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據微信公衆号 " 徐州發布 " 消息,徐州市數字人民币試點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已印發,這也是江蘇省内除蘇州以外第二個已經印發數字人民币試點方案的城市。《方案》梳理制定了零售消費、交通出行、文化旅遊、政務、校園、醫養、商圈、金融等八大應用場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政務場景中,《方案》提到,将統籌推進以數字人民币形式發放财政專項獎補資金、小額零星采購資金、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部分工資。
此次徐州的試點方案也頗具地方特色,當中結合了徐州市産業結構、風土人文,研究确定了徐州淮海國際陸港物流、鄉村振興、工程機械供應鏈、政府小額采購中運用數字人民币強化财政資金監控、工程預付款監管等五大特色場景。
記者獲悉,截至今年 3 月末,徐州市累計開立個人錢包 33.89 萬個、對公錢包 1.85 萬個;門店數 1.43 萬個,累計消費筆數 11.12 萬筆,總金額 701 萬元。
圖片來源:新華社
八大應用場景逐一明确責任單位
人民銀行徐州市中心支行在對上述《方案》進行政策解讀時稱,根據徐州市《方案》确定的十大重點任務,梳理制定了零售消費、交通出行、文化旅遊、政務、校園、醫養、商圈、金融等八大應用場景,并逐一明确了責任單位。
在政務場景中,《方案》提出,鼓勵财政預算單位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采用數字人民币開展日常資金收付,豐富财政支付、稅費繳退、土地出讓金繳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公共領域應用。統籌推進以數字人民币形式發放财政專項獎補資金、小額零星采購資金、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部分工資。
有公開報道顯示,今年一季度,徐州市财政局全面推進數字人民币試點工作,出台工作方案和應用場景試點方案,在工資和财政補貼發放領域先行試點,積極推進徐州市本級行政機關和參公單位使用數币發放上下班交通補貼。
事實上,計劃或已施行以數字人民币形式發放員工薪酬或補貼的,除徐州外還有其他城市。
近日江蘇常熟市發布通知稱,從 5 月開始對常熟市在編公務員(含參公人員)、事業人員、各級國資單位人員實行工資全額數字人民币發放。
實際上,從去年 10 月起,常熟虞山街道公務員(參公)、事業人員和梅李鎮在編工作人員,就已開始通過數字人民币形式發放工資中的上下班交通補貼。此前,在蘇州市相城區、太倉市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部分或全額也已經采用數字人民币形式發放。
另外,在金融場景,《方案》提出,推動金融機構數字人民币受理環境升級,支持數字人民币在代發工資、理财購買、保險投保與賠付等金融服務中的應用。鼓勵試點銀行機構加強數字人民币錢包産品開發,滿足不同人群的數字人民币使用需求,增加數字金融的普惠性。
結合地方産業結構等因素确定五大特色場景
目前,數字人民币試點範圍已擴大至全國 17 個省(市)的 26 個地區。
今年 2 月,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數字人民币試點工作方案》,推動數字人民币應用增量擴面、場景持續創新、生态不斷完善。這意味着數字人民币在江蘇全域試點。
人民銀行徐州市中心支行表示,相較江蘇省方案,徐州市方案在 " 重點任務 " 中特别增加了 " 建立數字金融産業體系 " 内容,由省方案的九大重點任務落地爲市方案的十大重點任務,通過加快數字金融産業培育、大力支持産業集群生态發展、加大對數字人民币産業企業招引力度等工作開展,力争以數字人民币試點來撬動徐州市數字金融産業發展。
不僅如此,《方案》還結合了徐州市産業結構、風土人文,研究确定了徐州淮海國際陸港物流、鄉村振興、工程機械供應鏈、政府小額采購中運用數字人民币強化财政資金監控、工程預付款監管等五大特色場景,并逐一明确了責任單位。
其中,在淮海國際陸港物流場景上,推動淮海國際陸港圍繞電子商務、貨物貿易、企業采購等場景,探索數字人民币供應鏈資金管理等,更好服務 " 一帶一路 " 建設。通過在徐州中歐班列運營管理平台中嵌入數字人民币等方式,支持數字人民币繳納貨物港務費、停泊費等專項費用,促進徐州中歐班列助力區域聯動發展。
在工程機械供應鏈場景上,依托徐州作爲 " 中國工程機械之都 " 的優勢地位,《方案》針對企業采購、供應鏈上下遊款項收繳等場景,打造以産業互聯網爲支撐,面向整個供應鏈上下遊提供涵蓋數字人民币支付的全方位、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實現資金流與信息流匹配共享。
另外,在面向工程預付款監管場景時,《方案》提出,推動數字人民币預付工程款項監管系統上線,發揮數字人民币智能合約技術優勢,推廣發包人通過數字人民币錢包預付充值資金模式,并按照工程實際進展情況及序時節點逐筆釋放資金,未使用的預付資金及時退回,有效防範承包人收款後違約風險,更好保障發包人權益。
記者注意到,在推進步驟上,徐州市方案與江蘇省方案大體相似。按照徐州市方案,至 2023 年底,争取商貿、民生、文旅等重點領域應用場景覆蓋面取得明顯進展;至 2025 年 6 月,争取數字人民币錢包量、場景數、交易規模等位居全省前列;至 2025 年底,基本實現數字人民币應用場景特定區域全覆蓋,初步形成較爲完善的數字人民币生态體系。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