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
真實案件,一直是影視取材的天然源泉。
當真實案件被搬上銀幕,不僅僅是吸引更多的觀衆。
也是以真實的力量滌蕩人心,讓幕後的真相,獲得重生。
近兩年,真人真事改編,似乎成了韓劇、美劇、網飛紀錄片的 " 特權 "。
國産影視,真的不敢?
這次,央視出手,瞄準的正是大案,要案,懸案——
要啃罪案改編這塊硬骨頭,班底先得硬。
監制丁黑,導演鮑成志,刑偵犯罪題材的常客。
他們上一次合作的作品,是 8.5 分的《警察榮譽》。
偷偷說一句,十點君最青睐的,還是他們硬碰硬的創作風格。
懸疑,破案,打擊犯罪,警察日常,永遠占據絕對 C 位。
沒有奇奇怪怪的感情線,沒有格格不入喧賓奪主的特殊角色。
誰爽到了我不說!
主演張譯,不是在演警察,就是在演警察的路上。
然而,每次都跟上次不一樣。
這次的他,脾氣火爆,敢跟領導叫闆。
面對地痞流氓,一言不合掀桌子。
不能當面發脾氣時,陰陽怪氣的功底也不淺。
遇上了什麽案子,值得他費盡力氣,絞盡腦汁?
這就開聊。
如果說,《警察榮譽》的瑣碎日常,像極了《守護解放西》。
那麽《他是誰》已經直奔《天網》《今日說法》的尺度。
第一集,1988 年,甯江發生一起連環殺人案。
數名年輕女性,遭遇性侵,割喉。
兇手行兇手法狡詐,作案時間大多選在雨夜,将現場遺留的線索沖得一幹二淨。
此時的衛國平,還是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
人在現場觀察,張嘴提了個愚蠢到家的問題:
他沒想到,眼前這樁案子,正是他多年無法擺脫的心結。
下一個雨夜,衛國平和戰友陳山河外出巡邏,正好撞上了歹徒對女子行兇的現場。
驚惶的受害者下意識拉住衛國平不放,隻有陳山河追了上去。
等到衛國平趕到時,陳山河被歹徒揮刀割喉的一瞬間,正發生在他眼前。
衛國平隻來得及抱住戰友,歹徒逃之夭夭。
再一轉眼,已經是八年之後。
衛國平不再稚嫩,他已經成長爲有經驗的資深刑警,是甯江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三大隊隊長。
但 " 八八案 " 已經成爲他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繼 1988 年之後,歹徒又先後作案多起,1990,1992……
1992 年之後,卻忽然銷聲匿迹," 八八案 " 再未出現新線索。
衛國平爲此費盡心血,陳年舊案的案卷,衛國平倒背如流。
他患上了神經衰弱,睡不着覺,隻有抓住兇手,才能告慰死去的戰友。
直到 1996 年,甯江發生一起碎屍案。
街頭巷尾發現大包小包的屍塊,部分經過高溫烹煮。
結合現場遺留的衣物和法醫鑒定,很可能又是一起針對女性的惡性連環殺人案。
眼看着線索出現在眼前,衛國平仿佛看到了破案的曙光。
他緊抓住每一個出現在眼前的線索,誓要将隐藏多年的兇手繩之以法 ……
相信對懸疑大案感興趣的觀衆,都能揣測出《他是誰》的案件原型。
發生在 1988 年的白銀案,以及至今尚未破獲的南大刁愛青碎屍案。
白銀案從 1988 到 2002,時間橫跨 14 年,兇手在白銀、包頭作案 11 起,殺死 11 人。
直到 2016 年,警方通過 DNA 排查,這才将嫌犯緝捕歸案。
而南大刁愛青碎屍案,因爲兇手迄今逍遙法外,已成爲一樁經典懸案。
女學生、手提包、連環殺人、碎屍、烹煮 …… 改編細節處處向真相看齊。
《他是誰》的最大變動,是将一南一北兩個案件,放在了同一城市。
牽動劇情,也讓觀衆好奇:
究竟是不是一個兇手所爲?
作爲一部懸疑刑偵劇,《他是誰》氣氛營造得相當優秀。
兇手在窗外忽然出現的眼睛。
受害者察覺不對,和兇手鬥智鬥勇,最終還是沒能逃脫。
甚至連揭示案件進程的定格畫面,都會讓觀衆大呼:
這眼睛!這音效!吓死了!
劇裏的破案過程也很有看頭。
時間放在上個世紀 90 年代,如今的天網攝像頭、DNA 檢測都尚未普及。
警方破案,除了采集指紋的人海戰術。
就隻能依靠衛國平這批老刑警,親身積累的經驗。
粗糙、樸實,但管用。
有些小細節,緊張節奏中增添幽默。
撒網抓魚之前,老油條們提前囑咐的,不是案情,而是:
警察抓捕,不是超級英雄出街。
損壞人民财産,隊長也得賠錢。
避免犯罪分子開車逃跑怎麽辦?排氣管裏塞個胡蘿蔔,解決了。
更多時候,缜密的細節,讓觀衆不得不放下飯碗。
刑偵工作,并不如許多影視劇裏所展現的光鮮亮麗,靠 " 靈機一動 " 和 " 過人天賦 "。
《他是誰》更無意把主角向 " 天才 " 靠攏。
錄指紋,錄口供,走訪查實,如篩子般細查過濾,抖出真相。
兇手抛屍的首選地點,垃圾堆。
爲了篩查兇手可能已經抛出的屍塊,衛國平帶着小隊翻垃圾。
數日囤積的垃圾,堆成數座小山,氣味熏人。
但爲了線索,不僅要翻,還得翻得快,翻得仔細。
兇手疑似把屍塊扔進排水渠,怎麽辦?
不僅得手腳并用,摸遍每一個角落,還得悶頭在污水裏撲騰好幾圈。
無論是新刑警還是老刑警,在活生生的血肉之間,都有生理反應。
惡心,忍不住嘔吐,被乙醚放翻 ……
破除濾鏡和光環,回歸真實,突出懸疑劇的本質,《他是誰》做到了。
劇中張譯的表演,隻有一個字:穩。
較之百分百完美的安欣,同樣是警察,衛國平身上有更矛盾立體的色彩。
辦案過程中,衛國平立功無數,每每在關鍵時刻推動案件進展,上級看了都不得不服。
但他又滿是尖銳、執拗,爲了八八案死磕到底。
正如開頭被罵了無數次的吳政委所說:
當刑警抱着有罪推定的心态去辦案時,再顯眼的不利證據,都有可能被忽視。
進而,有可能造成冤假錯案。
衛國平走過的路,正是一次次打破自己,推翻自己,是最艱辛的路。
這也是一個刑警真正的成長之路。
在這條路上,有默默鼓舞幫助他的人。
範雷飾演的同事劉順奎,和衛國平是最默契的搭檔。
較勁時幫他指出問題。
抑郁時幫他舒緩心境。
(忽然發現範雷是士兵突擊裏的老馬,許三多倆班長湊齊了)
齊奎飾演的宋哲,和衛國平屬于 " 相愛相殺 "。
開頭打了一架發現是熟人,背對背吐槽笑死人。
但宋哲也知道衛國平的心結,把可能親手審出真相的機會讓給了衛國平。
出演過《琅琊榜》" 梁帝 ",《人世間》" 周志剛 " 的丁勇岱,再次出演職場老父親,顧衛東。
手下幾個好徒弟,好下屬的優勢弱點,摸得明明白白。
該誇就誇,該罵時也罵到點子上。
和自己女兒 " 公事公辦 ",被衛國平明着取笑。
還有趙陽飾演的聶寶華。
反派大佬氣場滿滿,舉手投足之間神色複雜,一看就有故事。
還有剛剛出場的俞灏明,和衛國平妹妹有過去的劉冠麟 ……
龍蛇混雜,暴力與正義糾葛不明,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無限蔓延。
這正是犯罪最易滋生的溫床。
最後,回到《他是誰》這部劇本身。
真實罪案的改編,會将原本的案件,帶回大衆視野,擴大關注人群。
一如《殺人回憶》和華城連環殺人案。
陳年舊案,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和技術的叠代,才有将真兇繩之以法的可能。
在漫長的等待裏,希望我們都能記得:
罪惡,永遠不會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