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一旦患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以往對于帕金森,公衆知道的多爲手抖等症狀。對此北京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陳海波提醒,帕金森早期症狀不僅僅是手抖,最核心的症狀是動作遲緩,其次還有僵硬和步态障礙,65 歲之後走路遲緩應盡早做步态檢測。
65 歲以上老人走路遲緩 應盡早做步态檢測
" 動作遲緩主要表現爲動作的速度減慢和幅度的變小,例如走路時雙手擺動幅度明顯變小,此外還有僵硬和靜止時震顫。相比于正常人較爲放松的狀态,帕金森病人胳膊會有明顯更加的僵硬感覺,手自然下垂時也會不斷抖動。" 陳海波提示,以上任何一個症狀出現,都應該及時去神經科接受專業指導,盡早接受治療。
" 帕金森病是一種相對常見的老年病,65 歲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達 1.7%,疾病嚴重情況下将極大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需要大家更多關注。" 他建議,65 歲的老人,如果有覺得走路遲緩,那麽應該定期去醫院做步态檢測,做到帕金森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近些年來,醫學界對于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病理研究頗多。帕金森病緻病原因多樣,還存在許多需要亟待研究的部分,因此到目前爲止疾病的診斷還無法依靠單一指标來确認。" 這也是我們希望能夠早發現、早診斷的原因之一。" 陳海波表示,帕金森病診斷需要結合自身條件、排除其他原因來綜合判斷,目前沒有任何一項或幾項指标能确診帕金森病,疾病确診往往需要 2-5 年,因此早期發現、及時幹預對疾病的控制非常重要。
帕金森病強調個體化治療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療原則上首選藥物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是效果最好的,藥物治療選擇有一定規範,也強調個體化。針對不同年齡的帕金森患者,根據對于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不同,我們會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陳海波表示,具體的診療方案往往需要和患者長時間,充分的溝通。用藥量越大控制得效果越好,但随之而來的副作用也越多,這是無法質疑的。由于是終生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因此,原則上應以較小劑量達到滿意療效,在滿足治療效果的情況下,盡量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具體如何權衡,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探讨。
但不論采取什麽方式,陳海波強調,帕金森病患者切記不要擅自停藥。" 即使在治療的過程中,嚴重懷疑自己不是帕金森,也要在和醫生溝通後逐漸減少藥量,突然停藥會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威脅生命。"
陳海波繼續解釋,很多患者覺得帕金森病藥物用着用着不管用了,這不一定完全是耐藥造成的結果,更多是随着疾病進展出現的自然現象。" 例如,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發病是由于腦内多巴胺細胞的減少,導緻産生的多巴胺少,起初少量藥量補充後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狀。但随着疾病的進展,患者腦内的多巴胺越來越少,此時就需要增加治療藥物劑量。這并不是大衆所理解的耐藥,而是大腦對多巴胺的需求在增加。"
作爲一種終生性疾病,帕金森病在現階段仍還未能實現治愈,但若遵醫囑持續用藥,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都将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 我們有些患者雖然患病時間很長,但 10 多年來遵醫囑也可以控制得不錯。" 陳海波表示,帕金森病一旦診斷後要終生服藥,目前控制疾病有多種藥物治療方案,其中左旋多巴類藥物起效快、療效也不錯,雖然可能會引起運動并發症,但在老年人中引發異動并發症幾率較低。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效用穩定,可以減少運動并發症的發生,但可能會引起包括困倦、低血壓和沖動控制障礙等副作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使用比較普遍,給藥也比較方便,但效用相對較弱,更适合輕症患者。
" 不同方案的治療藥物各有利弊,還需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定制更符合患者需求的治療方案。症狀較重的情況下,左旋多巴類藥物仍是相對首選。" 陳海波說到。
藥物治療之外,康複鍛煉、心理治療等也都可以幫助患者對抗疾病。陳海波總結道," 即使有一天藥物治療效果不再顯著,也可以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如遇帕金森病,千萬不要諱疾忌醫,積極治療,才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