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五一小長假即将到來之際,許多人已經開始計劃旅遊,預訂酒店民宿成爲了一個熱門話題。然而,最近一些酒店民宿卻在旅客即将入住之前要求其退訂,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潮新聞記者了解,遭遇被民宿 " 毀約 " 的旅客不在少數。民宿經營者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比如,有說裝修的,有說換老闆的,有說拆遷的,還有不惜咒自家民宿倒閉了的。理由五花八門,目的隻有一個,讓消費者主動取消訂單。不僅民宿,在各大平台上,也有許多網友曬出被酒店 " 退單 " 的情況。有的網友 3 月份就訂好了的酒店,商家以 " 五一 " 假期已經滿房爲理由退單;個别 " 誠實 " 商家直言顧客下單時房間還沒有調價,因此要求退單。
毀約退單之後就是爲了漲價再出售,這波 " 操作 " 不僅讓旅客感到憤怒,更是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壓抑三年的出行熱情在今年年初就開始初露端倪,今年五一假期,綜合目前交通出行、住宿預定等各方面數據來看,旅遊市場可能将再次創下新的火爆紀錄。報複性消費随之而來的是報複性漲價,但這種漲價,應是尊重市場規律的合理漲價,而不是無視規則、無視契約精神地先毀約再坐地起價。這不僅是對消費者的不公平,更是對市場的破壞。
有人說,這種行爲平台應該對商家處罰。但酒店甯願被平台罰違約金,還作出 " 趕客 " 的行爲,原因無他,酒店違約成本太低。比如媒體報道的其中一家毀約酒店隻用支付 1.5 倍的罰金,但提高價格再出售,完全可以挽回這些損失,這也是很多酒店和民宿屢屢違約的原因。還有人提出,平台給毀約的酒店民宿限流,但這些商家還能選擇其他平台。如此一來,使得酒店方面更加沒有約束。
單純地罵他們一句 " 吃相難看 ",也不能解決消費者遭遇的 " 痛 "。這些商家既然敢這麽做,吃的就是流量紅利,做的就是 " 一錘子的買賣 "。旅遊經濟是流量經濟,人流量是旅遊産業的根基。因爲出遊的人足夠多,這些商家就産生了一種幻覺,自己是規則的制定者,想怎麽改就怎麽改。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實質上是契約精神的一種表現。沒有信用,何來契約?又怎麽遵守契約?
毀約漲價,扯下了多少商家毫無誠信的羞恥布。對于 " 無恥 " 的行爲不能隻停留在道德讨伐上,處罰也不能輕飄飄。如果商業平台的處罰力度不足以震懾這些毫無契約精神的商家,那麽行業監管和執法部門就要及時 " 亮劍 "。說到底,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說就是法治經濟。大家都能履行合同,依法辦事,法治效果才能彰顯。比如," 黑名單 " 制度是不是可以考慮用起來?将這些違約商家挂在 " 誠信黑榜 " 的恥辱柱上 " 曬一曬 ",讓以爲可以吃流量紅利的商家,知道被流量反噬的威力。
毀約退單損害的不僅僅是消費者對個别商家的消費信任,如不及時糾偏,還會波及相關旅遊城市的形象,嚴重影響了旅遊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全國旅遊市場呈現出 " 穩開高走持續回暖 " 的态勢,市場火了,更需要以誠信合法的經營倍加呵護。
"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