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創新技術,用于制造具有獨特的化學和物理特性的納米級材料。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制造微型 3D 材料的新技術,最終可以使氫電池等燃料電池的成本更低、更可持續。
(圖片來源:新南威爾士大學)
新南威爾士大學理學部化學學院(School of Chemistry at UNSW Science)的研究人員表明,可以在納米尺度上按順序 " 生長 " 相互連接的 3D 層次結構。這些結構具有獨特的化學和物理特性,可以支持能量轉換反應。
從化學上來說,層次結構是分子等單元在其他單元組織中的配置,這些單元本身可能是有序的。在自然界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現象,例如花瓣和樹枝。但是,在肉眼無法看到的納米級層面,這些結構具有巨大的潛力。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傳統方法,在納米級金屬組件上複制這些 3D 結構,具有挑戰性。想想這些微小的 3D 材料需要有多小,1 厘米中有 10 毫米,如果計算其中一毫米中的一百萬個微小分段,那每個分段是 1 納米。新南威爾士大學電子顯微鏡部門的負責人 Richard Tilley 教授表示:"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在微米或分子級上組裝層次結構。但是,為了達到納米級組裝所需的精度水平,需要開發一種全新的自下而上的方法。"
研究人員通過化學合成(利用簡單化合物構建複雜化合物)方法,能夠在立方晶體結構的核心上小心地生長六方晶體結構的鎳分支,以創建尺寸約為 10-20nm 的 3D 層次結構。由此得到的互聯 3D 納米結構具有高表面積,由于金屬核心和分支的直接連接而具有高導電性,并且具有可以化學改性的表面。這些特性使其成為析氧反應(能量轉換的關鍵過程)中理想的電催化劑載體(有助于加快反應速度的物質)。研究人員利用電子顯微鏡單元(Electron Microscope Unit)提供的先進電子顯微鏡電化學分析,對納米結構的性質進行了檢測。
新南威爾士大學理學部化學學院的 Dr. Lucy Gloag 表示:" 一步一步地生長材料,與微米級組裝結構的方式形成對比,後者從大塊材料開始,然後蝕刻下來。通過這種新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條件,将所有組件保持在極小的納米尺度,提供獨特的催化性能。"
燃料電池中的納米催化劑
傳統的催化劑通常是球形的,大多數原子被困在球體的中間。由于表面的原子非常少,大部分材料都被浪費了,因為無法參與反應環境。
新的 3D 納米結構設計,将更多的原子暴露在反應環境中,有助于實現更有效的催化能量轉換。Tilley 教授表示:" 如果将其用于燃料電池,催化劑的表面積越大,氫氣轉化為電能時的反應效率就越高。"
Dr. Gloag 表示,這意味着需要用于反應的材料更少。" 最終還會降低成本,使能源生産更具可持續性,從而進一步減輕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性。"
下一階段,研究人員将探讨用鉑來對材料表面進行改性。雖然成本較高,但鉑是一種良好的催化金屬。在一輛電動汽車中,有六分之一的成本源自用于燃料電池的鉑。Tilley 教授表示:" 因為表面積超高,鉑之類的材料可以在單個原子上分層,所以研究人員可以在反應環境中充分利用這些昂貴的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