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複雜的事情,自然很難通過社交媒體的三言兩語說清楚,結果搞出一大出輿論巨浪,也就不奇怪。
撰文丨任大剛
最近,因 " 房屋養老金 " 而輿論嘩然,擔心這是變相征收房産稅,有關專家通過住建部管轄的《中國建設報》稱," 無需人民群衆在現行制度之外另行繳存維修資金。"
不過,8 月 26 日淩晨,住建部直屬期刊《建築雜志社》在官方微信公衆号上發表社評文章《房屋養老金不是房地産稅,公共賬戶不需要老百姓出錢,别再誤讀了!》稱,早在 2022 年開始就被官方多次提及要研究建立的房屋養老金制度,被嚴重誤讀。
文章還指出,房屋養老金和房地産稅完全是兩回事,傳言房屋養老金是另一種房地産稅,純屬混淆視聽、牽強附會,是刻意誘導,以此引發大衆誤解。
這是碎片化信息時代,一個有趣的傳播案例。
01
以我們小區的改造爲例
我所居住的小區,是 1997 年建成的商品房,當時叫 " 外銷房 ",言下之意是賣給境外人士的,因此建築質量相當好,曾經得過建築界的最高獎 " 魯班獎 "。
但曆經 20 多年的時間,我們的小區已經 " 病 " 得不輕。
首先是外牆貼的白色瓷磚,經長時間日曬雨淋,斑駁不堪,加之水泥風化,牆面空鼓,一遇大雨,外牆尤其是靠窗戶的地方,普遍出現滲水現象。一些住戶借裝修機會,對外牆做防水處理,刷防水塗料,導緻外牆更加斑駁陸離。
其次是管道老化。老的自來水和天然氣管道已經全部更換,有的管道暴露于外牆。雨污管道無法整體入手,隻能是每戶裝修時各換各的。至于地下管網,更是不敢想象,不知道雨水和污水流到哪裏去了。
再次是停車困難,且小區道路破損嚴重,綠化也十分牽強,沒什麽美感可言。
此外,居民樓電梯不僅破舊,而且年久失修,故障不斷。
圖 /VCG
更嚴重的是,遇到上述問題之時,業委會已經缺位數年,小區維修基金僅夠把電梯修理一番,就隻剩 100 萬元左右,按規定,已經不能動了,離 " 破産 " 隻有一步之遙。
在熱心居民倡導下,業委會重新建立,他們不領報酬,梳理小區存在的各種疑難雜症,解決了一些不費财力可以解決的問題,但要有一個比較徹底的改觀,困難重重,最大的困難是缺錢。
恰在這個時候,遇到一個很好的機會,小區被列入區政府的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經測算,外牆防水粉刷、樓頂防水處理、路面整修、地下管網重新鋪設、監控設施、消防設施等等,大約可以投入 3000 多萬元,而且不用居民掏錢。
而即使遇到這樣的好事,其實也是困難重重。各種工程項目的投票結果,也不能做到人人同意,個個滿足,即便是居民樓門口的便民坡道,也有人提反對意見,至今仍有一幢居民樓的便民坡道沒有建成。
總而言之,經過業委會的不懈努力,曆經一年多時間,終于完成改造,從外觀上看,小區整潔幹淨多了,基本上也不再擔心牆面滲水。
不僅我們小區,周邊幾個老舊小區也陸續在進行整修改造。
02
何人關注政策依據?
這個給老舊小區帶來實際好處的政策,依據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23 号)(以下簡稱 " 指導意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來看看。
但我注意到,這次關于 " 房屋養老金 " 的争論,哪怕是正襟危坐的讨論,幾乎沒有人提到這份 2020 年國務院出台的文件,真是咄咄怪事。輿論之浮躁,可見一斑。
如果進一步搜索,還可以發現,多地都出台了相應的實施辦法。公衆最關心的資金來源,我所搜索到的 2024 年某市某區改造方案是這樣表述的:
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改造資金由區、鎮兩級财政承擔,市級财政按照有關政策予以補助。除市級補助外,直管公房、系統公房改造資金由區财政承擔,其他房屋改造資金實行區鎮按比例承擔的方式,具體爲:街道由區級财政承擔;各鎮除去市級資金補貼外,控制單價内的剩餘改造資金 ** 鎮、** 鎮、** 鎮、** 鎮四鎮由區、鎮按 5 ∶ 5 承擔,** 鎮、** 鎮、** 鎮、** 鎮四鎮由區、鎮按 8 ∶ 2 承擔,超出控制單價的改造費用全額由各鎮承擔。
也就是說,個人和家庭不用承擔改造資金的籌措。
圖 / 圖蟲創意
不僅特大城市在進行老舊小區改造,随手查了一下某個西部地區經濟并不發達的地級市,也在進行老舊小區改造,新聞報道是這樣的:
作爲城市更新的一項重要内容,2019 至 2022 年,全市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共 149 個小區,涉及居民 10 萬戶;今年,計劃改造 36 個老舊小區,涉及居民近 2.3 萬戶。
目前所能查到的老舊小區改造,都沒有個人出資信息。
但是在 " 指導意見 " 中,的确有居民承擔改造資金的表述:
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積極推動居民出資參與改造,可通過直接出資、使用(補建、續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讓渡小區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實。研究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用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辦法。
支持小區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加裝電梯等自住住房改造。鼓勵居民通過捐資捐物、投工投勞等支持改造。鼓勵有需要的居民結合小區改造進行戶内改造或裝飾裝修、家電更新。
按照這個表述,是有 " 居民出資 " 這個選項的,但出資方式可以多樣化。
03
輿論爲何一地雞毛?
我們小區路對面是一個新建小區,高峰時期房價一度被炒到 15 萬元 / 平方米,而我們小區價格腰斬,小區居民因此忿忿不平。
獲知有 3000 多萬元改造投入後,大家喜笑顔開,認爲房屋的價格可以往上擡了。換言之,通過改造,可以使房産增值。
但如果按照 " 指導意見 " 所規定的 " 誰受益、誰出資 " 原則,那麽我們小區居民應該爲改造支付一部分費用。然而,事實上并沒有,反而是占了不少 " 便宜 "。
應該如何來理解這個事情呢?
在 " 指導意見 " 出台的 2020 年,老舊小區的各種隐患開始暴露,中國經濟雖然進入疫情狀态,不過高速增長勢頭未減,雖然 " 指導意見 " 留有 " 居民出資 " 的活扣,但一般地方政府仍有充足财力,來進行老舊小區改造——你個人出資當然好,但你不出資光占 " 便宜 ",我也有财力請客吃飯,推進這件事。
可是,不期而至的經濟調整,使不少地方财政吃緊,除了财力雄厚的少數地方政府,原來顯得慷慨大度如今财力捉襟見肘的地方,很可能會啓動事實上被凍結的 " 居民出資 " 籌資方式。
這就是 " 房屋養老金 " 說法的背景:既然是 " 養老金 ",那麽就不排除 " 居民出資 " 的要求。至于 " 房屋體檢 "、房屋保險,都是細枝末節。
圖 / 圖蟲創意
以我們小區的改造經驗看,在可以占便宜的時候,意見都不容易統一,當居民收入預期下行時," 居民出資 " 更是一個大難關;因爲有自己的真金白銀投入,一緻意見更是難上加難。
至于老舊小區改造接下來該怎麽推,誰知道呢?
如此複雜的事情,自然很難通過社交媒體的三言兩語說清楚,結果搞出一大出輿論巨浪,也就不奇怪。
如今,人們既沒有耐心去了解老舊小區的困境,也沒有耐心去看官方文件如何解決困境;既沒有耐心觀察已經進行的改造工作,也沒有耐心探讨接下來怎麽辦;既沒有耐心探讨其中運作機制的合理性,也沒有耐心探讨其中的公平與效率。
整個事件一地雞毛,鮮見理性探讨,隻好 " 辟謠 " 了事,主事方事實上陷于被動。這就是現在比較典型的輿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