廠預制好後,隻需要用卡車将其運到指定位置,再由吊車吊放既可以。鐵絲網更是隻需要将鐵絲廠預制好的成品固定住即可。
防坦克壕的挖掘速度取決于俄軍能調集多少台挖掘機。最好用的地雷生産就更簡單了,工業化流水線産品,原材料也都是廉價易得的炸藥、塑料,隻要流水線一開,要多少有多少。
布雷也很容易,二戰時還是采用人工布雷,效率較低,其程序可概況爲挖坑—埋雷—裝引信—覆土—僞裝。
二戰後,随着布雷技術的進步和戰術理念的變革,大面積布雷已經從人工作業轉爲機械、抛撒作業。機械布雷如果是埋設模式,每分鍾可布設數枚地雷,如果是放置模式則每分鍾可布設數十枚地雷。抛撒布雷有空中抛撒、火箭(火炮)抛撒和火藥抛撒三種,效率都數倍甚至十倍于機械布雷。
■俄軍裝備的火箭布雷車在演習中發射火箭雷彈,進行快速布雷。
設障能力,菜俄不菜
障礙物雖然物美價廉,但也需要有足夠的數量并且科學合理地進行布設,才能形成有效的障礙場。在數量方面,俄軍家底夠厚,老祖宗蘇聯紅軍按照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标準儲備的地雷足夠多,還有大量的布雷車庫存。龍牙、鐵絲網的生産都很簡單,挖掘機更是不缺。
在布設障礙物方面,俄軍更是有祖傳的戰術和編制。早在二戰時期,蘇軍在與德軍裝甲部隊的對抗中逐漸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障礙場設置經驗,最終在庫爾斯克戰役中集大成。蘇軍在庫爾斯克防禦陣地的前沿布設了約100萬枚各型地雷,在主要防禦方向上每公裏的地雷密度達到2800枚,并由防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組成混合地雷場,活生生地讓虎豹成群的德軍裝甲部隊深陷雷潭,進退兩難。
■二戰時期蘇軍工兵在檢視地雷,蘇軍運用地雷主打一個量大管夠。
俄軍雖然不成器,但也裝備了不少新型設障裝備。俄軍最新型的"耕作"遠程布雷系統,安裝在卡瑪茲8×8卡車底盤上,可在3分鍾内發射50枚火箭布雷彈,最大射程15公裏。
此外,俄軍還大量裝備UMZ系列布雷車,采用火藥抛撒布雷方式,雖然射程較近,但一次性布雷數量更多,布雷密度更大,比如最新型的UMZ-G裝甲布雷車采用T-90坦克底盤,具備良好的越野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自動化程度較高,隻需2人操作,配備9具多功能抛撒發射器,每具有30個發射管,共計270個,最大抛撒射程爲5000米。
除專業布雷車輛外,俄軍的"冰雹"、"飓風"、"龍卷風"等多型火箭炮也可以發射火箭布雷彈,進行快速布雷。
■"耕作"遠程布雷系統外形類似火箭炮,具備遠程布雷能力。
■俄軍UMZ布雷車在采取火藥抛灑布雷的方式,雖然射程近,但一次性布雷的數量更多、布雷密度更大。
爲了彌補工程兵部隊力量的不足,俄軍還注意發揮民間力量,通過工程外包的方式,雇傭民間工程建築公司從事防禦設施的建造和布設,在相對安全的戰線後方構建防禦體系。通常此類工程難度不高,即使非軍事人員也很容易掌握。比如"龍牙"的布設,隻要按照預定走向成排埋設,且相隔間距使裝甲車輛無法通過即可,如果時間緊迫甚至直接擺在地面。防坦克壕的挖掘更簡單,隻需明确規格尺寸,藍翔畢業即刻開挖!
■俄羅斯民間承包商在俄羅斯境内庫爾斯克州布設"龍牙"障礙物。
■俄羅斯民間承包商還承包了挖掘防坦克壕的工程,隻要有足夠的挖掘機,壕溝想挖多少就挖多少。
俄羅斯對于俄烏沖突的長期化已經有了清醒認識,結硬寨打呆仗是當下最有效率的戰術,既能大量消耗烏軍的有生力量,又能有效減少俄軍的傷亡,将戰争拖入持久戰,俄羅斯的韌性比烏克蘭更強。
破障能力,菜烏更菜
俗話說設障容易破障難,要想突破大縱深的防禦體系,進攻方不僅需要數倍的兵力、火力優勢,還需要準備專門的破障器材。想當年諾曼底登陸時,爲了突破德軍的大西洋壁壘和克服水陸灘頭複雜的地形地貌,英軍第79裝甲師将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改裝成具備破障能力的戰鬥工程車輛,爲登陸部隊排雷、除障、鋪路、架橋,發揮了重要作用。第79裝甲師被戲稱爲"霍巴特馬戲團",這個綽号正源自該師那些造型怪異的裝甲車輛和師長珀西·霍巴特少将。
■英軍使用"丘吉爾"坦克底盤改造的鋪路車,可有效克服松軟土質的沙灘地形。
面對俄軍構築的寬正面多層次縱深防禦陣地,烏軍的破障能力卻十分薄弱,極端缺乏工程車輛。一方面,蘇軍留下的家底經過30餘年的荒廢,早已破敗不堪,無法使用;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在向烏軍援助武器裝備時,首先考慮的是戰鬥車輛,而不是不起眼的工程車輛。
烏軍前總司令紮盧日内在去年烏軍大反攻期間就向《華盛頓郵報》抱怨,缺乏排雷設備影響了烏軍的進攻速度。同時,另一位不具名的烏克蘭高官也對該報說,在反攻之前,基輔從北約國家獲得的掃雷裝備數量不到其請求數量的15%。
■紮盧日内總算找到了大反攻失利的背鍋俠:西方給的排雷破障設備太少了。
烏軍雖然還有點家底,但蘇式工程車輛是無法保障北約國家的坦克、裝甲車等重型裝備通過障礙場的。烏軍原本裝備的坦克架橋車都是和蘇式T-64/72/80三大系列坦克配套的,上述坦克戰鬥全重都是40噸級别,而西方國家援助的豹2、挑戰者2、M1系列坦克戰鬥全重則是60噸級别,烏軍原有的坦克架橋車根本無法承受。蘇式掃雷車開辟通路的寬度也是按照蘇式坦克量身定做的,換成體型寬度較大的西方坦克雖然也能勉強通過,但安全餘量非常小,稍不留神就會偏出通路,蹚入雷區。
■蘇聯時代列裝的MTU-72裝甲架橋車以T-72坦克爲底盤,其橋體的最大承載力爲50噸,承受不住西方坦克超過60噸的戰鬥全重。
■蘇聯時代生産的BMR-2裝甲掃雷車的底盤來自T-54坦克,其車體寬度隻有3.27米,而豹2坦克車體寬度達3.75米。
除了使用工程機械破障,烏軍還可以使用人力破障和火力破障。但是,人力破障效率太低,緩不應急,而且在俄軍的火力壓制下容易遭受人員傷亡。火力破障就是以密集炮火摧毀障礙物,引爆地雷場,爲進攻部隊直接炸出一條通道,這意味着要消耗大量彈藥,然而烏軍
目前最缺的就是大口徑炮彈。所以,烏軍破障能力有多拉胯,可以想見。
■烏軍反攻失利的名場面,大批西方裝甲戰車被困雷場,紮堆被毀,其中包括1輛BMR2掃雷車。
結語
綜上所述,俄軍在2023年夏季能夠利用二戰時期的防禦戰術挫敗烏軍的反攻,歸根結底還是烏軍的進攻能力相對低下,既不掌握戰場制空權,無法對俄軍防禦陣地實施立體打擊,又極度缺乏排雷、破障的相關裝備和資源,對于俄軍精心構築的防禦陣地束手無策。于是乎菜雞互啄的俄烏雙方用二十一世紀的武器裝備再次上演了二戰水平的攻防作戰。這一事實也凸顯出西方對烏軍援的一個緻命缺陷:盡管兩年來西方提供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但始終沒有讓烏克蘭軍隊重新構建起完整的作戰體系,尤其是空中力量的缺失極大制約了烏軍實現反攻目标的能力。
俄烏兩周年特别策劃一:黑海艦隊占盡優勢,爲何卻被烏軍按着打?
裝甲鏟史官作者群像
金戈鐵馬
資深軍迷,曾在野戰部隊服役十餘年。對軍史戰史、武器裝備、戰術戰法、外軍知識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end
01
02
03
04
05
滑動查看更多
另外我們的新書《戰士的餐桌》仍在持續熱銷中,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微店"戰甲補給站"下單。價格仍然優惠,同時确保正版。請各位繼續支持。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複制鏈接即可購買 https://k.weidian.com/CPDcnL0X
原創不易,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