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深瞳商業,作者 | 向陽,編輯 | 楚青舟
2023 年,是電影市場進入低谷期的第三年。
這一年,整體票房的複蘇态勢,比過去兩年明顯得多。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 12 月 11 日,2023 年院線票房達到 522.16 億元,比 2022 年的 299.39 億元提升不少。
但盡管影市年票房重回 500 億大關,市場寒意依然明顯。
實際上,近十年全國電影年票房最佳紀錄,依然停留在 2019 年創造的近 600 億票房,2023 年的成績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回溯過去一年的全國影片票房榜單,《滿江紅》《流浪地球 2》《孤注一擲》分列總榜前三,分别貢獻了 45.44 億、40.29 億、38.48 億票房,合計貢獻票房超百億,占全年票房的五分之一。
其中,《滿江紅》《流浪地球 2》都于春節檔上映,并一同殺入中國單片票房曆史前十,分列第六和第十位。
彼時,不少電影人猜測,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 2》,正是市場複蘇所需的那一劑猛藥,往後将有更多優質作品把觀衆拉回電影院。
但接下來,電影市場經曆完春節檔和暑期檔,也幾乎消耗完優質作品的庫存,觀影人潮也随之經曆了 " 高開低走 "。
影市經曆遇冷的國慶檔、常規淡季的 11 月,終于迎來賀歲檔——一直以來沖票房的重要窗口期。
激烈的賀歲檔之争中,各方的壓力盡顯,實際上這也是過去一年的常态。12 月初,中小成本體量的《一閃一閃亮星星》開啓預售,片方爲了刺激消費,安排上千場 " 下雪場 " 營造浪費氛圍。
這一營銷手段,讓其預售票房實現破億,但片方向各大影院發布的通知中,強調了其中風險:
" 噴雪罐噴出的雪花主要成分是高分子樹脂化合物,一旦接觸火源很容易着火,屬于易燃易爆品。"
壓力之下,片方、影院都變得更迫切了。
對于 2023 這一關鍵之年,影視公司在重磅新片上押下賭注,以走出陰影,迎來業績的改善,各大影院也一邊配合片方排片,一邊在刺激消費、增加收入上另辟蹊徑。
但真正的春天,并沒有那麽容易到來,過去三年丢失的觀影人群,能否盡快被找回來?
低分電影占比多,觀衆不願開 " 盲盒 "
電影市場這幾年,先是因疫情影響上座率,後是因庫存減少、供給不足,難以挽回丢失的觀衆。
對于大多數普通觀衆而言,2023 年電影市場給人的印象依然是:好片幾乎絕迹,票價讓人 " 高攀不起 "。
殺入票房總榜的《滿江紅》《流浪地球 2》兩部新片背後,是電影市場内容供給不足、作品質量下滑的殘酷現實。
中國影史上,從來不缺乏現象級電影:
從開啓 " 大片 " 時代的《英雄》到以小博大的商業片鼻祖《瘋狂的石頭》;從觀衆美譽度巅峰的《讓子彈飛》到開啓 " 主旋律商業大片 " 序幕的《智取威虎山》;從現實主義的《我不是藥神》到硬核科幻的《流浪地球》。
而到了今年,高票房電影成色明顯不足。
" 頂流 " 中僅有《流浪地球 2》沒有辜負觀衆的期待,前作被稱爲裏程碑,後作也依然展現讓觀衆大開眼界的硬核視效和世界觀。
《流浪地球 2》開年上映後大獲好評,有一定暖市效果,但此後市場整體内容供給的走向,完全呈現了 " 高開低走 "。
《滿江紅》從上映之初就褒貶不一,豆瓣評分一跌再跌,止于 7 分,其中的反轉設定更是讓人直呼 " 大型古裝劇本殺 "。
《封神第一部》拿到超 25 億的票房成績單,與 2018 年《西虹市首富》相當,但除了 " 代表中國電影工業最高水準 "" 十年磨一劍 " 這些噱頭和滿屏幕的特效之外,電影從劇情到人物刻畫仍有些乏善可陳。
各大檔期的供給變化也可以佐證:優質作品存量明顯不足。
春節檔和暑期檔之後,優質電影庫存消耗殆盡,使得《孤注一擲》(8 月正式上映)之後再無爆款,直到《涉過憤怒的海》在寒冷的 11 月影市突出重圍,以優質口味将大盤帶回億級。
實際上,不僅是好片數量減少,整體影片供給也未完全恢複。
2023 年,國内上映影片數量尚未回到疫情前水平,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19 年 -2023 年,上映影片總數分别爲 611 部、365 部、677 部、378 部、563 部。
與此同時,飙升的票價,讓消費者 " 高攀不起 "。過去 19.9 元一張的電影票幾乎絕迹,動辄 50 元以上的票價讓一場雙人行的電影消費輕松破百。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23 年平均票價達 42.7 元,比前兩年略漲,考慮到通脹因素,似乎尚在情理之中。
但 2023 年票務平台補貼的退潮與影院新項目 " 服務費 " 的雙重加持,讓不少消費者的直觀感受是,票價至少上漲了一倍以上,大有電影院 " 三年不開張,開張想吃三年 " 的既視感。
多部電影的口碑不盡如人意,票價的持續飙升,爲拉回更多觀影群體降低了可能性。
馬太效應加劇,中小影院不遺餘力 " 搞錢 "
尚未完全恢複的觀影習慣,将壓力給到了中小影院。
電影市場的消費者對價格格外敏感,票價的每一次上漲都會對上座率構成影響,而中小影院議價能力有限,不得不接受片方的票房分賬規則。
中小影院想要 " 搞錢 ",隻好另辟蹊徑:
收取服務費,被發現就退還,不被發現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影院内的普通座椅,被全部換成共享按摩椅,如果觀衆一直不消費,按摩器甚至會在身後直戳戳地頂兩個小時;
曾經的最佳觀影區遵循先到先得的鐵律,現在卻變成了 " 價高者得 ",同一場電影,不同座位的價格差距 10-20 元不等。
行業亂象頻現,一部分是電影市場消費低迷帶來的,另一部分則源自過去一年影院行業的加速洗牌。
包括 2023 年在内,國内影院數量在近十年一直呈現着增長趨勢。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國内影院數量從 2014 年的 4891 家,增長至 2023 年的 12566 家;疫情前,國内影院數爲 11470 家,2020 年 -2023 年則一直保持在 12500 家左右。
疫情以來,不少頭部影院在低谷期持續擴張,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但 2023 年電影市場觀影人數和頻次并未發生明顯改善,影院行業能吃到的蛋糕沒有太多變化。
頭部影院的擴張,讓行業帶來更明顯的馬太效應,中小影院的生存狀況更加堪憂。
此外,身處産業下遊的影院,還需承受來自上遊影視公司的壓力。
2023 年,影院排片被少數幾部影片占據的趨勢明顯。五一檔,《人生路不熟》《長空之王》兩部大制作電影,票房占比超過 30%,其他新片基本淪爲 " 炮灰 "。
其中,《長沙夜生活》在五一檔綜合排片占比僅爲 1.9%,對此導演張冀曾發長文向影院求排片,并表示 " 這是我職業生涯到目前爲止從未遇到的 "。
不久後,電影局原局長張宏森也在朋友圈寫下兩千字長文,表示目前電影供給側結構失衡,導緻腰部電影 " 生得艱難,死得難堪 "。
影視公司在熱門檔期擠得頭破血流,下遊的影院無奈被裹挾入局,不得不增加特定影片的排片。當這些影片無法取得好成績、上座率較低時,影院沒有太多操作空間,無法修改排片,導緻大量觀衆和收入流失。
影視公司延續保守策略:不求快,隻求穩
過去一年,在不确定性較強的市場,影視公司大多延續保守策略,不再敢于冒險。
各大核心檔期,充斥《流浪地球 2》《熊出沒 · 伴我熊 " 芯 "》等續集電影,與此同時,《紅海行動 2》《智取威虎山前傳》等也正在籌拍。
當下觀衆觀影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但影視公司對不同題材的探索有限。
續集電影因已經形成 IP 影響力,更容易獲得不錯的票房,而成爲影視公司降風險、穩增長的選擇。沿襲主旋律商業電影也是同理,這一題材在票房表現上曾創造不少奇迹。
影視公司求穩,便很難跟上觀衆成長的步伐,漸漸被抛在腦後。
低谷期的電影行業,造就了影視公司更爲審慎的态度,但躺赢時代終究将落幕,想要成功越過周期,影視公司必須将作品的差異化和精細化,作爲未來一個時期的發展方向,讓優質影片供應支撐市場的回暖。
2023 年也出現了不少帶給觀衆驚喜、甚至撐起大盤的差異化題材作品。如針對女性觀衆的《消失的她》,第一部 " 東北大渣子味 " 的喜劇動畫《茶啊二中》、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電影《長安三萬裏》等,都在細分市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與此同時,新人導演成爲各方争奪的稀缺資源,《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宇宙探索編輯部》《鹦鹉殺》都出自新人導演。
部分頭部影視公司的業績回暖,也有望在未來一年産出更多好片,帶動電影市場的進一步複蘇。
不少影視公司 " 裸泳 " 三年後,終于在 2023 年扛過 " 水逆 " 實現整體業績翻盤。
2023 年前三季度财報顯示,中國電影、萬達電影、橫店影視、幸福藍海等頭部電影公司,都完成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的雙向增長。
其中萬達電影高歌猛進,營收增長近半至 113.49 億元,淨利潤增長三倍至 11.15 億元,領跑 A 股影視公司淨利潤榜。
中國電影憑借《流浪地球 2》《滿江紅》等 6 部沖入票房榜前十的電影,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 4.71 億元,同比增長 79104.10%。
但幾家歡喜幾家愁。《封神 · 第一部》的火爆并沒有讓制作方北京文化一戰封神,2023 年前三季度淨虧損擴大至 1.35 億,其賬面資金僅有 3000 萬。
華誼兄弟已連續虧損 5 年,累計虧損 74.24 億元,截止到三季度末,公司負債率達到 75.57%,總負債 36.89 億元。
博納影業總裁于冬在今年上海電影節開幕論壇上指出,過去三年,電影市場丢失了近 30 億觀影人數,蒸發了 1000 億票房,電影公司普遍缺錢。
更多影視公司,開始在短劇、遊戲等新市場掘金。
今年年初,檸萌影業旗下的短劇廠牌 " 好有本領 " 出品短劇《二十九》成爲行業爆款,播放量直沖 10 億 +;雙十一檔期,完美世界影視旗下短劇廠牌 " 她的世界 " 出品短劇《全職主夫培養計劃》也沖上熱搜。
短劇與影視行業本就有一定協同性,資源可以複用,與此同時,短劇市場正處于紅利期,且具有制作成本低、投資金額少的特點。影視公司下場做短劇,可以拓展出更多盈利方式,同時避開一部分拓展新市場面臨的風險。
無論是拓展多元化業務,還是謹慎地發展電影主業,都反映出影視公司距離走出低谷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這也讓急待百花齊放的電影市場,并未在 2023 年等來更多優質作品、更多觀影人群。
電影市場的複蘇仍需時間,近三年在政策的鼓勵下、消費端和生産端的推動下,回暖的速度在不斷加快,2023 年也延續了向好态勢。
或許未來一年,電影市場将迎來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