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舉頭望明月,航天一直是人類的夢想。那麽,今天就發一篇航天題材的文章吧。
58 年前,第一艘 " 聯盟 " 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截止到目前,近 2000 枚 " 聯盟 " 系列運載火箭将衛星、載人飛船和科學實驗室送入軌道。
每一枚 " 聯盟 " 系列運載火箭都是由位于薩馬拉的 " 進步 " 航天廠制造,該廠先後研發并制造了 11 種 R-7 運載火箭。" 聯盟 " 系列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普列謝茨克和東方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現在,該廠生産過的發射次數最多的運載火箭就是 " 聯盟 2 号 ",它通過鐵路運送到航天發射場。現在,該廠擁有約 15000 名員工,除了按訂單生産運載火箭之外,該廠還生産衛星。新型運載火箭 " 聯盟 5 号 " 正在研發當中,它能夠将 17 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軌道,運載能力是 " 聯盟 2 号 " 的兩倍。
本文爲俄羅斯博主 "Gelio" 撰寫的介紹文章,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 聯盟 " 運載火箭是在 R-7 火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次還有 " 東方 " 号火箭的技術。加加林乘坐的運載火箭的前兩級就是該工廠制造的,随後,薩馬拉制造的運載火箭将一艘飛船送入軌道,阿列克謝 · 列昂諾夫由此成爲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外太空的宇航員。1966 年 11 月 25 日,首次搭載無人航天器的 " 聯盟 " 運載火箭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
" 聯盟 " 系列被認爲是蘇聯 / 俄羅斯最著名的運載火箭。它們很容易從外觀分辨:第一級帶有四個圓錐形助推器、頭部整流罩帶有四個格栅舵,如果是載人飛船頂部還會有逃逸塔。
" 聯盟 " 運載火箭将載有宇航員、通信和導航設備以及科學實驗室的飛船送入軌道。現在,最受歡迎的俄羅斯運載火箭是 " 聯盟 2 号 " 及其改進型。" 聯盟 2 号 " 是一種高度爲 51 米——相當于 17 層高樓——重達 313 噸的三級運載火箭,能夠将重達 7 噸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每年," 進步 " 航天廠都會向拜科努爾、普列謝茨克和東方這三個俄羅斯航天發射場運送 20 次 " 聯盟 2 号 " 運載火箭。
位于薩馬拉的 " 進步 " 航天廠曆史可以追溯到 1894 年 1 月 1 日。其雛形就是位于莫斯科的 " 運動衫 " 工廠,當時的業務是制造自行車。随後,該廠開始生産飛艇、飛機,并于 1919 年 2 月改組成國家航空第一廠。
1941 年 10 月,飛機制造廠從莫斯科疏散到古比雪夫,就是現在的薩馬拉,并一直留在這裏。衛國戰争期間,該廠生産伊爾 -2 和伊爾 -10 攻擊機、米格 -3 戰鬥機,并在二戰結束後開始生産米格 -9、米格 -15 噴氣式戰鬥機。該廠共生産了 90 多種型号,超過 42000 架飛機。
1958 年,蘇聯政府指定國家航空第一廠作爲 R-7 洲際彈道導彈的主要生産廠。R-7 的研制工作由謝爾蓋 · 科羅廖夫領導。國家航空第一廠根據需要再次進行調整,現在生産火箭和航天設備——洲際彈道導彈和第一批運載火箭 " 東方 " 和 " 聯盟 "。所有這些用于太空探索的運載火箭都是在 R-7 和 R-9 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1961 年,國家航空第一廠更名爲古比雪夫 " 進步 " 航天廠,将尤裏 · 加加林送入軌道的 " 東方 " 運載火箭就是在該廠組裝的。到現在爲止,蘇聯所有的載人發射任務使用的運載火箭都是薩馬拉生産的。
" 進步 " 航天中心是一個大型生産基地,從頭開始制造運載火箭。該廠成立于 1996 年,由中央專業設計局(TSSKB)和薩馬拉 " 進步 " 航空廠合并而成。這裏平均隻需要 20 天就可以組裝并測試運載火箭。
" 聯盟 " 運載火箭的燃料箱是在 " 進步 " 航天中心的焊接車間内,用實心矩形金屬闆焊接制造的。一枚運載火箭的所有 12 個燃料箱都是在這裏生産的。
首先,将由特殊合金制造的闆坯制作成圓柱形儲罐。然後,使用特殊溶液和氦氣混合物檢查儲罐的強度和密封性。
從内部看運載火箭的燃料箱。火箭燃料箱不僅需要填充以煤油爲代表的燃料,還需要填充氧化劑——液氧。如果運載火箭沒有攜帶氧化劑,那麽燃料将不會在真空中燃燒,就不會産生噴射推力。
" 聯盟 2 号 " 運載火箭的整流罩内部,這些部件都是在鉚接裝配車間生産的。整流罩是由數十層碳纖維和鋁制蜂窩内芯組成的。這是一種輕質耐用的材料,用于保護火箭頂部的有效載荷。
頭部整流罩是整個運載火箭的尖端,保護内部的航天器、衛星或載有航天員的飛船進入軌道。如果 " 聯盟 " 運載火箭運送的是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那麽整流罩前方還會有逃逸塔。當運載火箭出現故障時,可以緊急救援載人飛船。
從運載火箭發射到進入太空,頭部整流罩的任務是保護航天器免受一切外部因素的影響。頭部整流罩的最高溫度達到 175 ℃,尖端最高溫度可達 500~600 ℃。頭部整流罩可以爲航天器提供發射過程中的保護措施。
在大多數焊接作業中,企業都使用氩弧焊技術。在 " 聯盟 5 号 " 運載火箭的制造過程中,均采用俄羅斯火箭制造的新方法——攪拌摩擦焊。該技術将可以焊接厚度達 30mm 的鋁合金闆。
燃料箱内部的準備工作。車間工人從檢查孔進入燃料箱,從内部檢查焊縫的可靠性和罐體的密封性。
罐體毛坯自動旋轉,焊工調節機器的轉速和脈沖,使焊縫盡可能均勻。
最短的焊縫位于第一級底部,焊接時間爲 20 分鍾。接近燃料罐末端時,焊接時間需要 4 個小時。
運載火箭總裝及測試車間。這裏有數十枚各種等待測試和發射的火箭。
在這個車間裏,所有火箭部件被組裝成運載火箭。所有部件從工廠的其他車間、供應商運送到這裏。" 聯盟 " 運載火箭根據謝爾蓋 · 科羅廖夫提出的并聯方案組裝的,第三級的四個火箭發動機連接到中央的第二級。由于形狀相似,它們被戲稱爲 " 胡蘿蔔 "。
運載火箭由三級組成。它們依次工作,當火箭達到所需高度時,即與上層脫離,然後上一級點火将火箭送入軌道。
第一級由四個錐形助推器組成,在它們的幫助下,火箭可以快速爬升到數萬米的高度。發射後 118 秒,這些助推器将會脫離。随後第二級,即火箭的中心部分開始發揮作用,它有助于克服地球的重力,工作時間爲 278 秒。第三級在零重力下點火,運行時間約爲 240 秒。位于運載火箭前端的航天器随後加速自主飛行穿過外層空間。
總裝車間内,天車(橋式起重機)吊運火箭組件到車間的另一端。火箭組件通過天車和特殊車輛運輸。對于外形特别大的部件,通過車間内的軌道運輸。
每一級火箭都有獨立的發動機、控制系統、儲存煤油的燃料罐和儲存液氧的氧化劑罐。
總裝車間内共有約 400 名員工:工程師、裝配工、絕緣工和電工。所有工作均需要使用手工操作的起重機。盡管 " 聯盟 " 是批量生産的運載火箭,但運載火箭的所謂批量生産的規模自然無法與汽車的批量生産相比,所以,運載火箭的生産規模實質上還是一件一件生産的。
" 聯盟 2 号 " 運載火箭的 1a 級和 1b 級的第一級、第二級發動機由同樣位于薩馬拉的 UEC- 庫茲涅佐夫發動機制造廠生産。
這枚運載火箭正在控制站進行最後的測試。此時,運載火箭的各個部分仍然處于分離狀态,放置在控制站内的多個架子上。控制站的工程師在這裏檢查運載火箭電子設備的功能、密封性和耐高溫性。
目前," 進步 " 航天廠擁有約 15000 名員工。
2023 年," 進步 " 航天廠的專家開始研制阿穆爾 - 液化天然氣太空火箭綜合體項目,該項目由液化天然氣充當燃料的中型阿穆爾運載火箭和第一級返回裝置組成。
運載火箭生産的每個階段都要經過嚴格的質檢,從檢查焊縫到控制和測試站進行模拟飛行檢查。所有系統的最終測試持續 520 秒——與真實飛行的時間相同。隻有通過所有檢查後,運載火箭才會被送往發射場。
運載火箭的最後生産工序就是賦予優美的外觀。爲此,一些運載火箭部件被運到噴氣室中進行噴漆,并制作必要的标記。運載火箭的橙色塗裝有助于搜索殘骸。
一名女工人正在用模闆制作艙蓋标記。
" 進步 " 航天廠仍是保密企業,這裏不允許進行全景拍攝。
如果媒體記者需要在一名保安人員的陪同下,才能在總裝車間内采訪和拍攝。
" 進步 " 航天廠生産的運載火箭被運往俄羅斯三個航天發射場: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場、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和阿穆爾地區的東方發射場。
運載火箭以分解形式運往航天發射場,最後在升空前在航天發射場進行組裝。運載火箭的每一級都裝在一個加壓箱内,運送到專用列車并通過火車運輸到發射場。
" 進步 " 航天廠的一名員工也成爲了一名宇航員。奧列格 · 科諾年科從設計局畢業後,在該設計局工作了 10 年,他從一名工程師晉升爲一名出色的設計工程師,負責設計衛星的電氣系統,之後他入選宇航員。
奧列格 · 科諾年科是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736 天)的世界紀錄保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