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有言 " 寒露吃豆,入冬打虎 "。寒露前後正是豆類成熟收獲的時節,黃豆粒在這時逐漸飽滿,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少不了各種豆類及豆制品。
近日,有一種說法廣爲流傳,稱 " 豆腐中含有鈣和草酸,二者結合會形成草酸鈣從而導緻結石,常吃豆腐容易導緻結石,對于腎結石患者更不能食用豆腐 "。這讓許多人望豆腐而生怯。這種說法是對的嗎?
結石患者也可以食用豆腐
據了解,大豆中與結石有關的物質主要爲嘌呤、鈣和草酸,但大豆經過不同的加工形成豆腐、豆漿等豆制品後,其中與結石有關的成分便會發生變化,嘌呤含量很少。此外,豆腐尤其是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中的草酸含量很低。豆腐進一步加工而成的食品,如豆皮、豆幹等,其中的草酸含量低,結石患者也可以食用。對于健康人來說,人體對這些物質有更強的處理能力,無須擔憂結石而不食用豆腐。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科主任李培武特别推薦一款美食——九肚魚豆腐湯。九肚魚骨細而軟,豆腐細膩滑嫩,煮出的湯味道鮮香、營養價值豐富,老少皆宜。不過,因豆腐性味寒涼,因此也不宜過量食用,否則容易導緻消化不良、胃寒、腹瀉等症狀。
飲食補鈣降低尿路結石風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利亭婷藥師表示,腎結石患者能否補鈣,需要從尿液成分、結石成分、飲食情況等方面具體分析。尿路結石分爲上尿路結石 ( 腎結石、輸尿管結石 ) 和下尿路結石 ( 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 ) 。
已有臨床研究證實,通過飲食補鈣,每日鈣攝入量 1000-1200mg,是尿路結石形成的保護因素,即通過飲食保證正常鈣含量的攝入,可以降低尿路結石的風險。即使是對結石風險較高的人群,依然需要攝入适當的鈣。
鈣攝入量不足反倒會增加結石風險
鈣攝入量過少,會增加尿路結石的風險。研究顯示,我國人群普遍鈣攝入不足,日均鈣攝入量約 400mg,遠未達标。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增加食物性鈣的攝入是補鈣的首要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結石患者尚未做過結石和尿液成分的分析,未知結石的類型及成因,醫生建議通過食物補鈣。如果合并骨質疏松,或通過食物無法達到應有的補鈣量,建議先到醫院進行綜合代謝評價。特别是對于反複結石形成的患者,找到結石形成的原因,才能決定補鈣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