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 / 小羅
" 阿凡達 " 又來了。今天是《阿凡達:水之道》上映首日,首善之都的票價令人咋舌。雖然在北京看電影一直就不便宜,但 200 元還是超出了我貧瘠的想象。
今日票價
在此之前我看過最貴的電影應該還是 80 元的原版巨幕 2D《沙丘》——比 3D 版還貴。去年上映的 3D《沙丘》因為畫面質量過于低劣,一度上了微博熱搜。我和朋友全程啥都沒看清楚,心中還暗自疑惑是否人家的沙塵特效本來如此。幾天後又買了排片稀少的 2D 場次,被原片的絕美制作震撼,拍着大腿怒罵再也不上 3D 的當了。
但國内院線終究沒有給我不再上當的機會。截至目前,《阿凡達:水之道》在北京地區尚無 2D 排片。我隻能勸自己多想想這幾年來電影院的艱難處境,急着掙錢也不是不能理解。何況這是 " 阿凡達 " 嘛。别的電影硬上 3D 可以說是用過度包裝綁架消費者,但 " 阿凡達 " 不一樣,它和 3D 這兩個字天生就是連在一起的嘛。
《阿凡達:水之道》的畫面看起來很吸引人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阿凡達》。那是 2010 年寒假,我上初一,爸媽都沒時間,但又覺得好像不應該讓孩子錯過這麼火爆的電影,就安排我姥姥帶我去看。就算隻是上初一的孩子,我還是能略微感覺到一些别扭。一個 60 多歲老太太帶着一個 13 歲的小朋友來看 3D 美國大片,很新奇的組合。我記得當時自己一直在擔心我姥姥她老人家能不能看懂,不時在黑暗中用餘光偷偷觀察。結果發現姥姥除了不适應 3D 眼鏡早早摘了之外,對電影本身看得津津有味。看完還發表了一些感想,具體不記得了,但總的來說是感覺不錯。她本人從小教導我們注意環保,愛護環境," 不要把地球弄髒了 ",應該很能跟《阿凡達》的主題産生共鳴。
對于人生中第一次 3D 觀影體驗,我本人倒是沒留下什麼好印象。3D 電影是美的,但看 3D 電影是累的。尤其在 12 年前還沒發明夾片式 3D 眼鏡的時候,我隻能在自己的近視眼鏡上再套一個 3D 眼鏡。低矮的鼻梁又不足以支起兩副沉重的鏡框,隻能用手扶着看完全程。再加上當時技術又不成熟——現在其實也不太成熟—— 3D 電影往往都特别昏暗,看得人昏昏沉沉的。我對電影本身的印象主要就是身材健美的藍色外星人、邪惡的現代科技以及别出心裁的交配方式。
還記得那棵聖潔的熒光大樹
即便如此,我也仍然記得當時盛況空前的景象。好像街頭巷尾沒有一個地方不在說《阿凡達》的。每個人都在興奮地談着電影本身有多新奇,各路媒體們煞有介事地議論電影會對未來産生多大影響。彼時好像還沒有警惕西方思維這一說,外國傳來的新事物總會引起熱烈的讨論。人們真心實意地贊賞、真心實意地羨慕,再真心實意地讨論如何學習、怎樣趕上。一切都亂哄哄的,但又的确富有生機,哪怕最後結果隻是出現了很多把員工扒光了抹上藍顔料的旅遊景區。
再看《阿凡達》是 2021 年初重映。當時正好在家,我買了票叫我媽一起去看。影院不遠,我們吃完晚餐散步過去。相隔 10 年,我再一次重新看了這部巨作。這次體驗好很多,不知道是因為技術進步,還是事無兩樣人心别,潘多拉星球看起來不再是黑乎乎的了。
走出電影院,我發了條朋友圈:" 重新為開啟這個時代的第一部 3D 電影買一次票,感覺就像是重新坐了人類曆史上第一趟航班,重新看了中央電視台第一屆春晚。人類對待第一次總是好的,一鼓作氣,誠懇,認真,新鮮。"
留下了票根
周末到了。雖然還是不想選擇 3D,也還是很難接受這個價格,但《阿凡達:水之道》該看還是得看。我想畫面應該是無可挑剔的吧,其他的都已經不重要了,一個月前的今天我哪能想到這時能走進電影院呢?打開購票界面,手握陰性證明,我心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