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7 日,小米集團旗下品牌 Redmi 舉辦新年發布會,正式發布 Redmi K60 系列。" 這款屏幕可以說是今天中國屏幕顯示技術的最高巅峰。" 發布會上,小米集團合夥人,中國區、國際部總裁,Redmi 品牌總經理盧偉冰對這款産品的屏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這塊屏幕由小米與 TCL 華星聯合研發。而在稍早些時候,12 月 21 日,TCL 華星發布消息稱,和小米聯合研發的首塊國産 2K 高頻 PWM 柔性屏,在 TCL 華星武漢基地正式量産下線。
這是雙方聯合研發一年半之後的成果,被視為 " 手機屏幕領域的技術天花闆 ",也意味着中國廠商在這一領域到達了行業領先位置。
國産手機廠商與供應鍊的全鍊路研發合作,已經越發純熟。
步步為營成就 " 國屏之光 "
一項技術從研發到量産應用,需要耗費漫長的周期和資金。過去,大部分國内手機廠商慣用的做法,是等待供應鍊成熟後再跟進。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之前國産手機廠商宣傳産品時,總是會重點提到使用的第幾代三星 OLED 屏幕,因為三星屏幕在前幾年代表着頂尖的水平,搭載三星屏幕的手機優勢也更明顯。
這幾年,國産手機廠商對待新技術的态度和行動,則越來越主動。早在 2020 年的小米 10 系列發布會上,小米就公開表态要推動器件國産化。在小米的數字旗艦産品上,小米 10Pro 搭載了 TCL 華星提供的屏幕,小米 10Ultra 更是向 TCL 華星定制了 OLED 雙曲面屏幕。小米 12 也采用了 TCL 華星的 DisplayMate A+ 屏。2022 年 2 月發布的 Redmi K50 電競版所搭載的屏幕,已經是小米與 TCL 華星聯合研發。8 月發布的 Redmi K50 Ultra 又更進一步,搭載了小米向 TCL 華星、天馬等廠商定制的 1.5K 屏。
" 定制 " 本身就體現了國産手機廠商的進步。這塊屏幕源于 Redmi 對用戶使用習慣的洞察,反推屏幕參數的定制化,在清晰度和功耗之間找到了新的甜點。不過,1.5K 不是常見的屏幕規格,需要新開産線,技術上也會面臨一系列未知問題。最終,小米屏幕團隊進駐屏廠,雙方共同完成了新開光罩、驗證試産、技術叠代和爬坡量産等一系列工作,花費 3 個多月拿出了産品。
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才有了小米和供應鍊在 Redmi K60 系列搭載的 2K 屏上更進一步的合作。" 這款屏幕是由 Redmi 和華星光電聯合定義、聯合研發、聯合調校的。" 盧偉冰表示。雙方成立了聯合創新實驗室,在硬件設計、自研顯示算法架構、平台級顯示算法優化、生産良率爬升等方面共同攻堅。
2K 屏的核心技術難點,是像素數激增對底層點設計和制造的高要求。這塊屏幕的最細金屬走線隻有 1.5 微米,蒸鍍精度誤差不能超過頭發絲緻敬的 1/10,幾乎是國内屏幕制造工藝的極限。為此,Redmi 和 TCL 華星的研發團隊耗時 700 多天,經過 60 多種設計驗證和 10000 多片測試屏,才有了這款在盧偉冰看來是 " 國屏之光 " 的産品。
在屏幕的關鍵指标上,這塊屏幕都達到行業内的最高水平。亮度方面,這塊屏幕達到 1400nit,是國産屏幕能達到的最高亮度。同時,這塊屏幕支持超動态顯示技術,可以逐像素精準調整,來呈現更多空間亮度和細節。色深方面,這塊屏幕達到 12bit,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強的色深顯示,同時還支持 P3 全鍊路廣色域,能真實還原色彩。調光方式方面,這款屏幕支持 1920HzPWM 調光,這是 2K 屏分辨率上最高的頻率。同時,這款屏幕還支持硬件級低藍光和 1.6 萬級自動亮度調節,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能起到很好的護眼效果。
" 雙方奔赴 " 助力中國手機行業競争力躍升
盧偉冰認為,手機産業發展到現在,供應鍊不再是拿來主義,而是共同創造。手機廠商和供應鍊廠商全鍊路合作,得益于雙方都足夠開放。他介紹,與國産屏幕廠商的合作更自由,主要體現在調校的自由度和合作的深度上。進口屏的很多技術接口都是 " 寫死 " 的,但跟國産屏廠的合作,就沒有這個問題,因此可以實現全鍊路的端到端的優化。
" 這次搭載的 Redmi 自研高光顯示引擎,從面闆開始聯合定義,共同開發相關的芯片算法,并且可以充分調動處理器平台的能力。" 盧偉冰舉例說,在生态内容方面,Redmi 和 TCL 華星也會做定制。
按照微笑曲線理論,産業鍊附加值通常呈現 "V" 字形,一頭是研發、設計,另一頭是銷售、服務,中間是簡單的組裝生産。過去,中國手機廠商和供應鍊更多在微笑曲線的中間。但曆經多年的發展,手機廠商與供應鍊合作夥伴已經聯手向曲線兩端挺進。
手機廠商和供應鍊廠商全鍊路研發合作,将各自最大優勢進行整合。手機廠商對用戶的需求更敏感,能夠充分整合用戶需求,向供應鍊反饋。供應鍊廠商則在各自的技術領域,有更深的技術積累,能夠有效滿足用戶的需求。
以 " 米鍊 " 為代表的本土産業鍊,有更高的開放度和合作效率,這在小米與 TCL 華星等廠商在屏幕領域的合作上,已經得到驗證。實際上,小米與供應鍊的全鍊路研發合作,并不局限于屏幕領域。在智能制造領域,小米也将其亦莊智能工廠的新材料、新工藝、先進制造技術等輸出給龍旗、藍思科技等供應商,助力其打造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智能工廠。
中國在全球手機行業的生産端和消費端,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生産端,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貢獻了 67% 的手機産量。在消費端,Canalys 的統計顯示,2022 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銷量約為 2.3 億台,約占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的 1/4。同時,中國手機行業還是全球最大的品牌輸出國。在全球前五的手機品牌裡,有三個都是中國品牌。
供應鍊融合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近年來,中國手機廠商紛紛加快高端化和全球化的進程。本土供應鍊的成長和開放,有效降低了國産手機廠商 " 受制于人 " 的風險。而随着中國手機廠商的全球化,本土供應鍊的出海效率也将大幅提高。
" 雙向奔赴 " 的背後,中國手機行業在全球的競争力和話語權都有望得到提升。這對于推動中國手機行業從大到強,從産銷大國走向研發大國,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