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盡”甘來。
來源 |多知網
作者 | 馮玮
圖片來源 | 優必選
2023 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人形機器人站上了 IPO 敲鍾舞台。
剛剛,優必選正式登陸港交所,股票代号 9880.HK,每股 90 港元,開盤價 89.9 港元,與發行價基本持平,截止發稿前,優必選市值 380 億港元。
優必選創始人兼 CEO 周劍接到了來自熊貓機器人優悠遞上的鼓錘後,與新一代大型人形機器人 Walker S 共同敲鍾 —— 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終于做到了。
(敲鍾現場 周劍與優悠、Walker S)
此次全球發售 1128.2 萬股 H 股,公開發售占 8.7%,國際發售占 91.3%,全球發售淨籌約 9.06 億港元,每手 50 股。另據招股書披露,控股股東及上市前全體現有股東承諾禁售一年。
優必選成立于 2012 年 3 月,是一家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研發、制造和銷售爲一體的創新企業。截止到 2023 年 6 月 30 日,其已服務全球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 900 多家企業客戶,累計售出超 76 萬台機器人。
2023 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周劍曾介紹目前優必選聚焦于人形機器人的三大應用場景,包括工業制造、商用服務和家庭陪伴。而自 2018 年開發出第一代 Walker 後、優必選當前已叠代出 Walker X(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Alpha Mini 悟空(小型消費級機器人)、Yanshee 偃師(教育機器人)等人形機器人。
以下爲周劍在敲鍾前的分享全文,多知編輯整理: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歡迎在年終歲末 2023 最後一天,最後一天交易日來到香港交易所,參加優必選的上市儀式,與我們一同開啓人類創新科技的新的篇章。
今天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我謹代表優必選對香港交易所及各監管部門的鼎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并衷心感謝全體股東、合作夥伴、各中介團隊和所有優秀員工,以及他們背後的家庭對我們的信賴和長期的信任與支持支持。
優選在成立之初就秉承讓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的願景,曆經 10 餘年逐步發展成爲人形機器人的領導者和智能服務機器人的領航企業。
上市後我們将繼續踐行對創新和技術的承諾,繼續完善和提升人形機器人全棧式的技術能力,以創新科技服務于解決社會重大問題和滿足社會包括民生重大需求,創造真正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社會價值。
再次謝謝各位,同時我們也期待等一下開創曆史的人類與我們的人形機器人共同敲響這個未來的鑼聲。
謝謝大家,加油。
01
“就喜歡變形金剛這樣的人形機器人”
故事的開端早已被很多人熟知。
2008 年的一個日本展會上,周劍偶然看到了一款人形機器人,“我一直就喜歡變形金剛這樣的人形機器人,以前隻在電視上看過,在國外見到真的以後,覺得太好玩了。”
周劍動了心思 —— 能不能研發出一款普通家庭能買得起、用得上的人形智能機器人?
2012 年以前,智能機器人屬于冷門行業,産業環境連萌芽階段都算不上,更别提受到資本青睐。市場對所謂“機器人”的定義要麽是孩童手上的 IP 玩具、要麽是工業中的重型機器人 …… 能讓家庭用得上的機器人應該是什麽樣子?可以做到什麽水平?
沒有人知道。
當時的周劍也不知道。
能做的隻有一件事兒 —— 拆 —— 周劍從國外買回了各種主流機器人,像小時候拆收音機、彩電一樣把機器人的零部件一個個打開研究結構。直到現在,周劍的辦公室桌子上還是常常會有一些零件。
“工作累了或者遇到思路打結的時候,我會在這些拼拼拆拆中尋找靈感,玩着玩着思路也就開闊了”,周劍曾這樣回憶。
“但剛剛踏上逐夢的征程時,很長一段時間都隻能在 ’ 黑暗的無人區 ’ 裏摸索。”
周劍與團隊最早遇到的難題之一是核心技術的研發,讓機器人的手腳動起來的秘訣是“伺服驅動器”,即機器人的“關節”,彼時韓國、日本、瑞士可以生産價格高昂,一個關節動辄上百美元、制造一個機器人則需要十幾個關節,這也意味着量産和商業化的困難。
自主研發是唯一的路。
他拿出銀行賬戶上所有的流動現金、湊了 2000 萬,“我希望我研發的機器人,它可以擁有像人體的骨骼那樣動起來的 ‘ 關節 ’ ”,但後來的經曆證明想法太過樂觀,困難遠遠超出了周劍的想象。
2008 年到 2011 年,周劍“燒掉”了兩、三千萬元,但一個關節都沒做出來。
在一次視頻采訪中,主持人問這算不算是一種孤注一擲時,他笑着說每次都以爲賣掉房子就能做出來了,結果每次都沒實現:“那會兒不懂得融資,研發需要錢,我就靠借錢、賣車賣房去籌措資金。”
在漫長的煎熬和等待之後,周劍和團隊終于在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部件 —— 舵機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多項發明專利。
2012 年 3 月底,周劍注冊公司,名爲優必選。
而真正讓優必選科技聲名遠揚的,是 2016 年央視春晚廣東分會場的舞台,540 台 Alpha 機器人在現場直播中伴着歌手的演唱,整齊劃一的舞蹈動作、0 失誤,由此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一切似乎步入正軌。
其後的優必選一直被資本青睐有加,是不少投資機構押寶的對象,參與投資機構包括騰訊、啓明創明、工商銀行、鼎晖投資、科大訊飛、泰國正大、海爾、澳洲電信、居然之家、民生證券、中信金石、民銀國際、中廣核、松禾資本在内的多家知名企業及投資機構。
至今爲止,優必選完成了 9 輪融資,總融資超 10 億美元,但從優必選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可以看到,其仍在持續虧損,靠融資輸血。
更别說,上市之路的一波三折。
周劍曾對企業的成長經曆總結爲,“我們從零開始,我們在黑暗中前行 "。
02
“苦盡”甘來
早在 2019 年 2 月,周劍就曾透露過公司争取在年内進行 IPO 的想法,兩個月後優必選官宣與中金公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并正式向 A 股發起沖刺。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11 月,中金公司在數次向深圳證監局遞交有關優必選上市輔導工作進展的報告。
2020 年 11 月,優必選還在中金公司擔任主輔導機構的基礎上,增加聘請民生證券作爲聯合輔導機構參與其上市輔導工作。
2021 年 2 月,中金公司發布了關于終止對優必選輔導工作的報告并在報告中表示,優必選因發展戰略調整原因,已于 2021 年 1 月 27 日同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終止協議,中金公司終止對優必選的輔導工作。
其後,優必選在深圳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由民生證券爲其進行單獨輔導工作,但很快又沒了下文。
直到今年 2 月,優必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再啓上市之旅。
根據招股書,2020 财年、2021 财年及 2022 年首九個月,優必選營收分别爲 7.402 億元、8.172 億元及 5.292 億元。自 2020 财年至 2021 财年,其營收同比增長 10.4%,自 2021 年首九個月至 2022 年首九個月,其營收則以 5.1% 的同比增長率增長。
其中,優必選的最大收入來源爲教育智能機器人産品及解決方案的銷售,分别約占收入的 83.6%、56.5% 及 69.2%。
毛利方面,2020 财年、2021 财年及 2022 年首九個月,優必選的整體毛利分别爲 3.307 億元、2.56 億元及 1.627 億元。自 2020 财年至 2021 财年,毛利減少 22.6%,2021 年首九個月至 2022 年首九個月,毛利同比減少 16.7%。
而相關年度╱期間的毛利率分别爲 44.7%、31.3% 及 30.7%。其整體毛利率波動主要由于不同收入來源的組合、各産品及解決方案分部中不同産品的組合以及不同收入來源的毛利率波動所緻。
盡管收入有所增長,但優必選依然處在虧損狀态。2020 财年、2021 财年、2022 年首九個月,其經營虧損分別爲 5.956 億元、8.825 億元、7.391 億元;淨虧損分别爲 7.07 億元、9.175 億元、7.78 億元。
費用方面,2020 财年、2021 财年及 2022 年首九個月,其研發費用爲 4.288 億元、5.171 億元、3.247 億元,分别貢獻相應期間總營收的 57.9%、63.3%、61.4%,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其擁有一支由 736 名研發人員組成的團隊;銷售費用爲 3.132 億元、3.576 億元、2.413 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 42.3%、43.8%、45.6%;一般及行政開支爲 2.121 億元、3.259 億元、3.028 億元。
優必選收入主要來自銷售教育智能機器人産品及解決方案、物流智能機器人産品及解決方案、其他行業定制智能機器人産品及解決方案及消費級機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設備。基本覆蓋 To B 與 To C 兩大業務。
To B 方面,面向教育、物流、康養、安防等行業提供定制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
To C 方面,則推出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和“智能家用機器人”,前者主要爲家庭教育、家庭娛樂和兒童發展設計的小型機器人,後者主要用于家庭環境、智能生活方面的智能機器人家電産品。
截止到 2023 年 6 月 30 日,其已服務全球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 900 多家企業客戶,累計售出超 76 萬台機器人。
優必選虧損的原因,與許多硬科技公司相似 —— 尚未找尋到盈利的鑰匙 —— 在支付高昂的研發成本的同時,由于商業化落地難、市場需求不足,導緻業務規模不足以産生規模效應,難以實現盈利。
招股書提到:“盡管我們繼續努力擴大業務規模,爲客戶及終端用戶創造價值,并有效管理成本及開支,但在不久的将來,包括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财政年度,可能會繼續出現淨虧損,這主要是由于與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及一般管理開支有關的大量支出。”
從收入構成來看,優必選面向教育領域的小型機器人似乎更受消費者歡迎也貢獻了更多營收。
2020 财年至 2022 财年前三季度,優必選旗下的教育智能機器人産品及解決方案業務分别錄得 6.12 億元、4.62 億元、3.58 億元的營收,占同期總營收的比重分别爲 82.7%、56.5% 和 67.7%……
那麽,優必選是怎樣做教育産品的?
03
技術 x 情感 x 藝術
優必選科技教育産品負責人王轶丹曾在多知 Open Talk 上分享,經過六、七年的叠代,優必選人工智能教育完成了三個階段的叠代。
第一個階段,産品主導階段。
這是絕大多數智能硬件企業自然而然邁出的第一步,即根據自家的産品開發相應的課程内容。
第二個階段,方案主導階段。
通過最開始的實踐與總結,優必選認識到圍繞産品做内容會對課程内容的體系化和連貫性帶來限制。
“因此我們主動切換新視角,圍繞專業的教學内容和解決方案适配産品,這時候的産品也不隻是單一的智能硬件産品,而是包含了軟件和平台。真正地實現了 AI 教育面向不同的人群和滿足多樣化、分層級的教學場景。”
這個時期,優必選人工智能教育開始形成了以“課程 + 教育 + 平台 + 競賽活動 + 本地運營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但光有方案還不能解決規模化實施落地的難題,最大的挑戰是解決教師如何教的問題。
此時的優必選開始從銷售硬件産品到銷售解決方案再到構建 RaaS ( Robot as a Service,機器人即服務)模式。即可以提供“平台 + 軟件 + 硬件 + 課程 + 服務”整體的解決方案。
2022 年,優必選提出了以全棧式服務爲主導的戰略,通過收購運營服務子公司上海優必傑、成立面向職業教育的子品牌優智學,擴大研發團隊規模等動作,全面提升服務運營能力。
王轶丹強調,從“産品即工具”到“産品即服務”是由點到面,“産品即效率”是由表及裏,“我們在 AI 教育垂直賽道上不停深挖,進而更精細化地賦能老師、賦能課堂,也就是持續提升科創教育的效率。”
“過往,一提到如何改進産品、提升效率,大多數産品經理的出發點是增加或者增強功能設計。我認爲進入服務精細化階段,先要做情感設計而後才是功能設計,總體而言就是洞察并迎合教學場景主體的細膩需求。”王轶丹說道。
至此,優必選已完成了三個體系的設計:服務體系、産品及内容體系、平台支撐體系。以 RaaS 模式爲基底,優必選人工智能教育也升級了産品線,正衍生出更多業務應用場景 ……
“一個有魅力的教育産品設計應該是兼具技術、情感、藝術屬性。技術屬性反映真實世界的奇妙變化;情感真正解決用戶體驗問題,拉近跟用戶的距離,讓他覺得被尊重;藝術在于豐富情感,提升綜合的品味 …… ”
王轶丹以優必選的新産品 UGOT、多拟态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爲例介紹了當前優必選在教育硬件上的設計如何涵蓋技術、情感、藝術三大屬性 —— 一個套盒可以拼搭七個不同的形态,通過模塊化的設計突破了以往條條框框,按照不同的教學功能将組件獨立設計,利于組裝利于拆卸。
模塊化基礎之上,讓零件各安其位,快速收納不誤時間,我們多走一步老師少走幾步,設計之初就爲每個部件留好收納位,隻爲老師節約時間。
同時,産品的強算力和開放性的特點,能夠支撐信息技術老師的各種跨學科課程。
技術背後有藝術的加持,科技爲藝術提供了無限可能,同時藝術爲科技注入了美感和情感,二者碰撞出來的産品變得更加人性化有溫度。
圍繞 UGOT,優必選教研團隊目前配套了兩門課程 —— 城市奇兵和星際探索,賽事設計團隊開發了嶄新的賽項和互動體驗。
從此,AI 課堂不再有邊界,師生們樂于探索的地方,就是 AI 知識傳授最高效的課堂。
……
04
2024,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元年?
人形機器人産業無論是參與者還是産品形态,都在近兩年呈現出更加多元的形态,産業也從朦胧走向清晰。
例如:
距離第一代 Optimus 面世九個月,特斯拉沒有任何預告地放出了 Optimus-Gen 2(第二代擎天柱)視頻,其搭載了由特斯拉設計的執行器與傳感器、響應更快的 11 自由度靈巧手、觸覺傳感器(十指)、執行器集成電子和線束、足部力 / 扭矩傳感器、鉸接式腳趾等。
小鵬于 2023 年 10 月發布人形機器人産品,官方強調其具備良好的穩定性,行走能力、雙臂協作能力強;2023 年 8 月宇樹科技發布國内首台能跑動的通用人形機器人;傅利葉于 2023 年 7 月發布具有自适應平衡算法、自研一體化執行器的人形機器人。
……
按照特斯拉 CEO 馬斯克的預測,在未來人形機器人數量将遠超電動車,假設人形機器人與人口比例爲 2:1, 未來人形機器人需求量有望達到 100~200 億台。
高盛的分析也同樣樂觀 —— 未來 10~15 年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至少達 60 億美元,最理想情況下預計 2035 年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有望達 1540 億美元。
“下一代颠覆性産品”的前景足夠誘人。
國内的政策環境也同樣給予參與者信心。
2023 年 10 月 20 日,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颠覆性産品。
指導意見提出,到 2025 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整機産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批量生産;到 2027 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産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
從地方政府層面來看,多地也已加快對相關業态的扶持節奏。
2023 年 11 月 2 日,北京率先成立國内首家省級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該中心由機器人整機、核心零部件、大模型等企業共同組建,開展通用人形機器人本體原型、人形機器人通用大模型、運控系統、工具鏈、開源 OS 及開發者社區等 5 項重點任務攻關。
上海、深圳等地也先後發布了類似的行動方案,内容均包括發展人形機器人的相關信息。例如深圳提出将開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加快組建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上海提出将建設國際算法創新基地,加快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 ……
而被廣泛讨論的技術與成本商業化等問題,若把時間軸再拉遠一點似乎也沒有那麽難以逾越。
以技術爲例,随着人形機器人本體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 AI、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AI 大模型提升了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人形機器人不僅在機械方面取得突破,人機交互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此前锂電池技術不成熟,2013 年波士頓動力推出第一代仿人機器人 Atlas 時還需要用電纜進行供電,但 2016 年第二代 Atlas 下線時就用上了獨立的锂電池。
……
一切都在以更加嶄新的樣貌快速運行着。
這是人形機器人的機會。
而聚焦到教育領域或家庭場景下,擺在優必選眼前的除了技術的考量外,還有機器人和人之間的倫理、道德、内容健康等問題的深入研究,如何爲孩子找到一個更和諧、更穩定、更美好的未來,這也并不簡單。
任重道遠。
但在此刻,還是先恭喜優必選,終于在 2023 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