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丨科技新知,作者丨主木,編輯丨伊頁
新年伊始,國産液晶屏幕廠商京東方鼓樂喧天,好不熱鬧。
先是豪擲 69 億增持合肥 10.5 代産線,加碼大尺寸面闆業務;後又在 CES 上大秀 " 屏之互聯 ",大談屏幕産業創新生态,将兩輛阿斯頓馬丁擺在展台上引人側目。
近日 iPhone 15 消息頻出,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更直稱,若未來數月的開發與生産順利,京東方将一躍成為 iPhone 15 與 15 Plus 的最大屏幕供應商,供應比重約 70%,遠超三星、LG。與此同時,京東方拟花費 4 億美元在越南建廠的消息也傳了出來。
綜上," 果鍊第一供 " 和 " 加速轉型物聯網 " 成了京東方而立之年的兩大關鍵詞。
事實上,近些年面闆市場價格出現結構性調整,再疊加外部環境動蕩,導緻需求受到一定影響,京東方這位年過三十的 " 面闆一哥 ",也開始面臨增長困境。
從 2021 年下半年開始,受困于行業周期性波動,面闆價格下跌,緻使增長逐漸放緩,甚至在 2022 年三季度,出現營收利潤同比雙降的情況,歸母淨利潤更是虧損 13.05 億元,同比大降 118.01%。
不可否認,當下 iPhone 15 傳聞和京東方展露出加速發展物聯網的堅決,多少給了市場一點信心。但一方面蘋果也有計劃自研屏幕,京東方未來很難深度綁定蘋果獲取更多利潤;另一方面國内物聯網行業存在人才短缺、市場格局碎片化等客觀困境,京東方很難在短時間内深入到物聯網核心領域,也意味着在物聯網商用化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果鍊第一供,反客為主?
這兩年來,京東方和蘋果的供需關系,總給市場一種 " 霧裡看花 " 的感覺。
去年 5 月有消息稱,蘋果公司發現京東方未經允許擅自更改了蘋果設定好的屏幕規格參數,并要求其停止生産,因此京東方并未拿到 iPhone14 OLED 屏幕的訂單。
雖然此消息難以找到權威消息印證,但有多個關聯信息顯示,至少在 2021 年,京東方确實為蘋果手機供應過 OLED 面闆。而且,在 2022 年 iPhone 14 系列發布後,也有消息稱京東方僅取得 6.1 英寸型号的顯示屏訂單,出貨占比僅約 12%-15%。
市場上早已習慣,蘋果總是喜歡與供應鍊保持至親至疏的關系。
今年初,郭明錤稱京東方預計在 2024 年大量出貨高階 iPhone 用的 LTPO ( OLED 屏幕的下一代技術 ) 顯示屏。若京東方能取得約 20% 至 30% 的高階訂單,并維持低階 iPhone 顯示屏約 70% 的出貨比重,就有機會成為新款 iPhone 最大的顯示屏供應商。
對此,京東方證券部人士表示," 對于具體客戶、具體合作的問題,不予置評。" 可疊加上其擴産信息不斷,讓此事雖是傳聞,但可信度到了高點
加大對蘋果的供貨,無疑會直接提振京東方短期的業績走勢,但長期來看,這并不算一個重大利好。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當下無論蘋果加大哪一家供貨商的供貨占比,都一定不會是因為其技術上占據優勢。
因為雖然蘋果對 AMOLED 屏幕的嚴苛程度令人發指,但無論是韓國的三星、LG,還是日本的夏普、Japan Display,亦或是國内的京東方,都能在與蘋果的共同合作下,做出良品率、産能良好的産品。
在京東方加入之前,蘋果的面闆供應牢牢掌握在三星與 LG 手裡,幾乎每一代 iPhone 這兩家企業都要拿下六成以上的訂單。這個數字對于庫克而言,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
有業内人士稱,蘋果加大京東方面闆的供應,主要原因就是要壓一壓三星顯示和 LGD 液晶面闆的價格,這也是深谙供應鍊把控的庫克的一貫作風。
不過這種在非技術優勢下取得的大訂單,并不會長期牢靠。
首先,蘋果供應鍊的淘汰機制在庫克掌舵後變本加厲。為了讓整個供應鍊加倍自律,庫克一度把零部件供應商的數量從 100 家減少到 24 家。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倉庫還限制積壓,最近幾年的庫存周轉率一直在 40 左右徘徊,訂單越大越影響企業現金流狀況。
另外,作為果鍊企業需要每年高額研發費用以保持競争力。京東方從 2020 年開始,每年研發費用都在百億元左右,這導緻一個尴尬的局面就是利潤難以實現盈利。
當然,對于現在的京東方來說,最緻命的還得是蘋果已然開始自研屏幕。
1 月 16 日有消息稱,蘋果公司花了約 6 年時間研發 MicroLED 技術,這将是蘋果自己定制設計的首款顯示屏,會被應用到 2024 年發布的 Apple Watch Ultra 上。
爆料人 Mark Gurman 同時表示,在 Apple Watch Ultra 嘗鮮之後,蘋果定制的 MicroLED 屏将會應用到 iPhone、iPad 等設備上,代替現有的 OLED。
如此,京東方等面闆供貨商将受到不小沖擊。
目前京東方等廠商均采用 IDM 模式與蘋果合作,向蘋果整體出貨。而一旦蘋果自研後,京東方可能從 IDM 淪為 Foundry,也就是純代工模式。蘋果可能會從購買京東方的面闆産品,變為讓京東方代工生産面闆。
代工模式一方面将進一步壓縮利潤,但更為重要的是,未來如果沒有蘋果在技術上的引導,京東方可能在 MicroLED 等高端産品上很難有所突破。
業績上,雖然近些年京東方開拓出了華為、小米等大客戶,對蘋果的依賴不算緻命,但也遠未到不容忽視的地步。根據财報數據推總可得,2021 年京東方對蘋果供應的 OLED 占到出貨量的四分之一,2022 年也保持了這一比例。
另外在消費電子行業日漸下行的今天,行業所有玩家的業務利潤整體降低,所以對于京東方來說單靠賣面闆已經很難有所增長,找到第二曲線更為至關重要。
正确的方向,難走的路
2014 年開年,谷歌收購智能家居 Nest,打響物聯網布局第一槍。同年 4 月舉辦的 Build 大會上,微軟也宣布進入物聯網領域。全球兩大科技巨頭先後布局,一時間物聯網成為互聯網廠商眼中的 " 香饽饽 "。
而彼時的京東方,在顯示屏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技術積累已經較為成熟。于是也跟風提出 DSH 戰略,向顯示器件、智慧系統、健康服務三個智慧物聯闆塊轉型。
但時至今日,京東方在物聯網行業的布局,顯然是以其顯示屏業務為核心展開的。比如其在零售、金融等領域為客戶提供的智能物聯解決方案,終端産品并無多樣,仍以顯示屏為主。
雖進入時間較久,但一直以來也鮮有突破。從業績上來看,物聯網營收一直不足整體營收的 20%,挑不起京東方的大梁,另外其物聯網業務多年仍局限在交通、零售、金融等基礎性行業,市場難以得到開拓。
從企業側來看,京東方雖然擁有顯示屏業務的核心競争力,但其在物聯網行業必備的雲計算、大數據等方面的實力較為薄弱。
從現實物聯網方案來講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是基礎信息采集,目前比較集中的就是傳感器;第二個是對系統,對基礎信息采集之後的彙總跟處理;第三個是針對于客戶需求或者工業控制類需求功能性的體現;第四是怎樣把這些信息各式各樣地進行傳遞。
簡單理解就是,信息采集端、信息處理端、信息功能實現端,以及網絡運營端。其中除了傳感器部分能夠發揮京東方這種硬件企業的優勢外,其他均需要企業對數據、算法更為敏感,顯然京東方在這方面還建樹頗淺。
而與小米、華為等互聯網企業相比,京東方缺少 C 端優勢,找不到入口切入 C 端市場,就難以吃到 C 端釋放的巨大紅利。
B 端除了拼産品硬實力外,更重要的是公司商務能力。華為、小米作為下遊銷售企業,本就有大量 B 端大客戶,且市場知名度更高;而京東方的大客戶多是智能硬件廠商,開拓物聯網客戶的同時,也需要照顧好面闆客戶的情緒,所以未來在 B 端客戶開拓上也不占優勢。
站在整個市場角度,京東方也面臨一定難題。
受人才缺失、市場碎片化影響,國内物聯網商用化仍處在初期,市場成熟至少還需要 5 年時間。
根據人社部 2021 年發布的《新職業——物聯網工程技術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未來五年物聯網行業人才需求缺口總量将超過 1600 萬人。其中創新型人才的缺乏,使商家無法通過物聯網技術提升自身業務,進而對物聯網産品持觀望态度,對物聯網商用化造成極大阻礙。
簡單來說就是,數字化對一些行業、商家效果不明顯,導緻國内物聯網應用始終無法進入核心業務領域。
物聯網涵蓋半導體、傳感器、雲計算、通信和網絡技術等多個領域,市場碎片化嚴重,一直難以形成統一标準,使智慧物聯産品在市場取得的效果參差不齊,極大地影響了商戶的物聯網産品體驗。
無疑,這些行業中的問題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京東方物聯網業務的發展。
在物聯網領域,智能傳感器是核心元器件,而作為制造商的京東方,在技術和經驗上有着獨有的優勢。但物聯網涵蓋範圍廣泛,京東方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未來,京東方要想有所作為,還要在雲計算、大數據等基礎技術領域多下功夫,才能形成完善的産業鍊,用更多硬技術在物聯網市場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