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400 萬年人類史和考古學偉大成就 作者:朝乾 / 編輯:同同近年來,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不斷吸引人們的眼球:三星堆的青銅面具映射了古蜀今天草莓味的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考古通史》究竟講了什麼?,歡迎閱讀~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400 萬年人類史和考古學偉大成就
作者:朝乾 / 編輯:同同
近年來,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不斷吸引人們的眼球:三星堆的青銅面具映射了古蜀文明的華彩;海昏侯墓中的簡牍、黃金見證了西漢宮廷的陰謀與血腥;南海一号上的陶瓷親曆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榮光……從新聞報道到火爆的文博綜藝節目,從鏽迹斑斑的國寶文物到軟萌可愛的文創産品,這些都使考古學從 " 冷闆凳 " 走向了公衆視野。
如今的考古學專業程度相當高,想要成為一名考古工作者,需要經過長期的理論學習與技術訓練;而普通愛好者隻能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或是學術期刊上的考古報告窺見一斑。今天我局推薦一部《考古通史》,可以讓讀者近距離觀察考古現場。
這部書以時間線為綱,以全球的考古遺址為目,并通過遺迹與文物觀照人類的進化史與文明史。所以,這部書與其說這是一部考古史,倒不如說是一部以考古學為視角的人類史。書的最後一部分相當于考古學概論,介紹了一些考古的理論與方法。全書以深入淺出的語言、精美珍貴的圖片、較高的專業水準引領讀者進入神秘的考古世界。
《考古通史》
原價 299 元,官方微商城下單僅 136 元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那麼,考古對于普通文博愛好者來說,意味着什麼呢?對于現代社會又有何意義呢?
購買了《考古通史》的小夥伴們,可以憑借訂單截圖,加入我們的讀者交流群,與局長及球局作者就世界地理、全球性問題、海外旅行等話題展開友好而熱烈的交流。局長還将不定期分享相關書籍,并發放福利。
想要入群的小夥伴,可将購買《考古通史》的訂單截圖,通過公衆号的菜單欄留言發送給我們,運營小姐姐将向你發送入群二維碼。【由于群成員名額有限,之前已加入讀者群的朋友請勿重複入群。】
進群方式見下圖 ▼
刷新曆史認知
在考古出現以前,一些有紀實傳統的文明依靠專門的人員記錄曆史。在中國古代,這類人被稱作 " 史 "," 史 " 的職位是代代世襲的,司馬遷就出生在一個史官世家。而古代的史官又類似于神職人員,負擔起溝通天人的重任。所以如果史官所記失實,是要遭天譴的,因此中國自古就有如實記錄曆史的傳統。但即便如此,中國的上古曆史仍有大量被建構的成分。比如儒家為了讓統治者接受自己的理念,将堯、舜、禹樹立為完美無瑕的帝王典範,要求後世君主學習。
然而,西晉時期出土的竹簡文獻卻徹底颠覆了這些上古聖王的光輝形象。史書中大公無私的 " 禅讓 " 之舉,竟然黑幕重重。據這些竹簡記載,堯帝是被舜帝幽禁至死的,而舜帝又不明不白地死在南巡途中……
而那些沒有紀實傳統的文明,曆史則完全是一筆糊塗賬。還有的民族甚至依靠口耳相傳的歌謠傳承曆史。這些民族的曆史,必然含有大量神話、傳說的成分,甚至存在大段的空白。要了解他們的曆史,就十分依賴于考古。比如同樣是文明古國的印度,就很缺乏紀實傳統,傳世文獻很不可靠。今天的印度史學家想要講清楚中古印度史,不得不依據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記》。
傳統史學一度認為,印度文明最早發祥于恒河流域,也就是興起于公元前 1500 年左右的、以婆羅門教經典《吠陀》為代表的 " 吠陀文明 "。然而,哈拉帕遺址的考古發掘,将這一看法擊得粉碎。位于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哈拉帕遺址,其考古始于 19 世紀 50 年代,到 20 世紀 20 年代考古學家發現,早在公元前 3300 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經産生了十分成熟的文明。
(圖:《考古通史》,滑動查看)▼
在印度河兩岸的城邦中,城市生活高度發達,城中的大多數住宅都建有浴室,地面鋪有燒制的瓷磚,有的還帶有廁所。如此高水平的城市生活,必須依靠大型的供水設施。在多拉維拉城的兩側,至少建有 16 座大型儲水庫。這些大型基礎設施,體現了印度河流域文明成熟的社會組織能力和發達的工程技術。
然而公元前 2000 年左右,由于未知的原因,印度河流域文明走向了衰敗。後來,一支自稱雅利安人(高貴的人)的遊牧民族,從伊朗高原經開伯爾山口來到南亞,并征服了原先的土著居民,又經曆了長時間的文明倒退與重建,這才有了後來的吠陀文明。
安陽殷墟考古很大程度上刷新了人們對商朝的認知,盡管甲骨文證明了《史記 · 殷本紀》中記錄的商王世系并非子虛烏有,但考古成果還是驚掉了世人的下巴。在史書中,商湯是澤被禽獸的仁慈之君,但是他建立的王朝卻十分殘暴、好戰,而且并非商朝末年的個别現象,而是一貫如此,即便武丁在位的鼎盛時代也是如此。
在殷墟貴族大墓中,發現了大量殉葬坑,大量奴隸、戰俘被砍頭後草草掩埋在殉葬坑中,有的還是未成年的孩子。商朝人除了用活人殉葬,祭祀、建屋也大量屠殺活人,這些犧牲者甚至來自不同的種族,由此可知商朝征伐範圍之廣。然而,婦好墓的發掘又揭示了商朝的另一面——婦女地位較高。武定的妻子婦好不但可以主持祭祀,而且能領兵打仗。同時,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玉器,工藝之精湛又令人歎為觀止。
假如沒有考古,即便史書所記十分靠譜,後人也不可能了解這麼多鮮活的細節。而且離開了考古發掘,也難以印證史書的真僞。王國維、陳寅恪等史學家提出的二重證據法,主張 " 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 ",已經成為現代史學的重要考證方法。
解答曆史疑案
由于史官局限于時代與個人,就算他們不是刻意僞造曆史,他們的作品中也會有大量語焉不詳、諱莫如深的地方;再加上文獻保存、傳承過程中必然産生的殘缺與訛誤,便會産生大量的曆史謎案。而要解答這些疑案,最好的方式就是考古發掘。
比如,《孫子兵法》的作者到底是春秋的孫武,還是戰國的孫膑?學術界曾經長期搞不清楚,因為并沒有一部《孫膑兵法》留存下來。據《漢書 · 藝文志》記載,《吳孫子》和《齊孫子》是兩部不同的兵書,吳孫子應該是指輔佐吳王阖闾的孫武,而齊孫子是指輔佐齊威王的孫膑。但是史書記載的真僞,也無從考證。
直到 1972 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的發掘,才解開了這一謎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竹簡,其中包括《孫子兵法》,其篇目與傳世的《孫子》十三篇相同。另外還發現了《孫膑兵法》,内容包含了與齊威王的問對。這部失傳了 1700 多年的兵法重現于世,從而解開了《孫子兵法》的作者之迷。
另外一些考古發掘,雖然沒能讓曆史謎案徹底定谳,卻提供了一些證據。比如公元前 12 世紀前後的古希臘曆史,缺乏可靠的文獻記載,隻能靠《荷馬史詩》這類叙事詩來填補空白。《史詩》主要講述了希臘聯軍攻打特洛伊的故事,甚至奧林匹斯諸神也全程參與。《荷馬史詩》是否存在真實曆史成分,一直以來難以判斷。
19 世紀末期,德國人海因裡希 · 施裡曼在小亞細亞的希沙立克土丘展開考古發掘,并聲稱找到了特洛伊古城的遺址。根據施裡曼的考古成果,《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戰争至少應該有曆史原型。但是遺址中缺乏文字資料和有力的證據支撐這一觀點。希沙立克土丘到底是不是特洛伊,還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
考古發掘固然可以解答曆史謎題,但是出于對文物與遺迹的保護,今天的考古學家不會貿然打開保存完好的古代墓葬。比如海昏侯墓的發掘,也是因為發現了盜洞才開始的。幸運的是,由于海昏侯墓的特殊布局,盜洞并未到達墓主人棺椁所在的墓室,所以陪葬品基本保存完好。因此,這些謎題隻能留待将來,或許有了更先進的保護技術,才有望得到解答。
比如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迹一直沒有被發現,今天博物館中的《蘭亭序》,實際上是唐代馮承素、褚遂良等人的摹本。傳聞唐太宗曾囑咐兒子李治将《蘭亭序》給他陪葬,但後來唐太宗的昭陵被盜,也并沒有發現《蘭亭序》。所以有人猜測,《蘭亭序》實際上是被李治葬入了自己的乾陵。而乾陵又是一座保存完好的陵墓,所以《蘭亭序》真迹之謎隻能留存下去。
同樣的,秦朝由于曆史短暫,在曆史上留下了許多謎團。比如秦始皇出巡時死在了沙丘(今河北廣宗),《史記》記載,趙高與李斯篡改遺诏,殺死公子扶蘇,擁立胡亥為帝,史稱 " 沙丘之變 "。可是近來有一些出土文獻認為,秦始皇可能原本就屬意胡亥,并不存在政變之說。但這些出土文獻的真實性存疑,并不構成 " 實錘 "。要揭開沙丘之變的謎底,如秦始皇的死因、立儲問題,最好的方式無疑是發掘秦始皇陵,但這同樣是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陵墓,貿然發掘必然導緻無法估計的損失。
一些考古發掘也會帶來新的謎題,比如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黃金和錢币,海昏侯劉賀作為西漢的廢帝,為何會擁有這麼多遺産?要解答這一謎題,還需要使用二重證據法,結合 " 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 ",才能給出合乎邏輯的解釋。
填補曆史空白
正如前文所說,許多文明的曆史存在斷檔和空白,這就十分依賴考古發掘。比如關于古蜀文明,傳世文獻所記甚少,隻有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中有一些零星的記載。李白《蜀道難》中的 " 蠶叢及魚凫 ",就是《華陽國志》中記載的古蜀帝王的名字。
三星堆遺址的出土的金器、青銅器、玉石器以及象牙制品,揭開了這個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文明的面紗。三星堆的考古成果證明,在商朝稱雄中原的同時,成都平原上存在一個文明程度不亞于商朝的古國。同時也證明了古蜀文明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文字出現之前的遠古史,則完全依靠考古來重建,尤其是 " 人猿相揖别 " 過程中的人類進化史。随着全球陸續出土古人類的化石,人類是如何遷徙、演化并逐漸分布到全球的,就成為人類進化史最重要的課題。
" 多地起源說 " 認為,現代人類有多個起源。古人類通過适應世界各地不同的環境,再加上與其他區域人類的基因交流,最終演化為今天的樣子。許多中國學者支持這種學說。而 " 單地起源說 " 則相反,認為非洲的智人是現代人類的共同祖先,智人走出非洲後,不斷遷徙,最終分布于全球。随着基因技術的發展,這一學說目前獲得的有力證據較多,本書作者也持這一觀點。
随着公衆對考古關注的遞增,考古學與現代社會的聯系必然越來越緊密。考古發掘也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像秦始皇陵兵馬俑這樣的考古遺迹,如今已經成為去陝西旅遊必須打卡的熱門景點。然而本書也表達了某種擔憂:" 不幸的是,考古遺址越出名,面臨的威脅就越大。" 目前像敦煌莫高窟這樣的景區,已經嚴格限制參觀人數。
考古工作大部分時間是枯燥無聊的,可能長年累月在野外工作,最終卻所獲寥寥。但是本書講述卻十分有趣,濃縮了大量考古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具備基本的考古常識,能夠讓你在參觀博物館和考古遺迹時,不再 " 外行看熱鬧 "。而這部裝幀考究、印刷精美、内容專業的《考古通史》,無疑是了解考古學登堂入室的階梯。本書原價 299 元,在我局官方微商城下單,隻需 136 元。
* 發貨說明
1. 河北廊坊發貨,默認中通快遞,工作日 48h 内完成發貨,節假日順延;
2. 關于售後:請保證圖書塑封完整,拆封後不支持 7 天無理由退貨。如出現質量問題,請直接到公衆号後台聯系退換;
3. 需要查詢物流的讀者,可直接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 進入我們的店鋪,右下角 " 我的訂單 "裡進行查詢;
4. 出版方直發,正品保證;
5.需要發票的讀者,下單時請在買家留言中備注擡頭、稅号、電子郵箱(如需開明細,請單獨注明)。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3523studio
更多好書推薦
▼
《考古中國》
原價 168 元,官方微商城下單99 元
《樓蘭考古調查與發掘報告》
原價 168 元,官方微商城下單僅158 元
END
關于《考古通史》究竟講了什麼?就介紹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草莓味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