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衆這次的續約可不簡單,因爲這次是在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做出的決策。
撰文丨 CJR
責編丨 DAN
設計丨 PinZow
近日,大衆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簽署延長合資協議,将上汽大衆合資期延長至 2040 年。這一裏程碑式的簽約,不僅能夠看出大衆汽車集團對于中國市場未來充滿信心,同時也用行動踐行了 " 在中國,爲中國 " 的發展戰略。
事實上,這不是上汽大衆的首次延長合作時間。2002 年 4 月,股東雙方提前八年續簽合資協議,合資期延長至 2030 年。不過,這次的續約可不簡單,因爲這次是在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做出的決策。這不禁讓人思考,上汽大衆究竟打的什麽算盤?
風雨走過四十載,将生機帶到國内
乘着行業發展的東風,1984 年 10 月,上汽大衆成立。過去的 40 年中,上汽大衆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也是中德經濟合作的示範标杆。而且,上汽大衆以實力證明着自己,在獲得市場收益的同時也赢得合作夥伴的認可與尊重。
從桑塔納到 ID. 家族,上汽大衆一直在持續給中國用戶帶來領先産品和技術。數據顯示,從 2016 年,成爲中國首個年銷量突破 200 萬輛的乘用車企業開始,上汽大衆連續 4 年銷量維持在 200 萬輛以上,并蟬聯了 4 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冠軍。如今,上汽大衆累計銷量超過 2800 萬輛。
過去 40 年,上汽大衆是中國最成功的合資車企之一,面對新能源轉型浪潮,上汽大衆又成了轉型最堅決,行動最迅速的合資車企。一個成功的品牌想要持續引領中國市場,除産品、制造、服務等環節的夯實外,願意紮根中國市場的發展态度更爲關鍵。從這個層面來看,上汽大衆可謂是國内汽車行業的一個突出典範。
關于此次續簽,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表示:" 面對全球汽車行業電動化方興未艾、智能化席卷而來的發展趨勢,中外雙方更應攜手共進、技術共創。上汽正在加快攻堅固态電池、高階智駕、智能底盤等關鍵技術,與合作夥伴一起持續不斷技術賦能上汽大衆,共同開啓合資合作新階段。"
在此次簽約結束後,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未來六年,雙方将爲中國消費者帶來 18 款新車,其中,專爲中國市場研發的産品多達 15 款,包括純電、插電、增程三種動力形式,其中 2026 年推出兩款基于 CMP 平台、搭載 CEA 電子電氣架構的的純電動車型,足以見得大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離不開中國的,不隻德國汽車
事實上在一衆合資車企中,持續看好且投資中國的并不止大衆汽車集團一家企業,光是德系車就有不少。簡單舉幾個例子,比如今年,奔馳和寶馬集團就相繼在華投資 140 億元人民币和 200 億元人民币,而寶馬去年才剛剛投資了 100 億元人民币。除了德系,豐田、本田、日産等日系車企也在持續加碼中國市場,本田今年推出了電動汽車品牌 " 烨 ",同時在華新建兩家電動汽車工廠。
爲何中國車市能夠吸引這些跨國車企繼續投資?主要原因是政府對中國汽車産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另外在銷量和市場潛力方面,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個更大的市場可以取代中國。
不過,當下網絡上有很多關于合資品牌的聲音,并且大部分輿論對合資車企非常不友好,把合資車批評到一無是處。事實上,跨國車企在華銷量和業績之所以遭遇挑戰,主要是因爲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轉型比全球其他市場更快。過去合資企業的外方對電動化轉型的态度尚不明晰、決心還不強烈,這限制了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雖然,在新能源汽車第一輪的競争中,自主品牌搶占了先機,但并不意味着勝利。距離真正的汽車強國,中國自主品牌車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合資品牌雖錯失先機,但其在資金、人才等方面基礎實力雄厚,未來基于這些優勢下打造的新産品,并非沒有絕地反擊的機會。
無論是加大投資大衆安徽,還是繼續與上汽集團攜手前進,種種迹象表明,面對越來越重要的中國市場,大衆汽車集團不斷加碼投入。其目的也很明顯,那就是其經過戰略調整後,以嶄新姿态在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中持續趕超,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獲得長足發展。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My 車轱辘立場】
行業丨被歐盟針對的上汽名爵,如何走出困局?
對話 MG 高層丨上汽堅持長期主義戰略,出去不是賺快錢
視頻|搶先實拍 MG ES5,對标元 PLUS,獨懸後驅有沒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